裁判的法理

裁判的法理

刘风景,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南开大学法学院学术文丛其中的一本。本书从中国目前的法制改革实际出发,力图创建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法理学,提出裁判的法理,即法理学应当如何从法律中获得具体判决,从法理的角度研究裁判问题,并在系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预设。全书共十章,分别为:“人民”法院;法官的角色定位;接受裁判权;审判独立原则;权利语境中的审判公开;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法律原则的功能;两大法系刑事庭审方式之比较;中国式不同意见制的设想;刑事庭审方式改革。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人民”法院

一、“人民”概念的演变及含义

二、“人民”法院的由来与实质

三、“人民”的狭义理解与法院

四、“人民”的重新阐释与法院更名

第二章法官的角色定位

一、西方法治国家法官的角色定位

二、当代中国法官实际的社会地位

(一)市场经济的发育状况

(二)依法治国与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四)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法官角色定位的理性思考

第三章接受裁判权

一、接受裁判权的主要内容

(一)比较法的考察

(二)接受裁判权的属性

(三)国家的相应义务

二、我国立法的基本状况

三、接受裁判权的功能分析

(一)切实保障人权

(二)真正落实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

(三)有助于克服民众的厌讼心理

(四)为司法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五)更贴近审判工作的主题

四、确立接受裁判权的具体设想

(一)明确接受裁判权的内容

(二)规定法院的相应义务

第四章审判独立原则

一、独立审判原则的功能及落实状况

二、实现独立审判的约束性条件

(一)画地为牢的经济形态

(二)人治残存的政治现状

(三)影响甚巨的传统文化

(四)运转不佳的司法体制

(五)素质不高的法官队伍

三、走向独立审判的路径选择

(一)大局着眼与小处人手

(二)保持独立与以退为进

(三)接受监督与树立权威

(四)选用良才与充分保障

(五)消极独立与积极独立

(六)群众满意与终局裁决

(七)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

(八)统一集中与分散操作

(九)制度创新与强化管理

第五章权利语境中的审判公开

一、我国立法的规范特征

二、公开审判的背景分析

(一)发达的民主政治要求审判权行使的公开化

(二)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审判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三)全球一体化使公开审判成为中国法院的国际义务

(四)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审判的公开化拓宽了渠道

(五)依法治国内在地包含着审判公开的内容

三、公开审判的权利解读

四、公开审判的例外情形

五、审判机关的主要义务

(一)公开范围

(二)衡量标准

(三)保障条件

六、通过权利的实施机制

第六章最高法院司法解释

一、司法解释的现状

(一)制定主体

(二)表现形式

(三)制定程序

(四)法律效力

(五)备案审查

二、司法解释权运行状况之批判

(一)强权:强行进入社会自由的空间

(二)越权:僭越最高权力机关的立法范围

(三)集权:集中法院系统内尽可能多的法律解释权

结语

第七章法律原则的功能

一、法律原则的识别

二、裁判适用法律原则的概况

三、裁判援引法律原则的方式

(一)单独援引法律原则

(二)同时援引原则和规则

四、通过裁判的“造法”活动

结语

第八章刑事庭审方式之比较法考察

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刑事庭审方式

(一)一元式法庭与二元式法庭

(二)被动的法官与主动的法官

(三)集中型审理与分散型审理

(四)庭审外结案与庭审内结案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刑事庭审方式的比较

三、俄国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可吸收和借鉴的因素

第九章不同意见制之构想

一、少数意见制的比较法考察

(一)合议秘密制的谱系

(二)少数意见制的谱系

(三)日本的少数意见制

二、少数意见制的得失评价

(一)反对意见

(二)肯定意见

(三)少数意见的减少倾向

三、不同意见写入判决书的根据

(一)民主集中制的完整体现

(二)审判公开原则的重要内容

(三)审判独立原则的题中之义

(四)案例指导制度的配套措施

四、实施不同意见制的具体设想

(一)首先从最高法院审委会实施

(二)不同意见如何写入判决书

(三)相关保证措施

第十章刑事庭审方式改革

一、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背景

(一)政治文明

(二)人权保障

(三)市场经济

(四)国际责任

(五)科技进步

(六)传统文化

二、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三)公正与效率

(四)国内法与国际法

(五)法官权威与司法监督

(六)制度建构与人员素质

三、民事庭审方式改革之经验和教训

四、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手段与目的

(二)改革与发展

(三)稳定与变动

(四)理想与现实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法理学就注重如何从法律中获得具体判决。本书从法官的角色定位、接受裁判权的主要内容、审判独立原则、权利语境中的审判公开、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法律原则的功能等方面对我国司法法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注裁判的法理学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相契合的。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人民民主专政日趋巩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基本上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国家意志与客观规律的统一、权利确认与权利保障的统一、强制实施与自觉遵守的统一、国情与公理的统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已真实、完整地转化为法律规定,这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良法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我国法制工作的重心应从法律创制转向法律实现,法理学的规范转向、裁判转向正当其时。从法学、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看。西方经典法学研究的中心是法院获得判决的过程,而立法问题则主要归属于政治学领域。关注裁判的法学、法理学意味着向经典研究进路的回归,也意味着法理学研究范式的更新,更昭示着法学价值观念的嬗变。作者简介:  刘风景:1965年4月出生,辽宁大连人,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法理学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裁判的法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南开大学法学院学术文存
9787010047010
如需购买下载《裁判的法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裁判的法理是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5.04 的主题关于 审判-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