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封面图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

张雨,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6.0

书籍简介:

传统比兴诗学,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诗教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文学的审美属性。本书在梳理传统比兴诗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十七年诗歌、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呈现了传统比兴诗学在当代的延续、更新与消逝,呈现了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历史影响的焦虑,以及远离历史后,诗歌写作的尴尬。本书立足当下,打通古今,为诗歌研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张雨,男,1981年生,汉族,甘肃定西人。200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比兴的双重内涵第一节 比兴与社会批评话语的形成一 比兴的意义转换模式二 比兴与美刺三 比兴与讽谏第二节 比兴与诗歌之美的形成一 兴——诗情的发生二 方法的自觉三 诗后效应——诗歌的蕴藉性四 从诗歌意境到人生境界——生命诗学的形成·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比兴研究第一节 “美刺”、“讽谏”的文化语境一 “理”的统一与“礼”的规范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二节 “鸟兽草木”的诗歌景观一 从“鸟兽草木”到“草木”“禽兽”二 艾青的“鸟兽草木”三 郭沫若与《百花齐放》第三节 审美比兴的消逝一 比兴与民歌改造二 蕴藉表达的危险三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四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人性

第三章 朦胧诗与比兴研究第一节 最后的“诗谏”一 “诗谏”的发生——悼贤臣、清君侧二 “诗谏”的高潮——“一切政策必须落实”三 “诗谏”的尾声——控诉官僚主义第二节 告别“谏者”一 个人英雄的出现二 从“相信”到“怀疑”第三节 告别“温柔敦厚”——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一 “温柔敦厚”的当代景观二 告别“温柔敦厚”三 比兴的现代转型

第四章 第三代诗歌与比兴研究第一节 无“志”可言——第三代的诗歌处境一 “天狗”的解救之道二 绝望的“天狗”三 绝路而返——第三代诗人的诞生第二节 “去意存象”与“靠近能指”一 去意存象二 靠近能指第三节 告别远方一 远方的“声音”二 告别远方

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传统比兴诗学,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诗教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文学的审美属性。张雨编著的《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在梳理传统比兴诗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十七年诗歌、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呈现了传统比兴诗学在当代的延续、更新与消逝,呈现了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历史影响的焦虑,以及远离历史后,诗歌写作的尴尬。《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立足当下,打通古今,为诗歌研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空间。

编辑推荐: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选择比兴,从话语方式的角度人手,梳理古代诗学、探讨当代诗歌的研究思路是很值得肯定的。在他的努力中,可以看出年轻学者在现代学术中的焦虑、甄别与抉择。他在借鉴西方现代学术路径的同时,用中国自身的传统去考量现实,用传统中固有的诗学资源,去梳理诗歌理论,观照当下创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更深入的层面,审视文学的过去与当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54830
如需购买下载《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诗歌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