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系统思维
中国系统思维封面图

中国系统思维

刘长林,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59.0

书籍简介:

本书认为:一、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科学),也有控制其发育生长,决定其性状特征的“基因”,可称“文化基因”。二、中国传统文化有明显的阴性偏向,其本质性特征与一般女性的心理和思维特征相一致;而西方则有明显的阳性偏向。三、中国学者多立足时间以视空间,西方学者多立足空间以视时间。所以中国较多地探寻了整体的时间特性和时间性的整体,西方则较多地研究了整体的空间特性和空间性的整体。作者引用大量典型材料,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管理学、医学、美学、农学等重要文化领域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对上述观点做了论证。

书籍目录:

《中国系统思维》再版序田盛颐1

自序1

引言1

第一编整观宇宙

一《周易》系统观9

(一)如何看待《周易》9

(二)圜道与中国思维13

1.圜道观之表现13

2.圜道观评价20

(三)《易经》天人观及影响27

1.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物27

2.人天、主客相融合34

3.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9

(四)从系统和信息观点看《周易》45

1.整体观念46

2.关系与结构48

3.平衡与稳定53

4.全息系统54

(五)《易传》象论及其他59

1.“象”规定了研究的层面59

2.据象归类,整体划分世界64

3.“象”是功能模型72

4.意象思维的实践与理论79

二承前启后的《吕氏春秋》88

(一)宇宙一体化理论88

1.宇宙万物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93

2.侧重认识事物的功能动态94

3.着眼于关系和结构94

4.天人相应95

(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95

(三)视社会为控制系统98

三系统哲学的演化105

(一)从龙说起105

(二)三大综合,两大分化109

1.西周110

2.春秋战国111

3.秦汉115

4.魏晋118

5.两宋122

(三)几个特点140

1.奇妙的对称140

2.墨、法的命运143

3.理的尊崇145

4.不安的主题151

5.同化机制156

第二编统筹管理

一儒家社会管理学从孔子到董仲舒161

(一)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人161

(二)实现管理的两大杠杆165

(三)君、臣、民的协同171

1.君为国之枢机,同时也要受到约制171

2.君、臣、民的关系是相互的,君主应主动爱护臣民173

3.建立相互调节的管理结构174

(四)可靠的通信联系176

(五)社会与自然的和谐180

(六)儒学的特点和历史的选择183

1.重视社会的整体调节,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183

2.在等级制度的范围内,允许个性发展183

3.以血缘关系作为维系和亲的纽带184

4.主张人要当作人来管理和使用185

二智慧胜刚强孙子战略管理思想解析187

(一)战略决策三原则187

1.“五经”、“七计”,“算”决胜负188

2.兵闻拙速,未睹巧久190

3.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191

(二)因敌制胜的形论193

1.我专敌分194

2.避实击虚195

3.“兵形象水”196

4.巧计动敌197

(三)不责人而求势的势论202

1.“投之于险”204

2.“奇正之变”204

3.“击其惰归”205

4.形圆不败205

(四)知重于兵的知论207

1.信息是战略行动的依据207

2.信息战209

3.信息反馈211

4.信息中枢的优化213

(五)“君命有所不受”的法论213

1.强调军事系统的特殊性214

2.协调将卒关系215

3.“治众如治寡”215

(六)与儒、道、法比较216

1.管理三支点216

2.系统内外的划分218

3.普遍性与现实性220

第三编辨证论医

一中医学特色的由来225

(一)阴阳227

1.阴阳概念不同于矛盾概念230

2.阴阳是功能动态性概念232

3.强调整体平衡和调节233

4.阴阳反照234

(二)五行234

(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239

(四)中国式的信息方法243

1.间接认识243

2.人身全息现象论246

3.视人身为信息调控系统250

(五)未来和竞争253

二阴阳时间医学259

(一)阴阳时间观260

1.万事成败的关键261

2.时间是具体的263

3.“时”与“道”相互渗透265

4.时间有圜形结构266

5.宇宙节律的统一性267

(二)人身与阴阳节律268

1.年节律269

2.日节律274

3.月节律277

4.超年节律278

(三)摄生和诊疗中的时间因素279

1.关于摄生279

2.关于诊法281

3.关于用药282

4.刺法283

(四)现代研究285

第四编圜道审美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音乐美学291

(一)阴阳五行与五声六律291

(二)艺术之美在于“和”298

(三)音乐的作用305

1.省风305

2.养性307

3.治世309

(四)值得重新研究的“神秘”因素310

二阴阳五行与中国艺术313

(一)人是宇宙中心与抒发315

(二)抒发与宇宙一体318

(三)神动之美,神动之真323

(四)“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328

(五)有生有制,美在中和331

(六)程式理论,程式之美333

(七)盘桓往复的时空观念337

第五编生态农学兼论其他

一“天地人”与中国农学343

(一)天与农学343

(二)地与农学350

(三)人与农学357

(四)关于“天地人”与思维方式362

二传统农学的方向366

(一)寻求最佳生态关系366

1.非生物环境的最佳生态368

2.生物环境的最佳生态372

3.用阴阳概括的尝试378

(二)在循环中求得永新381

1.整地循环382

2.用养结合383

3.撂荒休闲轮作384

4.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能循环386

(三)从有限中索取无限389

1.精耕细作391

2.“盗天地之时利”396

3.巧妙经营,少种多收401

三地利与人力的运筹409

(一)“上田弃亩,下田弃”409

1.整体与局部属性的差异原理411

2.结构决定功能412

3.全息、模拟和阴阳平衡412

(二)“一亩三,岁代处”413

1.系统的动态性和变易性414

2.圜道和类比415

(三)“区田以粪气为美”416

1.复杂系统具有多级结构、多级层次424

2.“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的空间分配424

3.化整为零,发挥局部优势425

(四)“将地偏爱偏重”426

1.集中优势,提高效率427

2.质优于量,力求质变428

3.各个击破,以弱胜强428

四古代科技系统思维例举430

(一)阴阳合历430

(二)北斗和二十八宿432

(三)圭表原理434

(四)《山海经》的五方地理观436

(五)都江堰和灵渠437

(六)“齐之以味”与“炉火纯青”442

(七)铜绿山古矿井445

1.合理布置矿井巷道445

2.采用上向式分层开采法446

3.利用气压差通风446

4.矿井选址在富集易采处446

(八)《考工记》制车447

1.把综合方法与分析方法结合起来450

2.强调整体与局部必须协调一致450

3.应用数学方法为整体设计服务451

4.找出系统的逻辑起点451

5.把“人机”关系置于重要地位452

(九)指南车和记里鼓车452

(十)方剂、炼丹、火药457

(十一)从雕版到活字462

(十二)“一举而三役济”465

(十三)群炉汇流法466

(十四)联窑468

作为开始的结语:文化基因与中国思维的女性偏向469

附录

1996年重印补叙继承.和实.时归481

论信息的内容与形式497

内容摘要:

  本书肤浅地分析了中国系统思维在古代哲学、管理学、医学、美学和农技等领域的若干突出表现,以此来证明,系统思维方式确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特点,是使中国古代文明步入世界前列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书认为: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科学),也有控制其发育生长,决定其性状特征的“基因”可称“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明显的阴性偏向,其本质性特征与一般女性的心理和思维特征相一致,而西方则有明显的阳性偏向;中国学者多立足时间以视空间,西方学者多立足空间以视时间。作者引用大量典型材料,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管理学、医学、美学、农学等重要文化领域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对上述观点做了论证。【作者简介】  刘长林:1941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任研究员,2002年退休,现任曲阜孔子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主要著作有《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1982)、《中国系统思维》(1990)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系统思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9704370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系统思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系统思维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 的主题关于 思想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