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克隆的眼睛
被克隆的眼睛封面图

被克隆的眼睛

李锐,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0.0

书籍简介:

本书为李锐散文随笔集。

书籍目录:

总序

“现代派”:一种刻骨的真实,而非一个正确的主义

谁的人类?

重新叙述的故事

我们的可能

为了不再忘却的纪念

另一种纪念碑

旷日持久的煎熬

语言自觉的意义

从真实的语言处境出发

命定的叙述

“白话”以后怎样?

无言者的悲哀

从不能“解构”的地方开始

精神撒娇者的病例分析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谁看秋月春风

无药可医的病痛

被简化的语言

比“世纪”更久远的文学

网络时代的“方言”

文化沧桑

文学的权力和等级

本来该有的自信

被克隆的眼睛

春色何必看邻家

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

无害的学问,无害的主义

永远的“现在时”

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

承担与追求

关于加缪的访谈

农具的教育

友人七问

李锐作品年表

前言

这套丛书一共收入了我的八部作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厚土》开始,到最近的一些随笔为止,大致选了二十年以,内的文字。《厚土》是我的成名作。严格地说,我的文学创作也是从《厚土》开始的。在其之前的十二三年虽然也写了一些作品,但只能算是学习和准备。

我为自己的写作定下一个标准:用方块字滦刻地表达自己。但是,为什么在全球化的时代强调使用方块字?怎么才能算是深刻?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这几个问题一问,就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其实很苛刻。用这个标准衡量自己这八本书,我不能说真的做到了,只能说还算是一种自觉的追求。

本来文学创作是个人的事情。作家和好作家的分野就在于类似和独创的不同。但是我相信,无论多么独特、独创的写作者,他都无法使自己分身于历史和时代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常常是对历史和时代的反省与反抗,是独自一人对生命深情的抒发和挽留。讽刺的是,历史会让反抗和反省变得多余,生活会让抒发和挽留变成自作多情。因为,无动于衷是历史的基本属性,变幻无常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我是和“文革”以后的“新时期文学”一起成长起来的。当我们在一波又一波的主义和潮流中模仿和“创新”的时候,身边的这个世界早已翻天覆地:

从天安门广场上高举毛主席语录本狂呼万岁的红海洋,到灯光广场上挥动荧光棒泪流满面的追星族;从千百万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到亿万农民像潮水一样涌向城市去打工;从所谓的国家主人翁,到失去生活依靠的下岗工人、没了土地的农民;从排着长队用粮票、布票购买生活必需品,到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名品专卖店;从“深挖洞,广积粮”的自我封闭,到高楼林立、汽车塞路的国际化流行病,这一切都是我们亲历亲见的历史和生活。眼前的这个世界变化之大,之剧烈,之深刻,说翻天覆地没有半点夸张。在所谓全球化的潮流下翻天覆地的中国,让所有的文字描述相形见绌。我们已经从狂热信仰的革命天堂或地狱,一步跨进了权力和金钱的狂欢节。在这个狂欢节上被权力剥夺的精神侏儒们,却又同时依靠金钱变成了消费巨人。有入宣称,这是一个历史终结于消费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经典被读物取代,独创被复制取代,欣赏被刺激取代。总之,在“作者死了”之后,文学的死期也就不远了。可是在我看来,文学是人记录自己生命体验和想像力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在没有文字之前被人们口口相传,在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就用文字记录。就像食欲和性欲一样,这样的生命本能并非专属吁某一时代。真正的文学从来都是出’于内心的渴望和需要,权力的剥夺,金钱的驱使,或许可以得逞于一时,甚至得逞于一个时代,但它们从来也没有能得逞于永远。刻骨的生命体验,勃发的想像力总是会从岩石的缝隙中生长出来,总是会在大漠的腹地汇聚成茂盛的绿洲。真正的创作者从来用不着向历史撒娇,非要要求一个适合文学生长的“盛世”。生活本来就是泥沙俱下的,历史也从来就不可能干净。唯其如此,才滋养出了意想不到的文学。

在这翻天覆地的世界上,几十年来除了读书就是写作,很单纯也很单调。写的东西也简单,除了小说就是散文随笔。如此这般,在单纯和单调之中一晃三十载,眨眼间,曾经的热血青年忽然白发杂生。真快。快得来不及感叹。所谓的反省和反抗,在落到纸面的同时,也渐渐变成一个人的独白。到这时候才体味出什么叫“创作是个人的事情”。那情形很像是一个人把沙子扔进黑夜,也很像那只衔来石子填海的笨鸟。

牢记着历史无动于衷的基本属性。我不想给自己的选择涂上浪漫的色彩,更不想找一个道德的高台阶站上去。义无反顾的自生自灭是用不着宣言的。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傍晚,于草莽屋

内容摘要:

  今天我们谈论李锐,这是一个不能轻易漏过去的话。李锐的写作不断改变着文学想象中国的方式,呈现了当代汉语写作的发展前景和当代汉语写作中尖锐的精神危机;李锐以他的写作力图回答“建立现代汉语主体性”这一关键的历史命题,这是他不停地追问汉语写作的厚土,也是李锐的文学意义所在。本书收录了他的散文多篇,有《重新叙述的故事》、《从真实的语言处境出发》、《无药可医的病痛》、《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等。  本书为《中国当代作家李锐系列》之一,李锐的写作不断改变着文学想象中国的方式,呈现了当代汉语写作的发展前景和当代汉语写作中尖锐的精神危机,本书收录了他的散文多篇,有《重新叙述的故事》、《从真实的语言处境出发》、《无药可医的病痛》、《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等。【作者简介】  李锐,国内外知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湖南平江人。1917年生于北京。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为武汉秘密学联负责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在湖南、延安和东北等地从事青年工作和新闻工作。19491952年任新湖南报社社长、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1952年转业到工业部门,主管水电建设工作。1958年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任毛泽东的秘书。1979年平反复职,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19821984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被选为中顾委委员。著述甚丰。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被克隆的眼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当代作家
9787020062546
如需购买下载《被克隆的眼睛》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被克隆的眼睛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