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从手中滑落
爱从手中滑落封面图

爱从手中滑落

莉媛, 著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中短篇小说集。

书籍目录:

大浴室

错位的情感

赤橙黄绿青蓝紫

追求幸福

模范妻子

爱从手中滑落

心结

算卦师

最后一次福利分房

签证

生死体验

作家和他的儿子

一个男人的网恋

留学归来

绝对担保

股票中户室

股票交响乐

前言

最近两年,我好用“明白人”这个语词说人。我不敢说是一个已经活明白了的人,但在某些事情上,自觉是明白或接近明白的。比如说,在如何和人相处方面和读书方面。我喜欢和明白人共事,更喜欢读明白人的书。和明白人共事,感觉轻松;读明白人的书,感觉清爽。读完了莉媛女士的中短篇小说集,便获得了后一种感觉。

我不认识莉媛女士,直到现在写这篇短文,也未和她有过一次的交谈,只是听李丽玮女士简要介绍过她的生活轮廓,知道她是一位知识女性,多年间走过很多地方,商务之余,又有写作兴趣,涉笔多在小说领域。仅此而已。

但当读完这部小说集以后,我觉得,我和莉媛女士已经很熟悉了。在我的阅读经历中,这种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此前印象最强烈的一次,是1997年看王小波的作品。数月前在报纸上谈王小波,我说,那是个大明白人。古代作家中,大明白人的代表,是苏东坡。现当代的,多了,鲁迅、胡适、梁实秋、孙犁、钱钟书……王小波是其中之一。我现在想说的是,莉媛是个明白女人。至少,写小说的莉媛,是个明白女人。至于是否明白到了。大”的境界,姑置不论,说一句不怕惹来众怒的话:现时下的国民中,明白的男人不多,明白的女人更少。

明白不是聪明的同义词。聪明,是智力好的标志;明白,则是识力和把握力都到位的外现。我阅读莉媛的作品集过半,便不由想起了杨绛教授的小说《洗澡》中的姚宓和她的母亲。那对母女,就是真正的“明白人”,世道人心的大波小澜,都逃不过她们慧眼不经意问的一瞥,而她们的心境与行止,又总是那样的优雅与从容。

我直觉,莉媛也属于这类中国女人。我猜想,生活和工作中的莉媛,一定有很好的心理定力,固执偏激,与她的心情和作为,大概是不相干的。这种心理定力的由成,我无法知晓也不必知晓。我所看重的是,在她的小说写作中,这种既成的心理定力构成了一种运思和运笔的优势一种平和的叙事方式和一种很善于控制布局的叙事智慧。

莉媛不是职业小说家,文学创作之于她,也许只是一种“余事”,或者,是她精神休闲方式之一。收在这部集子中的作品,最早的写作于1979年,最晚的完成于不久前,时间跨度将近30年。这些大小篇什,即使不是她多年间小说创作的全部,也恐怕是其中的多半了。写作和写作者的关系,历来是多种多样的,但大致说来,约有三种情形,一是职业写作,其主要目的是获得名利上的实惠;二是志业写作,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三是趣业写作,其主要目的是怡情悦性于写作者个人。莉媛的写作,趣业性是第一位的。这样的写作,最少负重感,状态也就最为裕如。凡明白人,都清楚自己最想干什么,最能干什么和怎么着去干,干到什么份儿上。贾平凹知道自己不会是个优秀的农民,也做不了优秀的工人或军人,而一旦进入语言、文字世界,就“朕即天下”了,这是一种明白。沈从文中年以后决意不再撰写小说而转行做起了服饰研究,并最终成为专家,也是一种明白。莉媛的小说写作,类似于在自己的后花园散步或茶叙,同样是一种明白。我的意思决不是说,莉媛没有写小说的才能,恰恰相反,她的小说叙事能力是相当不错的,即使与专业作家相比,也并不逊色多少。我要说的只是,她不肯像路遥那类作家那样孜孜砣砣地营构自己的小说屋厦,而视小说写作为平衡个人精神生态的一种方式,自有她的理由,因而也自然是一种明白的选择。

但是,莉媛的小说并不是文学游戏。在轻松的写作中,她个人对生活的审视、读解和审美的态度,屡屡呈现于字里行间。通读这部中短篇小说集,可以明显地感知到,她的所有作品,就文学质地而言,各篇之间固有精、粗之别,而在情感立场和精神向度方面,却贯通着前后一致的价值秉莉媛的多数小说作品,氤氲着浓郁的都市生活气息。她写生意场、股市、饭局、歌舞厅、洗浴中心、网吧甚至瑛仪馆;写知青的下乡与考学,写内地人闯深圳,写事业单位分房,写出国签证的喜剧,写海归派在国内的遭际,写夫妻之间的恩怨,写情人之间的纠葛等等,无不紧贴当下中国人的世俗生活情景。表面上,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是都市社会状态的光怪陆离和人际关系的纷纭复杂,实际上所揭示的,却是中国人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各种欲望的剧烈膨胀和精神天平的失衡。在《最后一次福利分房》、《签证》、《大浴室》、《留学归来》、《股市交响乐》等作品中,作者一再写出了中国社会的活力与生机,同时也一再写出了一个欲望到处涌动着的社会由于价值失范和秩序“转频”而导致的种种病态。作者并不泛泛地否定欲望,她所批判的,是欲望的盲目的、无节制的疯胀。在每篇作品的最后,作者都通过情节不动声色地表明了她的立场个人和社会所需要的,是健康的、合理的欲望实现。这种立场的支配,导致了一种属于莉媛小说的叙事模式:欲望的推动或引导,使主人公们兴奋也使主人公们迷失了自我把握能力,一度成为欲望的奴隶。但生活本身又具有矫正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可能性,多数迷失者,最终都走出了迷失,回到了健康的生活轨道上,从而也就完成了由糊涂人向明白人的转变。古键霖是这样的(《大浴室》)、余大海是这样的(《一个男人的网恋》)、小寇子也是这样的(《留学归来》)。

从对题材和叙事能力的把握看,莉媛最擅长的是婚姻、爱情类小说的写作。我乍读她完成于上世纪8O年代初的《追求幸福》(198O年)和《模范妻子》(1983年),已很吃惊。在很年青的时候,她就能把小说写得那么冷静且富于警示性,真的很不简单。前一篇的立意是,如果男女之间缺少更高境界的共同志趣,那么男欢女爱的维系力,将是非常有限的。后一篇通过叙述主人公婚后的遭遇,揭示了人性的一个弱点庸俗而卑下的心理取向和生活方式,可以使人逐渐对耻辱麻木,最终释然于尊严的丧失。她写袁沛对妻子黄薇“嘴里的大蒜味”的感觉,写裴宏亮对耻辱的病态化的“超越”,笔触之细微与笔力之尖峭,并非初学写作的人所易达到。完成于1988年的《爱从手中滑落》,完成于1989年的《心结》和完成于1995年的《觅》,继续保持了这种力度,而生活容量则进一步扩大了。这类作品的价值观统领,依然是对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阳光的人格境界的呼唤。相比较而言。我最喜欢的一篇婚恋题材的小说,是她完成于2005年的《一个男人的网恋》。这篇作品写得流畅、紧凑、生动、有趣,既有批判立场,又不失温厚情怀。作者叙说小县城“市井细民”余大海的“网恋”故事,并不是要刻意指出网络世界的虚幻性,而是要揭示人生不能虚幻、生活不能飘忽的事理。作品在结尾写道:“余大海想:尽管小县城的生活是艰辛的不圆满的,尽管自己的老婆是粗糙的不美丽的,但自己和老婆儿子是真真实实地生活着的。”网恋的经历,让余大海成为了一个明白的男人。我想,很多接触过网络世界的人,阅读这篇小说,都一定会有“心有戚戚”之感。

除了《模范妻子》、《觅》、《算卦师》等少数作品外,莉媛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暖色调的。这显然与她对待世界、人生的态度有关。在一个明白的女人眼里,生活是有缺陷的,但又是美好的;人性是有弱点的,但又是具有向善的基质的。所以,她不写乖张、怪异、离奇、极端化的人与事,即使写生活中的丑,也总是同时重视对美的力量的肯定。完成于2004年的《生死体验》是一篇很出色的作品,选材角度别具慧眼,叙述描写很到“火候”。小说讲述的,依然是一个“情境迷失”的故事。但作者对结局的处理,既峰回路转,又情通理顺。追悼会是弥漫着哀伤气氛的地方,莉媛笔下的追悼会,却不仅使人看到了世风浇漓的一面,也使人感到了人心、人情的庄正的和温暖的一面。这样的把握,在莉媛的小说中时有彰显。

在人物性格刻画、谋篇布局和语词斟酌等方面,莉媛都具备不错的基本功。限于篇幅,兹不析言。

文学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很个人化的生活行为或日方式,但作品一旦发表或出版,就是社会的精神产品了。每个读者都希望看到既有可读性又有美好思致的作品。莉媛是一个明白女人,她的小说呈现的是一个明白女人笔下的意义世界。读她的小说,令人心情温馨,也让人精神清爽。因为她的中短篇,总体上具有“温柔的怜悯”式的品相,这当然是由作者本人情怀和思致的美好所决定的。是为序。

2007年11月(作者系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内容摘要:

  莉媛的写作,趣业性是第一位的。这样的写作,最少负重感,状态也就最为裕如。但是,莉媛的小说并不是文学游戏。在轻松的写作中,她个人对生活的审视、读解和审美的态度,屡屡呈现于字里行间。从对题材和叙事能力的把握看,莉媛最擅长的是婚姻、爱情类小说的写作。莉媛是一个明白女人,她的小说呈现的是一个明白女人笔下的意义世界。读她的小说,令人心情温馨,也让人精神清爽……  这部集子收录的是作者共18篇中短篇小说作品,最早的写作于1979年,最晚的完成于不久前,时间跨度将近30年。通读这部中短篇小说集,可以明显地感知到,她的所有作品,就文学质地而言,各篇之间固有精、粗之别,而在情感立场和精神向度方面,却贯通着前后一致的价值秉性。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爱从手中滑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805657
如需购买下载《爱从手中滑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西安出版单位太白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爱从手中滑落是太白文艺出版社于2007.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7 的主题关于 短篇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 ,中篇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