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地方政府治理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地方政府治理封面图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地方政府治理

申振东,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8.0

书籍简介:

贵州作为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自然资源丰富,呈现出生态多样化的特色,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滞后又制约着贵州工业化进程,探寻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的特色发展之路,是贵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也提出了治理模式。本书作者曾任贵阳市副市长,现为贵州省委副秘书长,在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

作者介绍:

申振东,山东省阳谷县人,现任贵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曾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领导工作,在地方党委、政府从事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课题一项和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课题多项。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奖。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学。 龙海波,男,1983年11月生,四川省营山县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政府治理、政府信用与组织绩效研究。近五年来在国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曾挂职任浙江省长兴县旅游局局长助理,现任浙江广播电台FM104.5“博士告诉你”栏目时事评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新世纪时代危机的困顿

一  生态危机的凸显与反思

二  生态与经济的相斥与相容

第二节  国情与省情的特殊使

第一章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新世纪时代危机的困顿

一 生态危机的凸显与反思

二 生态与经济的相斥与相容

第二节 国情与省情的特殊使命

一 生态发展的格外关注

二 生态建设的政治使命

第三节 贵州城镇化道路发展的历程

一 第一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1950~1978年)

二 第二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1979~1999年)

三 第三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000~2010年)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序幕:发现与觉醒

一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永恒规律

二 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第二章 贵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现实环境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贵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 典型样板之一: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 典型样板之二:毕节 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 典型样板之三: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建设的基本经验

四 贵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贵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一 经济总量小、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二 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

三 人均资源有限,环境的经济人口承载力不足

四 多元化投入有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五 政府创新热情高涨,公众参与存在差距

第三节 贵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 贵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体系

二 发展趋势之一:实现低碳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三 发展趋势之二:实现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四 发展趋势之三:实现生态文明的城市化道路

第三章 生态文明城市与政治生态的价值向度

第一节 生态文明城市的价值框架:工具性价值的考量

一 生态文明城市的价值之一:绿色

二 生态文明城市的价值之二:包容

三 生态文明城市的价值之三:有序

第二节 政治生态的价值框架:工具性价值的考量

一 政治生态的价值之一:民主

二 政治生态的价值之二:善治

三 政治生态的价值之三:和谐

第三节 共同价值向度:目的性价值的考量

一 政治生态的中国语境:生态文明城市的适用

二 共同的目的性价值之一:自我实现

三 共同的目的性价值之二: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变迁

第一节 职能结构变迁:政府职能的衍生与调整

一 政治生态环境中政府职能转变的紧迫性

二 城市发展模式转变与政府职能的定位

三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府职能衍生

四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府职能调整

第二节 主体结构变迁:由传统管制向多元治理转变

一 传统管制的政治生态土壤

二 传统管制的现实困境与弊端

三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多元治理

四 多元治理主体的责任归属

第三节 组织结构变迁:由官僚层级化向组织网格化转变

一 官僚制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

二 城市化进程的新问题与组织变革

三 组织结构的演变发展趋势及主导选择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开放式治理的视角

第一节 地方政府治理的主要模式

一 社会组织共同治理

二公众参与治理

三 企业合作治理

第二节 开放式治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 开放式治理的分析框架与特点

二 开放式治理的可能性与适用性

三 开放式治理的重点领域及运用

第六章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开放式治理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

一 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二 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筛选

三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际测度——以西部12省市为例

第二节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开放式治理的内在关联性

一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概述

二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开放式治理的结构要素

三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讨论

第三节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与开放式治理的逻辑

一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本概述

二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讨论

第七章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治理模式创新的网络路径构建

一 开放式治理网络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

二 开放式治理的网络框架体系

三 开放式治理网络框架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民主路径:民主建设是开放式治理的内核

一 把握生态社会的利益需求,推进政治生态民主化

二 重视公民参与的渠道畅通,促进协商参与多元化

三 完善政府回应的披露机制,促进公共决策透明化

第三节 法治路径:法治建设是开放式治理的基石

一 加快生态保护立法,强化生态建设的刚性约束

二 普及公民法治观念,提升生态文明的群众基础

三 完善生态责任机制,凸显制度设计的示范效应

第四节 文化路径:文化建设是开放式治理的灵魂

一 培育公民生态意识,带动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 力促公民文化转型,实现公民社会的跨越

三 塑造生态城市品牌,彰显城市文化的魅力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结合贵州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实际,对贵阳市、毕节地区、黔东南州三个典型样板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趋势。基于生态文明城市与政治生态的共同价值向度,从职能结构变迁、主体结构变迁和组织结构变迁三个方面研究了生态文明城市对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开放式治理模式的新框架及其适用领域。通过运用典型相关与Logistic回归的分析工具,解释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开放式治理的内在逻辑,并从民主、法治、文化三个维度对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诠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地方政府治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98803
如需购买下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地方政府治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地方政府治理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7.73 的主题关于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贵州省 ,社会发展-研究-贵州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