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口述自传
浩然口述自传封面图

浩然口述自传

浩然, 口述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讲述了浩然从一个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民子弟,成长为中国文坛大家的艰辛的心路历程。书中首次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文坛内幕,具有翔实的史料价值。

书籍目录:

一童年:生活还没给我装上计量悲苦忧愁的磅秤

二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

三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

四爱情和婚姻:几起几落,终没造成一生的悔恨

五革命生涯:信念在一瞬间扎根

六青年时代的作家梦:在为生活奔忙的夹缝中实现

七记者生涯:从农村走进文坛的渡船

八萧永顺:在我昏暗的心里点燃一根蜡烛

九初到京城:躲过了“反右”的塌天之祸

十在昌乐:深深思索的一年

十一《艳阳天》:我的三十而立

十二《金光大道》:这条路是我蹚出来的

十三“文革”:内中滋味,非是几页纸能道明的

十四恩师萧也牧:他销声匿迹,我一本又一本地出书

十五巴人:我不曾对他说过一个“谢”字

十六孩子们:个个合乎我的标准

十七“文革”后:健康与残废、活着与死去只是一纸之隔

初版后记:为历史留痕

新版后记:读懂浩然

后记

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浩然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毫不夸张地讲,在一段特殊的时期,他和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即所谓“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我的一位朋友至今还能清楚地背出《艳阳天》的开头,更能绘声绘色地诉说起书中的故事。我想,也正因为此,对浩然的争议到了90年代末仍然连绵不断,而且与其他文化热点的争执比较起来,发表看法的人也更广泛。

从这些对浩然或褒或贬的评述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到,浩然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了一段历史时期文化标志的代名词。人们谈的是浩然的作品、浩然的为人,实际更想表达对过去四十多年的反思:文学的里程、农村经济的发展、政治的风云变幻等等,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到底留下了些什么?

然而一个个体能承载得了如此大的意义吗?争论进行到一定时候,对于具体细节的分歧,使我这个70年代出生的人忽然意识到:历史的复杂性早已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当事人、“过来人”并不意味着就是完整历史最佳的诠释者。浩然与其他作家的恩怨到底缘何而起?他将被红卫兵揪斗的老舍送入派出所是出于什么目的?老舍第二天自杀与他有何关联?《金光大道》的故事背景是否涉及到“文革”?江青是否曾让浩然出任文化部长?被称为农民作家的浩然在农村经济濒于崩溃、全国人民普遍食不果腹甚至有人因饥饿而死的年代,真的还有大鱼大肉?浩然手中真的有许多名人写给江青的效忠信吗?在“文革”后沉寂多时的浩然,在清查“三种人”时为什么没有获罪?我发现,尽管争执非常热闹,而对这些关键问题却各执一词。

浩然曾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写过八十万字的三部自传体小说,详细讲述了自己从只念过三年书的农家子弟奋斗成专业作家的艰辛历程。他原计划接着写第四部、第五部,把1959年加入作协之后写《艳阳天》、《金光大道》的过程及“文革”中与江青的瓜葛毫无保留地告诉世人。遗憾的是,1993年他突然中风,尽管抢救及时,基本没留下后遗症,但已无法完成写作计划了。人们对进入事业辉煌时期的浩然及与他相关的诸多疑团,将永远无从了解。

出于对历史的好奇,我就这些问题对浩然进行了采访。访谈中,将一个完整真实的浩然展示给人们的愿望油然而生。昔日下笔如有神的浩然也正为此焦灼着。

浩然的朋友和学生们告诉我,梁老师(浩然原姓梁)往日非常健谈,讲起过去的经历如数家珍,而且周围常是笑声不断。这点从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艳阳天》故事套着故事,颇有话本味道。然而,坐在我面前的浩然却已没了往日的风采,无法长篇大论地讲故事,他时时因记不起某人的名字而沉默不语。在比我年长四十岁的梁老师面前,人生的无常与幻灭感时时袭来。《艳阳天》讲述农村故事,再加上有些政治色彩,并不能完全吸引我这个城里长大的读者。倒是他的三部自传小说及80年代以来的忆旧文章,辞采飞扬、朴实而有韵味,让我真正感到人们所说的“才华横溢”用在浩然身上一点儿不过分。文中那个年轻气盛、执著谦忍却又“农民火”上来不管不顾的农民作家,与今日有一肚子故事要讲又拿不了笔,无法畅快吐露心曲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昆德拉曾在书中对同情和怜悯作过比较。他说,前者内心深处确切感受到了别人的痛苦,后者只是一种姿态。对于疾病、衰老的憎恨与无奈,使我深切体会到了老人此时的心境。这恐怕也是近来人们对他争执不休,而他自己却一直缄口沉默的原因吧。无论这一生是否有过错,一个被裹挟在历史涡流里的渺小个体,他晚年要告诉世人的将是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蚌的贝壳中那痛苦的肉体终留下了光彩的结晶。浩然的口述自传能成为他生命里程中的一颗珍珠吗?

我认为,关键在于他是否真诚地、毫无保留地讲述了历史。我们所走过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浩然的人生也是其中一个特别的个案。他的所见所闻、彷徨与追问、幸福与辛酸已不仅仅属于他个人,也是对时代的回眸聚焦。作为后学晚生,我不知浩然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但面对他的感受,我们也仿佛站在巨大的历史帷幕下,看到了人性的真实和丰富。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此书将真实的浩然奉献给关注他的人们。这不能不感谢陈宝洪和王宝森两位先生,没有他们的热情支持,我的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当然,最要感谢的还是浩然先生本人,没有他许多次不厌其烦地接受我的采访,也不可能有此书的出版。

郑实

2000年8月

内容摘要:

  这本由浩然亲口讲述、回忆,作者郑实笔录的《浩然口述自传》,将他坎坷而波折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浩然亲口讲述了自己年少时在北方贫困的小山村和姐姐经历的生活艰辛,成家之后在琐碎的家务之余坚持文学创作等内容。无论哪个时期生活的磨难,都不能让他放弃对文学的执著追求。通过书中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浩然是个不甘平庸寂寞的人,他用对书籍和写作的热望渴求,从文学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本书的出版,对于想要更多了解浩然的文学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相信读者会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个真实的浩然。  浩然,有人说他因为《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而成为中国文学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有人说“文革”十年,浩然是一个毁誉难辨的人物;有人说他必须忏悔,有人说该为他骄傲……  本书揭开了历史为浩然蒙上的神秘面纱。浩然以他特有的坦诚,将自己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愧疚与自豪,特别是十年特殊经历造成的内心的苦楚与灵魂的叩问,坦陈给世人。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浩然口述自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1053998
《浩然口述自传》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天津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浩然口述自传是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的主题关于 浩然-自传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