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帝星升沉
1644,帝星升沉封面图

1644,帝星升沉

果迟, 著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长篇小说。描述1644,甲申年,大明崇祯十七年,这一年先后出现五个皇帝:大明崇祯帝朱由检、大清顺治帝福临、大顺永昌帝李自成、大西大顺帝张献忠以及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书籍目录:

从顺字说起(代序)

一崇祯皇帝

1想起了魏忠贤

2官贪吏要钱

3御驾亲征

4募捐

5国丈不捐太监捐

二白龙鱼服

1吊亡

2君臣际会

3无心救驾

4文武百官个个该杀

5首辅怕担责任

6大将南征胆气豪

三大顺皇帝

1李岩执法

2防患于未然

3天之高,地之厚

4宁武城

5变数

6吓垮了韩霖

四摄政王爷

1潜龙勿用

2多尔衮的抱负

3十七年前的故事

4豪格的阴谋

5处变不惊

6摄政王

7决计南征

8君臣定大计

五崇祯皇帝

1崇祯罪己

2还有大军五十万

3金之俊出山

4北京在望

5银子不如烧饼

六大顺皇帝

1最后的门槛

2英雄与美人

3来自山海关的警报

4群臣劝进

5悉数难逃

七雄关内外

1山海关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

2吴三桂翻脸

3借兵

4决计讨吴

5关键的一天

6榆关初战

7走投无路

8欢喜岭

9乾坤一掷

10吴三桂受封

八大顺皇帝

1冷暖北京城

2决计南走

3李自成登基

4一把火

九摄政王爷

1皇上早就登基了

2奇遇

3多尔衮的难处

十大顺皇帝

1一败再败

2刘宗敏割爱

3私议出走

4李岩被杀

十一摄政王爷

1多尔衮执法

2孔孟如此可恶

3满人不学汉人

4万里车书盍混同

5国难莫做大臣

6凌逼南明使者

7小皇帝的恶作剧

8二王掣肘

9何不自己当了

十二大顺皇帝

1土崩瓦解

2风雪走襄京

3父老兄弟

4雪拥蓝关

十三豫亲王爷

1跃马虎牢关

2窝里斗

3哀扬州

4哀金陵

5哀大顺

6末路

十四摄政王爷

1床底下抡斧头

2从头做起

3阿济格“睡筛子”

4民胞物与

5三朝天子一朝臣

尾声顺治皇帝

前言

公元1644年,即大明崇祯十七年,中国历史舞台上真是群星璀璨凡是想玩政治的玩家,从天潢贵胄到山野村夫,纷纷粉墨登场,竟后出现五个皇帝,这就是:大明崇祯帝朱由检、大清顺治帝福临、大顺永昌帝李自成、大西大顺帝张献忠以及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他们中,若不以成败论英雄,除了那个朱由崧,其余个个称得上是强者,中原问鼎,杀来杀去,最后剩了一个顺治其实是多尔衮。个中原因,先不要去管它,巧的是同一时期,竞出现了三个“顺”字。

“顺”字从川从页,与“逆”相反,应是顺畅、顺应之意。能人们看中这个字,用它来做自己的年号或国名,无非是想表明自己“顺乎天而应乎人”,这皇帝当得名正言顺,今后顺顺遂遂,可传之万代。不过,纵观史籍,“顺”字似乎不是一个吉祥的字眼儿,古往今来,用此字做年号或帝号、国号的大有人在,他们想“顺”却似乎都不太“顺”。

据史载:较早取“顺”字为年号的,有唐朝的史思明,他杀安庆绪自立后,一度改国号为“大燕”,建元“顺天”,但不久即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了;这以后,金末的杨安儿在山东建元“天顺”;五代的马希范在长沙建元“应顺”;大理国的段思聪在云南建元“顺德”等等等等,最后都是“鸦鸦乌”收场;直至元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妥懂帖睦尔不知怎么也叫顺帝,因群雄并起,天下大乱,逃到大沙漠中也还是被人杀死;最有趣的是在宋朝,那个叫李顺的四川农民起义军首领,据说有人从他名字“顺”字中,竞看出他能做一百零八天皇帝,于是他真的造反了,也真的才一百多天便兵败被擒;至大明,英宗朱祁镇在复辟后改年号为“天顺”,这以前他重用宦官王振,招致土木堡之变,自己被瓦剌捉住,七年后才重登大宝。他不思教训,又重用石亨及宦官曹吉祥等人,杀忠臣于谦。未几,石亨跋扈,曹吉祥谋反,闹得政局反复,人心惶惶,终英宗之世,国事似大不顺。这以后,大野心家朱宸濠乘正德皇帝不理朝政,便在南昌造反,也建元“顺德”,但这“顺德”才叫了四十三天便叫王阳明给收拾了,自然说不上“顺”。细心人还发现,大明的太祖朱元璋得国于元顺帝,传了二百七十六年,但大明的江山最终也失于带“顺”字的人:李自成建国大顺,张献忠建元大顺,终于将崇祯皇帝逼得在煤山上了吊。可李自成、张献忠也不是出天子的气候,最后落得让清朝的多尔衮“顺”手牵羊。

要说六六大顺,多尔衮倒真称得上,故清世祖建元“顺治”这真是玩弄文字的人,最终也被文字嘲笑。

其实,顺天是容易的,几千年来,“天”已是一条坐在金銮殿上的皇帝们都得穿的花短裤,好遮住那见不得人的地方。一旦改朝换代,失国者谓之“天意难回”;得国者则谓“受命于天”,堂哉皇哉,坐在宝座上自鸣得意,不会脸红。

孔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五谷生焉,天何言哉?要说顺天,真是只有天晓得。

能人们见天不会说话,便一个个宣扬自己“顺天”,下边一句“应乎人”就不去管了。这么多“顺天”或“天顺”的皇帝年号,几曾见叫“顺民”的?倒是个个都要民去顺他,不然,赫然震怒,砍得你人头滚滚,血流漂杵。可怜那些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农夫子,若没人领着造反,他们便只能喊“皇天”去。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时,曾下旨将乾清宫那“敬天法祖”的匾额改为“敬天爱民”,而且,早在进入河南时,便喊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此话不知是他那个急功近利的副军师李岩出于宣传的需要,还是闯王本人的“脱口秀”,反正一下就号召了不少的人,但这以后就没有下文了,老百姓干巴巴地等着,还来不及沐浴皇恩,他便被多尔衮追得四处逃命了。假设他能成功,从他进入北京前后的行为举止看,一定比以往的皇帝好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李自成心里也是念念不忘皇帝宝座的,就是在山海关被杀得大败,临撤出北京也不忘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大典,要是他真的当成了,你不纳粮他和文武百官及三宫六院的后妃们吃什么?何况他要比你吃得好。

倒是那个以异族入主中原的爱新觉罗氏还实在一点,他们虽不说“不纳粮”,却宣布“永不加赋”,据说,这一条规矩定得死,直到溥仪下台前,也没有违背这祖训,爱新觉罗氏也就因此在中原的历史舞台上,咿咿呀呀地唱了二百六十七年。

其实,老百姓心中还是有杆秤的不听你怎么说,但看你怎么做,“顺天”是空心汤圆,“顺民”才名归实至,其结果也就是民顺他,因而天下太平。可是,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明白天意即民心?试翻十七史,朝代更迭,花样翻新,红脸杀进,白脸杀出,到头来仍不过恶性循环。

千古兴亡多少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内容摘要:

  1644,大明王朝崩溃,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胜于北京,败于山海关,大顺政权覆亡;张献忠纵横于巴蜀,消亡于巴蜀,大西政权被灭;南明福王福建称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清兵入关,顺治称帝,中华民族掀开了新的篇章。1644,是历史的拐点。《1644,帝星升沉》以极其流畅的笔法,生动、深刻地塑造了众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形象,以新的历史观来分析失败和成功的深层因素,《1644,帝星升沉》将会是2007年的一个阅读热点。  本书以极其流畅的笔法,生动、深刻地描述了1644年间5位皇帝:大明崇祯帝朱由检、大清顺治帝福临、大顺永昌帝李自成、大西大顺帝张献忠以及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成败过程,以新的历史观来分析他们失败和成功的深层因素,重新塑造了众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形象。作者简介:  果迟,生于1946年,湖南湘阴人,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历史题材的短、中、长篇小说及电影文学、戏曲作品多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1644,帝星升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237687
《1644,帝星升沉》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郑州出版单位河南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1644,帝星升沉是河南文艺出版社于2007.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