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李宜蓬, 冯玉文,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代:2004

定价:

书籍简介:

书籍简介整理中

书籍目录:

导读

离骚(节选)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对酒当歌)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山居秋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兵车行

蜀相

客至

登高

登岳阳楼

石头城

琵琶行(并序)

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锦瑟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

桂枝香(登临送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鹊桥仙(纤云弄巧)

声声慢(寻寻觅觅)

书.喷(早岁那知世事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里江山)

扬州慢(并序)

长亭送别(节选)

逍遥游(节选)

劝学(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陈情表

滕王阁序(节选)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前赤壁赋

知识链接

阅读延伸

附录编委会成员简介

前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形式中,诗文的传统最为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作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创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它是一个收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进入到这个艺术世界之中,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体会到作家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领略到他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这样几方面特点。

首先,不同的时代取得突出成就的文体不同。中国古代文学存在着“一代有一代之胜”的发展特点,唐诗、宋词、元曲由高峰迭起,各有特色。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基本编定了。《诗经》中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到公元前4世纪,在中国南方兴起了另一类诗歌楚辞。它的形式是杂言体,句末多以感叹词“兮”字结尾。到了汉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开始兴起,经过魏晋南北朝诗人的不断努力,在声律和丽辞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了唐代,五、七言律诗的格律成熟了,这种格律主要着眼于以汉语四声来协调诗歌的声调,堪称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最大特征。唐以后又有词、曲等诗歌样式的发展,但五、七言古体诗和律诗一直最受诗人的重视。

中国古代散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卜辞与稍后的铜器铭文。随着巫文化向史官文化的转变,出现了专门记录商周时代王公的言辞、政令的《尚书》,标志着散文的形成。《尚书》之后,散文分别向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和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先秦散文。秦汉以后的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文和骈文两大类。前一类以散行的单句为主,后一类以骈偶的对句为主,但也有互相交融的情况。古文与骈文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大体说来,魏晋六朝是骈文形成并逐渐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时期,而自中唐古文运动以后,古文又渐渐地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直至近代白话文兴起为止。秦汉以后的散文除了叙事、论说之外,又增加了抒情的功能。在一些优秀的作家如“唐宋八大家”手中,散文的三大功能都得到很好的体现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次,不同时代的文学反映的主题始终集中于人生与社会,或者说始终关注在社会中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出入进退、婚姻的聚散离合、国家的前途命运始终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这既具有人性的普遍性,又和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学而优则仕”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但是现实政治又很难为人生理想的实现提供宽松的环境,出入两难的困境便普遍存在。因此文人就想抽身远退,超越现买,故而常做游仙之想;退而求其次,要想在现实人生获得解脱就只得归隐山林,即使不能,也要做归田之想。国破家亡、山河易主的社会变迁又令人生黍离之痛,发悼古伤今之幽情;事业的追求与爱情的向往难以两全,又每多相思、幽怨之感;而岁岁年年物候变迁,伤春悲秋之情又在所难免。因此尽管“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或有不同,但是他们所要面对与解决的根本问题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中相同的主题被反复吟咏。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之所以受到古人的高度评价,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表现了古人面对人生与社会的真实经历和深切体验:“《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亦能言人之同有之情也。”(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第三,随着时代的推移,文学语言和文学技巧在不断发展。文学语言由简单趋向繁复,文学技巧由朴素趋向精巧,都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比方说格律诗的写作就有很高的难度,汉语的特点所构成的对偶、平仄和押韵,并没有成为诗的羁绊,而是造成一种与内容十分协调的韵律,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杰出的诗人具有高度熟练的艺术技巧,能在不自由中求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优秀的诗人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轻巧而毫不费力地凝聚于寥寥数十字之中。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编写的,共选入古诗文40篇。这些古诗文,包含了不同时代的不同文体,都是中国古代作家精心创作的艺术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40篇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们通过熟练的背诵、扎实的分析、细致入微的鉴赏,还是能够以一斑窥全豹,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背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也是我们古人读书的基本方法。通过背诵优秀古诗文,对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都在经年累月的背诵中奠定了基础。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背诵不是目的,更不应该死记硬背以至于不知所云、无动于衷,而应该在对作品内容有准确认知和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艺术欣赏。艺术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一种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是对审美对象所具有的艺术美的感知和判断。鉴赏非易事、亦非难事、更不神秘。鲁迅先生曾说:“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见鲁迅《摩罗诗力说》)这就是说,诗心人人皆有,因而人人也就都具有进行艺术鉴赏的基础,实际上,在生活中人人都曾有过进行艺术鉴赏的经验,只不过有自觉或不自觉,有层次高低之分罢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以在艺术鉴赏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审美的自觉性,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逐渐实现审美体验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俗趋雅的转化。阅读和欣赏古诗文中的名篇佳作,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如果我们能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诗文作品,进入到古人为我们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去,真正发现并领略其中的艺术美,我们就能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经常进行健康的审美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灵魂。

在本书所选的篇章中,除了进行艺术欣赏以外,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文学表现主题而言,就包括爱情、政治,人生选择等诸多方面。在爱情主题中,既有《氓》这样表现弃妇题材的,又有《迢迢牵牛星》、《菩萨蛮》、《鹊桥仙》这样表现思妇题材的。而同样是借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人间的悲欢离合,《迢迢牵牛星》重在强调相思的痛苦,而《鹊桥仙》则翻出新意,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歌颂真诚坚贞的爱情的可贵,传达出爱情的真谛。面对人生出处进退方面的抉择,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至人至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表达一种纯粹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屈原则以“正道直行”表现对自身高洁品质的恪守,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投入与关切。陶渊明则通过个人痛苦的仕宦经历明确了“性本爱丘山”的天性,发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由衷欢呼。王维与此颇有同感,他陶醉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恬静优美的田园生活,哪怕春芳已歇,仍然表示“王孙自可留”,但实际上王维并未真正归隐,而是始终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李白尽管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由于现实的黑暗与束缚,终于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而苏轼则在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悟中,认识到了“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种随遇而安、顺性适情,尽情享受山水自然的人生态度,无疑是凝结了庄子、陶渊明乃至苏轼自身的人生思考而达到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地。

所以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蕴涵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是已经逝去的历史与时代的最真实的记录。背诵并欣赏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古代文学的阅读能力,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体会融入文学作品中的人生思考和生命体验,对提升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学修养无疑具有重要帮助。

本书在选收的诗文题目下面有对作者的简要介绍,然后是正文及注释、翻译,最后是对选篇的解读。我们希望在解读中概括诗文的中心及主旨,揭示诗文的结构及内在思路,精要分析诗文的艺术技巧及特色,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作品。(编者)

内容摘要:

  本书共收古诗、词、曲40篇。从四言体诗《诗经》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骚体;从古体诗、乐府诗到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如有表现充满怨愤之情的弃妇诗《恨》;有表现诗人政治态度的抒情诗《离骚》;有借牛郎织女美丽传说故事,表现爱情痛苦的《迢迢牵牛星》;有表现渴望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建功立业博大胸怀的《短歌行》;有写高歌痛饮,抒发愤懑,借酒消愁的《将进酒》;有描写统治者穷兵黩武,大量征兵,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兵车行》;有咏史诗、有爱情诗,有写景抒情诗,不农一而论。散文部分有10篇。  本书所选的诗文都附有题解和注释,以便帮助广大学生理解篇中内容,为背诵这些千古名篇提供方便。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着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了帮助学生阅读,在每部名著的前面都附上一篇导读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该书的有关情况。版完完善,译文准确,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是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它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朋友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本书收录了氓、离骚、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国田居、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宫、锦瑟、菩萨蛮、虞美人、雨霖铃、桂枝香、念奴娇、鹊桥仙、声声慢、书愤、永偶乐、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逍遥游、劝学、屈原列传、陈情表、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丛书
9787532234882
如需购买下载《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4.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4.303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中国-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文言文-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