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之际礼治与礼学研究
秦汉之际礼治与礼学研究封面图

秦汉之际礼治与礼学研究

胥仕元,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4.0

书籍简介:

书稿从探讨礼治的思想渊源入手,以历史发展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大略考究先秦时期礼学与礼治的情况,详细阐述秦、秦末汉初这一历史进程中由乱(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秦统一)——乱(秦末)——中央集权(西汉建立)——中央集权的强化(汉武帝初期)中礼学与礼治的生存空间和作用,以使学界对秦汉之际礼学与礼治研究更加全面和完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探讨礼的起源。二是探讨先秦各家对待礼的态度。儒家尊礼,道家非礼,墨家批判儒家厚葬久丧的繁琐礼仪,法家一断于法,认为礼无益于富国强兵,但也不完全排斥礼的存在,商鞅、韩非等法家代表对礼各有所见。三是重点探讨汉初陆贾、叔孙通、贾谊、贾山、韩婴等反思秦政而提出的礼治主张。叔孙通定朝仪,陆贾作《新语》,贾谊著《新书》,竭力倡扬礼治,他们的共同努力,为汉初儒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四是从普遍意义上来探讨由先秦到汉武帝初期礼经传承的基本脉络及“三礼”中的礼治思想。五是集中探讨董仲舒的礼学与礼治思想。董仲舒敬天尊儒,同时借鉴法家思想,在“三纲五常”中,将礼治思想打上了时代烙印,完成了儒家思想主要是礼治思想向统治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儒家思想作为古代中国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先秦礼学思想的源流第一节“礼”起源的各种观点一、“礼”起源于风俗习惯二、“礼”起源于社会生产和交换行为三、“礼”在古代与广义的文化是同义语四、“礼”起源于祭祀五、“礼”起源于男女有别六、“礼”起源于治乱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流派对“礼”的态度二、儒家“尊礼”二、道家“非礼”三、墨子批“厚葬久丧”之礼四、法家思想中的“礼治”因素第二章秦汉之际的战乱与社会整合对礼治的影响第一节诸侯纷争走向政治统一一、各国变法与秦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第二节秦国一秦朝统治中的礼治因素一、秦国政治生活中的礼治因素二、秦始皇及二世对待“礼”的态度三、《秦会要订补》中对秦礼的归纳四、基本结论第三节秦末的战乱与汉初的社会整合一、无尽的徭役与始皇的纵欲二、繁重的赋税与惨烈的刑罚三、始皇巡行与二世杀戮诸公子四、群雄并起与秦的灭亡五、混乱之中“礼”的显现六、皇帝与“太上皇”的礼说七、汉初的社会整合与黄老思想的实践八、《淮南子》中的礼治观第三章汉初统治者和思想家对秦政的反思及礼治主张第一节陆贾《新语》中的礼治观一、陆贾其人二、《新语》的礼治思想第二节叔孙通的礼治观一、务实善变的儒者叔孙通二、制定朝仪三、制定汉代的宗庙仪法第三节贾谊的礼论一、洛阳才俊贾生二、礼治思想第四节贾山与韩婴的礼治主张一、贾山《至言》中的礼治观二、韩婴的礼治观第四章先秦一武帝时期礼经的传承及“三礼”中的礼学思想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礼经的传承一、孔子对礼经形成的奠基作用二、子夏、孟、荀对礼经的传承第二节汉初帝王对经学的态度及礼的传承一、高祖“求贤”诏与经学二、高堂生及《士礼》的传授三、文帝时徐氏对礼经的传承四、景帝时的“汤武受命”之争第三节武帝时期经学的发展一、武帝立五经博士的背景二、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三、公孙弘的“礼学”与“礼治”思想第四节“三礼”中的礼学思想一、《周礼》中的礼学思想二、《仪礼》中的礼学思想三、《礼记》中的礼治观第五章《春秋》三传与董仲舒的“礼治”思想第一节《春秋》三传的“礼治”思想一、《春秋》概说二、《春秋左氏传》中的礼论三、《春秋毂梁传》中礼治的特点四、《春秋公羊传》的礼治观第二节董仲舒的礼治观一、尊儒二、正名三、“三纲”四、对“五常”中礼的强调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秦汉之际礼治与礼学研究》以历史发展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探究秦汉之际礼学与礼治的生存空间和作用,以使学界对此研究更加全面和完善并揭示礼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秦汉之际礼治与礼学研究》从探讨礼治的思想渊源入手,以历史发展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大略考究先秦时期礼学与礼治的情况,详细阐述秦、秦末汉初这一历史进程中由乱(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秦统一)——乱(秦末)——中央集权(西汉建立)——中央集权的强化(汉武帝初期)中礼学与礼治的生存空间和作用,以使学界对秦汉之际礼学与礼治研究更加全面和完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探讨礼的起源。二是探讨先秦各家对待礼的态度。儒家尊礼,道家非礼,墨家批判儒家厚葬久丧的繁琐礼仪,法家一断于法,认为礼无益于富国强兵,但也不完全排斥礼的存在,商鞅、韩非等法家代表对礼各有所见。三是重点探讨汉初陆贾、叔孙通、贾谊、贾山、韩婴等反思秦政而提出的礼治主张。叔孙通定朝仪,陆贾作《新语》,贾谊著《新书》,竭力倡扬礼治,他们的共同努力,为汉初儒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四是从普遍意义上来探讨由先秦到汉武帝初期礼经传承的基本脉络及“三礼”中的礼治思想。五是集中探讨董仲舒的礼学与礼治思想。董仲舒敬天尊儒,同时借鉴法家思想,在“三纲五常”中,将礼治思想打上了时代烙印,完成了儒家思想主要是礼治思想向统治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儒家思想作为古代中国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作者简介】  胥仕元,河北涿鹿人,博士,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近年来,主持并完成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项,河北省社会发展课题1项,厅级课题3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课题和河北省社科课题的研究,获得2项厅级三等奖。在《学习与探索》《东南学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双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撰著述5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行政管理研究,近年来在基础研究的同时关注现实,侧重于三农问题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发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秦汉之际礼治与礼学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114972
如需购买下载《秦汉之际礼治与礼学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秦汉之际礼治与礼学研究是人民出版社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05 ,K892.9 的主题关于 礼治-研究-中国-秦汉时代 ,礼仪-研究-中国-秦汉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