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制度与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研究
交易制度与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研究封面图

交易制度与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研究

屠年松,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的交易制度及其主要内容入手,应用系统分析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发达国家通行的交易制度的市场模式、订单形式、交易离散构件、价格稳定机制、交易信息披露和交易支付机制六大要素对市场质量的五大指标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国情,就完善价格形成、信息披露、交易支付、价格稳定等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我国交易制度,以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质量的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基本概念与理论逻辑

一、市场质量及其评价指标

二、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的国际比较研究

三、影响股票市场质量的诸因素分析

四、中国股市制度改革回顾

五、交易制度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

六、基于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的交易制度研究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价格发现及实证研究

二、交易制度研究

第四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交易制度

第一节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兴起

一、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产生

二、1987年股灾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兴起

第二节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简述

一、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研究方法

二、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价格形成模型

第三节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视野中的交易制度

一、价格形成机制

二、订单形式

三、交易离散构件

四、价格稳定机制

五、交易信息披露

六、交易支付机制

第四节交易制度与市场质量

一、评价股票市场质量的国际核心指标

二、交易制度对市场质量的效应

第三章交易制度对流动性的效应

第一节交易制度对流动性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流动性的含义与属性

二、交易制度各主要构成要素对流动性的效应

第二节交易制度对流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流动性的度量

二、市价订单推出对流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三、市场模式对流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对流动性的效应

一、市场模式

二、订单形式

三、交易离散构件

四、涨跌幅限制措施

五、交易支付机制

第四章交易制度对交易成本的效应

第一节交易成本的含义及分类

第二节显性成本

一、显性成本组成及其存在基础

二、显性成本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隐性成本

第四节交易成本的国际比较

第五节交易制度对交易成本的效应

第五章交易制度对有效性的效应

第一节交易制度对有效性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有效性的含义

二、交易制度主要构成要素对市场有效性的效应

第二节交易制度对有效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价格形成机制

二、价格稳定机制

三、交易信息披露

四、交易支付机制

第三节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对有效性的效应

第六章交易制度对波动性的效应

第一节交易制度对波动性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波动性的含义与衡量标准

二、交易制度主要构成要素对波动性的效应

第二节交易制度对波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印花税上调对波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二、交易制度主要构成要素对波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一

第三节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对波动性的效应

一、价格形成机制

二、价格稳定机制

三、交易支付机制

第七章交易制度对透明性的效应

第一节交易制度对透明性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透明性的含义与衡量标准

二、交易制度主要构成要素对透明性的效应

第二节最佳透明性的选择

一、关于透明性的争论

二、透明性与市场质量的其他指标的关系

三、透明性的福利效应

四、交易信息披露的国际趋同性

第三节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对透明性的效应

一、价格形成机制

二、交易信息披露

第八章完善交易制度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完善交易制度的目标

第二节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一、市场模式的完善

二、开盘、收盘机制的完善

第三节交易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

第四节交易支付机制的完善

一、信用交易的引入

二、清算与交收机制的完善

第五节价格稳定机制的完善

一、涨跌幅限制措施的完善

二、断路器机制的引入

第六节交易离散构件的完善

一、最小报价单位的完善

二、最小交易单位的完善

第七节订单形式的完善

第九章主要结论、完善交易制度的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与完善交易制度的建议

一、市场质量的核心指标是交易成本、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和透明性

二、提高市场质量是完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的路径选择

三、指令驱动市场模式是适合目前中国股票主板市场的模式

四、提高透明性有利于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的提高

五、引入信用交易有利于提高中国股票市场质量

六、价格稳定机制的完善

七、交易离散构件的完善

八、订单形式的完善

第二节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附录1:第三章关于市价订单对流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的随机选择个股清单

附录2:第三章关于市价订单对流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的数据处理的部分程序

附录3:波动性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从全面探讨股票市场的交易制度作用于市场质量的效应机理出发,建立评价股票市场质量的核心指标体系,以选择交易制度主要要素实现市场质量的提高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应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检验,以揭示交易制度相关因素对交易成本、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和透明性等市场质量属性的效应。最后,在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股票市场主板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议与方案。本书对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拓展和应用,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的合理选择与完善,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者简介】  屠年松  昆明理工大学金融学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珠海证券业协会秘书长,被评为珠海市最优秀的证券分析师。获得英国奖学金赴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访问学习。2003年调入昆明理工大学任教,担任经济管理系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证券市场。在核心期刊和证券专业杂志和报纸上发表了论文六十多篇。主要讲授证券投资学和公司理财等课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交易制度与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79479
如需购买下载《交易制度与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215 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交易制度与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研究是人民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32.51 的主题关于 股票-资本市场-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