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等战俘营
世界第一等战俘营封面图

世界第一等战俘营

郭维敬,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书籍简介: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捕获了以美国为首的15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大批战俘,并克服重重困难,在中朝边界建立了一座战俘营。志愿军俘管人员发扬我军宽待俘虏的传统,严格执行《日内瓦战俘公约》,带战俘如兄弟,在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国人民爱和平、讲人道的博大胸怀。

作者介绍:

郭维敬,1925年出生于山西洪洞县。清华大学毕业。1949年春响应号召南下作战,在部队任记者、干事。1950年冬,由总政派遣入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先后参与联合国军战俘管理、教育工作,板门店停战谈判及志愿军政冶部多项工作,任干事、股长、翻译组长、助理员等职。

书籍目录:

前言原版《序言》原版《作者的话》第一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管理处的设立 一 历史的见证 二 奉命前往俘管处 三 初与战俘打交道 四 丰富多彩的战俘生活 五 有口皆碑的业绩第二章 火线上宽待战俘 一 渊源长久的优良传统 二 打消战俘的恐惧心理 三 前线送还伤病战俘与释放战俘 四 西方媒体无法回避的事实 五 两名战俘的自述

前言原版《序言》原版《作者的话》第一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管理处的设立 一 历史的见证 二 奉命前往俘管处 三 初与战俘打交道 四 丰富多彩的战俘生活 五 有口皆碑的业绩第二章 火线上宽待战俘 一 渊源长久的优良传统 二 打消战俘的恐惧心理 三 前线送还伤病战俘与释放战俘 四 西方媒体无法回避的事实 五 两名战俘的自述第三章 组建战俘营的艰难历程 一 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二 碧潼战俘营艰难创立 三 我对战俘营的最初印象 四 闯过“过渡阶段”的难关 五 土耳其语翻译难觅第四章 联合国军战俘众生相 一 娇惯的美国战俘 二 重实际的英国战俘 三 淳朴的土耳其战俘 四 其他国家战俘生活拾遗第五章 中央关怀,战俘营换新貌 一 战俘营迎来第一个春天 二 羁绊与误区 三 俘管工作步入正轨 四 周恩来总理指示和思想解放第六章 世界第一等战俘营 一 衣、食、住、用在战俘营 二 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 三 战俘的民主组织——俱乐部 四 召开俱乐部代表大会第七章 沸腾的战俘营生活 一 花样繁多的文体娱乐活动 二 “奥林匹克”运动大会 三 图书馆和读书求知 四 帮助战俘扫除文盲第八章 没有铁丝网的战俘营 一 节日欢庆与宗教活动 二 与亲人联系的纽带——通信 三 写作园地与战俘办报热 四 日常管理和相互关系 五 处理违纪战俘,重在教育第九章 一名美联社记者的奇遇 一 抓住一名记者身份的俘虏 二 记者亲历的战俘生活 三 新闻摄影史上的创举第十章 肖华、杜平二将军前来巡查 一 将军们的印象 二 将军们在敌军工作会议上 三 会议代表难忘的参观第十一章 和平工程, 世界相助 一 “碧潼世界大学” 二 八方来客共促和平工程 三 让战俘自己来教育自己 四 和平音讯传遍四海第十二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考验的真诚朋友 一 欺骗宣传不攻自破 二 “上校所说的根本没有发生” 三 “更像个客人” 四 “奇遇记” 五 “各种诺言都得到兑现” 六 “我们在第三战俘营中的生活”第十三章 联合红十字会小组走访我志愿军战俘营 一 联合红十字会小组的成立 二 联合红十字会小组北组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 三 参观碧潼战俘营总医院 四 访问工作圆满结束第十四章 遣返纪实 一 周全细致的遣返安排 二 遣返时刻见真情 三 士兵战俘和将军战俘的肺腑之言 四 信守停战协定,劝说遣返 五 反差强烈的遣返画面第十五章 美方欲盖弥彰的谎言和暴行 一 汉莱妖言惑众,自找麻烦 二 联合红十字会小组走访双方战俘营的反差 三 美方继续迫害遣返的朝、中战俘 四 从惊恐忌讳到如临大敌第十六章 种瓜得瓜,引起心灵创伤 一 美国“心灵创伤”的由来 二 美军费尽心机的解释处处碰壁 三 美、英战俘拒绝遣返的声明 四 朝鲜战争30年后合众社的报道第十七章 美国战俘回国后的磨难 一 出于恐惧戒备防范 二 “洗脑论”真相大白第十八章 “我选定到中国一生无悔!”——访和平战士温纳瑞斯 一 畅叙近半个世纪的沧桑 二 深情难忘中国人民志愿军 三 “到中国寻找理想” 四 中美民间大使风尘仆仆传友情 五 温纳瑞斯的晚年与家庭 六 尾声第十九章 他们至老难忘情 一 从战俘到北约北欧军总司令 二 采访留居中国的战俘 三 30年后纽约奇遇第二十章 中英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第二十一章 板门店停战谈判代表团回眸 一 一段令人自豪的回忆 二 一项创历史纪录的谈判斗争 三 美方无可言说的苦果 四 理性与暴力的最后较量重要附录 附录一 朝鲜谈判中的战俘遣返 附录二 接管战俘的岁月 附录三 一段值得记忆的经历——管理联合国军战俘 附录四 一名中国军人在美军战俘营的生死历程原版《后记》

内容摘要:

1950年冬,作者郭维敬奉调,出国参加了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共度过了6个春秋,曾参与对联合国军战俘的管理教育工作,后来还参加过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的工作。 全书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善待、教育来自不同国家的联合国军战俘,最终以革命的正义精神,深深感动这些战俘的的动人场景,并与美国等联合国军虐待中国、朝鲜军队战俘的丑恶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弘扬了中国人民的人性光辉。该书极具历史厚重感,是对抗美援朝战争史的有益补充,同时也非常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的阅读。

编辑推荐:

59年前的1950年冬初,我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万里赴戎机”,自广西梧州军中,奉命只身北上,出国抗美援朝。从此,在异国战地,连续度过了6个春秋。鸭绿江畔和朝、韩军事分界线的南北,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1950年冬,作者郭维敬奉调,出国参加了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共度过了6个春秋,曾参与对联合国军战俘的管理教育工作,后来还参加过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的工作。 全书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善待、教育来自不同国家的联合国军战俘,最终以革命的正义精神,深深感动这些战俘的的动人场景,并与美国等联合国军虐待中国、朝鲜军队战俘的丑恶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弘扬了中国人民的人性光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世界第一等战俘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88699
如需购买下载《世界第一等战俘营》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世界第一等战俘营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E297.5 的主题关于 抗美援朝战争-战俘问题-史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