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封面图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

胡剑锋,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本书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演变机理及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首先对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三个视角的组织理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组织的发展历程,并把经济学视角的四种分析组织产生原因的解释逻辑(规模经济分析逻辑、交易成本分析逻辑、分工经济分析逻辑和信息处理分析逻辑)放在同一个事实平台上进行比较和验证。其次,进一步引入制度视角的四个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组织生态学和演化经济学两个演化理论)。第三,介绍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法,并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办法,以及我国理论界对农业组织的各种分类方法。第四,从社会学的合法性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组织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并指出应加强农业组织的社会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建设。最后比较和分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典型国家的农业组织发展模式。

作者介绍:

胡剑锋,男,1965年出生,浙江永康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负责人,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学”方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浙江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同时兼任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浙江理工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主要从事产业组织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项,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12项;在《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经济问题》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有关成果分别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书籍目录: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回顾及其评述

1.2.1 研究文献的简要回顾

1.2.2 对现有文献的几点评述

1.3 主要观点与研究内容

1.3.1 本书的主要观点

1.3.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一种比较理论分析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本书特色与创新之处

1.6.1 研究特色

1.6.2 创新之处

第2章 组织理论的历史回顾:三个视角理论的比较分析

2.1 经济学视角组织理论的发展演变

2.1.1 新古典经济学对组织问题研究的偏离及原因

2.1.2 代理理论对组织问题的分析思路

2.1.3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渊源及其理论构架

2.1.4 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对组织研究的贡献

2.1.5 对组织经济学的简要总结

2.2 社会学视角组织理论的发展回顾

2.2.1 组织社会学研究的序曲

2.2.2 组织研究的两个黄金时期

2.2.3 组织社会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

2.3 管理学视角组织理论的历史沿革

2.3.1 从古典管理理论到组织行为理论

2.3.2 从管理科学理论到决策行为理论

2.3.3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丛林的产生

2.4 三个视角组织理论的比较分析

2.4.1 不同视角组织理论的区别

2.4.2 三个视角组织理论的相互交融

第3章 中国农业组织的产生原因:基于效率机制的四种解释逻辑的比较分析

3.1 中国农业组织制度的发展回顾

3.1.1 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

3.1.2 从高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

3.1.3 从家庭经济的确立到农业产业组织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3.2 四种解释逻辑及其对中国农业组织的解释办

3.2.1 基于规模经济的一种解释逻辑

3.2.2 基于交易成本的一种解释逻辑

3.2.3 基于分工经济的一种解释逻辑

3.2.4 基于信息处理效率盼二种解释逻辑

3.3 四种解释逻辑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第4章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演进原因的解释:基于制度环境的四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4.1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及其比较

4.1.1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回顾

4.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的制度变迁理论

4.1.3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

4.2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实证分析

4.2.1 中国农民:经济人还是社会人

4.2.2 变迁主体:一生产关系还是企业家

4.2.3 绩效标准:生产力还是交易成本

4.2.4 本节小结

4.3 一个值得关注的理论研究动态:组织演化理论的发展

4.3.1 演化经济学: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4.3.2 组织生态学:一个跨越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分析方法

4.3.3 两个组织演化理论的比较分析

4.4 四种制度环境分析方法比较所带来的启示

第5章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分类研究:组织特性、组织定位与分类方法的比较

5.1 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组织分类方法比较

5.1.1 组织经济学的分类方法

5.1.2 组织管理学的分类方法

5.1.3 组织社会学的分类方法

5.1.4 总结与比较

5.2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现有分类方法及比较

5.2.1 我国社会组织的管理分类

5.2.2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研究分类

5.2.3 现有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

5.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特I生比较

5.3.1 市场组织还是非市场组织

5.3.2 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

5.3.3 经济组织还是社团组织

5.4 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织定位

5.4.1 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

5.4.2 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

5.4.3 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目标定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协调互动机制研究:一个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及应用

6.1 威廉姆森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及其所面临的质疑

6.1.1 基于信息阻滞下的市场与企业转化研究

6.1.2 基于不同行为假设下的组织制度选择

6.1.3 基于契约视角下的组织治理成本比较

6.1.4 威廉姆森组织理论所面临的诸多质疑

6.2 一个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6.2.1 重新审视威廉姆森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

6.2.2 一个交易成本理论分析的新思路

6.2.3 交易成本主要分析维度的确定及其分析框架的构建

6.3 推导:农业产业组织演进及协调互动机制分析模型

6.3.1 五种基本治理模式的比较

6.3.2 四种典型农业产业组织的交易成本分析

6.3.3 模型的基本含义

6.4 应用:理论对农业产业组织的解释力

6.4.1 理论与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轨迹的契合性

6.4.2 对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制度变迁的理论解释

6.5 拓展:理论对纵向一体化及企业边界的新解释

6.5.1 对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新解释

6.5.2 对企业边界的新解释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制度环境及规制政策研究:一个基于社会学合法性机制的分析

7.1 新制度社会学的合法性理论

7.1.1 理论的产生背景:组织趋同现象

7.1.2 新制度社会学的分析思路

7.1.3 合法性机制的解释逻辑

7.2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其合法性问题

7.2.1 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

7.2.2 我国社团组织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7.2.3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面临的合法性危机

7.3 农业产业组织的规则冲突解决机制: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例

7.3.1 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关系分析

7.3.2 农产品行业协会规则冲突救济机制

7.4 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监督体系构建

7.4.1 农产品行业协会监督机制的调整对象

7.4.2 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三个监督机制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模式:基于美、德、日三国的比较及启示

8.1 美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

8.1.1 美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历史

8.1.2 美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特点及其经验

8.1.3 美国政府对农业产业组织的监管

8.2 德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

8.2.1 德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状况

8.2.2 德国农业的组织形式及其体系

8.2.3 德国政府对农业产业组织的立法与监管

8.3 日本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

8.3.1 日本农协发展的历史贡献

8.3.2 日本农协的组织体系及其结构

8.3.3 日本农协的特点及改革趋势

8.3.4 日本政府对农协的监管

8.4 三种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8.4.1 农业产业组织发展路径的比较

8.4.2 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与功能的比较

8.4.3 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比较-...

8.5 国外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8.5.1 组织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8.5.2 组织形式多元化是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必然选择

8.5.3 制度和政策引导是农业产业组织健康发展盼关键

8.5.4 组织之间协调互动是有效发挥农业产业组织功能的重点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基本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国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状况的社会学研究——以浙江福建为例

附录二:建立我国农业行业协会的思路与方案研究

后记

内容摘要:

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户成为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这种制度安排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中国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然而,这种制度安排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负面的效应,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由此而导致了“卖粮难”、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独立生产、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那么已经走出贫困深渊的中国农民就难以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也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历史正赋予中国农业产业组织一个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20多年来,中国农村出现了一大批农业产业组织,其发展速度之快,组织形式之多,是世界历史舞台上所罕见的。如何来解释这些组织现象?如何来指导这些组织的发展实践?现实对理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果理论能揭示出这些组织内在的作用机理,如果理论能够归结出这些组织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就能引导其健康地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果我们能够把当前的实践提炼和提升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或者其他新的理论,那’么它对世界社会科学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课题。
这些年,我国理论界在农业产业组织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文献正在不断涌现。然而,有两个学术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是学者们多数只侧重于某一类农业产业组织的研究,不少研究者则在极力寻找最佳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这里引发出两个疑问:首先,不同形式的产业组织之间究竟是相互孤立还是互为联系的?如果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分开来考察,但如果是有联系的,那我们就应该进行综合地分析;其次,理论上究竟有没有最理想的产业组织形式呢?如果有,那么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组织形式呢?是否除了最佳组织外,其他产业组织最终都会逐渐消亡?二是多数学者都仅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农业产业组织的有关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农业产业组织都只有一个效率目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见,只从经济学一个视角来考察农业产业组织问题或许是不够的。
作者认为,任何一种产业组织的功能都有其局限性,在制度方面每种组织形式必将存在某些缺陷。只有通过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组织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因此,农业产业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而不仅仅是单一组织形式的研究,或者是最佳组织形式的选择。同时,组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法律、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研究中也要拓宽视野,突破单一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方法。当然,不同学科的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假设前提,并具有不同的分析逻辑。这就是说,要把各种不同学科的理论进行完全整合是有难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理论放到同一个历史事实上进行比较、分析和验证,就可以对哪种理论更适用于解释哪些组织现象作出判断。这就是所谓的比较理论分析方法。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试图从制度的视角对我国农业产业组织产生原因、变迁规律和互动机制等作出理论解释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并构建一些富有解释力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本书由9章组成。
第1章“导论”,通过对有关农业产业组织研究文献的回顾和评述,指出理论有待深化和探讨的问题,并交代本书的研究背景和主要观点,以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第2章“组织理论的历史回顾:三个视角理论的比较分析”,对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三个视角的组织理论进行了简要地梳理。通过纵向的回顾和横向的比较,目的是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同时探讨它们之间进行交叉融合的可行性。本章研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后面相关内容的分析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理论“图谱”。
第3章“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产生原因:基于效率机制的四种解释逻辑的比较分析”,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目的是以之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对效率机制和制度视角的有关组织理论的不_同流派进行经验验证。接着,把基于效率机制的四种解释组织产生原因的分析逻辑(规模经济分析逻辑、交易成本分析逻辑、分工经济分析逻辑和信息处理分析逻辑)放在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现实平台上进行比较和验证,看看它们各自究竟有多大的解释力。虽然分析发现,没有一个分析逻辑能完美地解释我国农业产业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是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到哪些是影响农业产业组织产生的重要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机理发生作用的。
第4章“中国农业产业组织演进原因的解释:基于制度环境的四种分析方法的比较”,本书引入了制度视角的四个演变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组织生态学和演化经济学两个演化理论)。通过对前两个理论的比较,以及对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现实变迁的解释力分析,研究得出:两个制度变迁理论在解释我国农业产业组织演变问题上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要分析组织的变迁规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经济学的静态分析方法,构建一个动态的分析模型。而在这个方面,两个演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组织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对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组织作出科学、合理的分类和定位。因此,在第5章的“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特性分析:组织分类与组织定位”中,作者比较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几种主要分类方法,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办法,以及我国理论界对农业产业组织的各种分类方法。针对当前理论界普遍将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混为一谈的现象,作者从多个层面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并着重讨论了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织定位问题(包括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和目标定位)。
在以上3、4、5三章的研究基础上,第6章“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协调互动机制研究:一个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将进入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变迁以及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分析。在此,作者采纳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即以交易成本作为研究的分析工具。本章首先对交易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威廉姆森的几个主要文献进行了回顾、比较和总结,并指出这一理论中四个假设前提(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小数交易和不确定性)及其分析框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在充分借鉴社会学中有关组织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并综合利用前面几章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对组织内外部的重要影响因素作出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个动态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为了检验该理论的解释力和有效性,作者又根据这个理论分析框架,推导出一个农业产业组织协调互动的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来分析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中的若干现象和现实问题。经验验证表明,这个理论分析框架,至少在农业产业组织的分析上,比威廉姆森的分析框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基础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组织的本质和运行,而理论最终还是需要回到现实中去,以解决特定的现实问题。组织生态学理论指出,在组织发展初期,合法性是组织能否取得快速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为此,第7章“中国农业产业组织面临的危机及规制政策研究:一个基于社会学合法性视角的分析”,作者从新制度社会学的合法性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分析表明,近20年我国农业产业组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具有较强_的行政合法性和政府合法性。然而,抑制它们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则在于缺乏社会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基于此,作者提出应加快农业产业组织的规则冲突救济机制建设和农业产业组织监督体系的构建。
第8章“国外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经验及启示”,作者深入分析和比较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模式。该研究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大量的实证经验,同时也为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第9章“简要结论与研究展望”,作者归纳和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在本书撰写初期,由于理论界对“公司+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多,而有关农业(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作者曾一度专门研究了农业(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织特性、发展战略和具体策略等问题。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已融入以上内容,但考虑到行文的紧凑和内容的平衡,本书把两个专题研究成果放在附录当中。附录一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学家Scott教授在《组织理论》一书中所归纳的组织研究最为关注的三个分析层次,即社会心理层次、结构分析层次和生态层次,对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附录二在全面阐述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农业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础上,充分借鉴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农业行业协会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案。

编辑推荐: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采用理论比较、经验验证和理论解释等分析方法。从效率机制、制度变迁、组织特性和合法性机制等多重视角,全面考察和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组织的产生原因、演变规律、互动机制和制度环境。在对威廉姆森创建的交易成本经济学进行回顾和批评的基础上,作者重新界定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基于重要性、普遍性和可观察性等考虑。确定了影响组织内、外部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而构建了一个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初步验证和论证表明,该理论分析框架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力。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93598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是人民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0.1 的主题关于 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