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
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封面图

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

闵维方, 主编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着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这一重大课题,对从教育投入到教育收益的整个过程开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过程中的四个主要环节上,分别是:教育成本与资源筹措、教育机会与资源配置、教育与人力资源配置、教育与人力资本收益等。本书把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政策实践紧密结合,围绕教育与经济增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以教育降低收入差距、促进就业增长、有效减少贫困为出发点,以趋向公平的教育发展战略为重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四节研究内容与主要结论

第一篇教育成本与资源筹措

第一章城镇居民家庭的义务教育支出

第一节已有义务教育财政研究

第二节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分析

第三节家庭义务教育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政策性含义

第二章公私立教育选择与家庭教育支出

第一节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第二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学生教育支出比较分析

第三节公办、民办高中学生教育支出比较分析

第四节公办、民办高校学生教育支出比较分析

第五节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三章高教系统的分化与高校资源差异

第一节主要分析变量的定义

第二节1978年之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

第三节中央和地方普通高校的规模及结构比较

第四节中央和地方普通高校在其他方面的比较

第五节简要结论及讨论

第四章大众化时代高校的经费筹措

第一节扩招后中国高等教育资金筹措体制的变革

第二节资金筹措机制:多元化虚像背后的单一化格局

第三节中国高教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第五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经费供给预测

第二节“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经费需求预测

第三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篇教育机会与资源配置

第六章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状况

第一节学校支出分析:方法、以往的研究及数据

第二节200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入支出基本情况

第三节学校生均支出的不均衡

第四节1997~2000年学校收入支出及生均支出不均衡状况的变化

第五节小结与思考

第七章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分析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相关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三节分析框架的运用:以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为例

第八章择校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择校的概念

第二节我国的学校选择制度

第三节国内外对家庭择校行为的研究

第四节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第五节数据、变量及模型

第六节发现与分析

第七节结论、政策建议与不足

第九章择校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关于择校的不同政策与争论

第二节择校就学:普遍的现象与弱势群体的弱势

第三节择校收费:屡禁不止的顽症和沉重的负担

第四节就近入学:被误解的政策和无力的保护伞

第五节结论与建议:扩大弱势群体的择校自由

第十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研究

第一节关于入学规模和机会均等的两个猜想

第二节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的实证发现

第三节原因探讨

第四节讨论及政策性含义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民办高校入学机会分析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

第二节数据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实证研究结果

第四节结论与建议

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高校入学机会公平性研究

第一节高等教育财政改革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第三节不同学术声望高校就读机会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公共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第五节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十三章工资结构的压缩与培训参与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文献综述

第四节研究设计

第五节计量研究过程、结果及解释

第六节结论与思考

第三篇教育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四章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生存分析结果

第十五章教育与工作自主性

第一节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国家技术进步

第二节教育与工作满意度

第三节工作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

第四节教育与工作自主性

第五节数据和研究设计

第六节主要发现和结论

第十六章教育、工作流动与收入

第一节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教育与工作流动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理论框架、变量、研究假设和分析模型

第三节数据、样本和工作流动的描述统计

第四节工作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工作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本章主要结论

第十七章教育与区域流动

第一节迁移者与未迁移者的特征比较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过程及结果

第四节政策建议

第四篇教育和人力资本收益

第十八章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研究

第一节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工薪收入

第二节中国各级教育的明瑟收益率

第三节中国各级教育明瑟收益率的时间变化趋势

第四节关于明瑟收益率时间趋势的分析

第五节中国各级教育成本及各级教育内部收益率

第十九章教育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第一节研究假设

第二节实证检验结果

第三节对方法的讨论

第四节结论

第二十章企业在职培训的私人投资收益

第一节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二节研究设计

第三节实证分析结果

第四节结论与建议

第二十一章性别工资差异研究

第一节文献综述

第二节研究设计

第三节统计描述与变量处理

第四节性别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性别歧视的变化情况及分析

第六节结论与思考

第二十二章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

第一节数据说明

第二节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

第三节不同群体的教育收益率比较

第四节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二十三章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的代际流动

第一节已有收入代际流动研究

第二节数据说明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

第五节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的功能

第六节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功能的变化趋势

第七节结论及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23个章节,主要对从教育投入到教育收益的整个过程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城镇居民家庭的义务教育支出、高教系统的分化与高校资源差异、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分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研究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紧紧围绕着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这一重大课题,对从教育投入到教育收益的整个过程开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过程中的四个主要环节上,分别是:教育成本与资源筹措、教育机会与资源配置、教育与人力资源配置、教育和人力资本收益等。本书把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政策实践紧密结合,围绕教育与经济增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以教育降低收入差距、促进就业增长、有效减少贫困为出发点,以趋向公平的教育发展战略为重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对教育系统资源的充足性、配置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发现有:小学和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不均等的程度很高;弱势群体在获得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城镇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对弱势群体造成了不利影响;弱势群体所接受的高等教育质量较低。  2.对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主要研究发现有:教育显著促进了工作流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教育能缩短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找寻时间;教育层次越高的群体其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小。【作者简介】  闵维方,男,1950年10月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责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经济与管理组组长嵛国教育财政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教育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闵维方教授先后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美国IET教育基金会首届“IET大学校长奖”、国际比较教育学会颁发的“奈勒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学一等奖等十多项重要称号和成果奖。代表作有《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5881969
如需购买下载《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9.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49.21 ,G52 的主题关于 教育经费-社会文教支出-关系-劳动力资源-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