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封面图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汪增群,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59.0

书籍简介:

统一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是货币区内各地区经济的均质化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但是,对于幅员辽阔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货币联盟)而言,各地区在经济和金融等方面存在的异质性,将导致统一的货币政策产生区域非对称性效应。这种非对称性效应不仅会削弱统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会进一步扩大各地区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差异。本书综合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最优中央银行设计理论等理论,并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等实证研究,对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特征、形成机制、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第二节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回顾

第三节 区域的界定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第一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第三章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简介

第二节 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设定

第三节 实证检验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形成机制(一)

第一节 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标准

第二节 中国是否构成最优货币区

第五章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形成机制(二)

第一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第三节 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第四节 企业规模结构的区域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第六章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与货币政策制定

第一节 一个模型的说明

第二节 来自最优中央银行设计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节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治理的国际经验

第七章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冲突

第一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货币政策决策体制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冲突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大区行制度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冲突

第四节 统一货币政策调控的现实困境

第八章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治理

第一节 促进区域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第二节 深化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和大区行制度改革

第三节 实施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差别化操作

第九章 结语

附录一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中使用的数据和统计结果

附录二 市场化指数构成

附录三 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和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附录四 企业规模结构的区域差异和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附录五 理事会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中的地位变迁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综合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最优中央银行设计理论等理论,并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等实证研究,对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特征、形成机制、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作者简介】  汪增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库
9787509714768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22.0 的主题关于 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