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人物志封面图

人物志

(三国) 刘邵, 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东汉刘邵撰述的一本探讨人才的著作,书中探讨了各种人才的特点,以及对各种人才的发现和使用。

书籍目录:

编者序

人物志自序

第一章九征第一

第一节见面

第二节九大特征

第三节中和之才最贵

第四节聪明次之

第五节人才的五个层次

第二章体别第二

第一节性格识人

第二节领导者理想性格分析

第三节十二种偏才性格分析

第三章流业第三

第一节德行高妙的人(清节家)

第二节强调制度的人(法家)

第三节谋略之才(术家)

第四节栋梁之才(国体)

第五节大臣地方官之才(器能)

第六节智慧之士(术家支流)

第七节臧否之才(清节支流)

第八节伎俩之才(法家支流)

第九节文儒之才

第十节骁雄之才(雄杰)

第四章材理第四

第一节言语识人

第二节言谈鉴人优劣

第三节七种似是而非的人

第四节在论辩中考察人

第五节从言语中察人得失

第六节言谈中的八个优点

第五章材能第五

第一节人才特点

第二节八种人才的优势

第三节各类人才的职权

第四节主管之才与使用之才

第六章利害第六

第一节清节第七章接识第七

第一节以己观人

第二节各类人才易犯的识人错误

第三节如何避免“以己观人”的错误

第八章英雄第八

第一节英雄之分

第二节三种英才

第三节三种雄才

第四节谁是英雄?

第五节英才雄才孰重孰轻

第九章八观第九

第一节判断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

第二节从表情考察内心世界

第三节从表面特征判断人的声望

第四节判断模棱两可者的方法

第五节观其敬爱,识其前程

第六节从情绪上察人心胸

第七节从缺点反观优点

第八节从聪明看成就

第十章七缪第十

第一节耳闻目睹也有偏差

第二节个人好恶的影响

第三节只凭志向来断人

第四节重早慧轻晚成

第五节同类的人未必相互称颂

第六节地位财势对人才的影响

第七节奇人异士的真伪

第十一章效难第十一

第一节知人之难

第二节第一印象的错误

第三节动静结合考察人

第四节人才得到任用的困难

第十二章释争第十二

第一节从胸襟气度识人成就

第二节如何判断一个人荣福的长久与短暂

第三节谦卑含容与当仁不让

第四节于无形中取胜

第五节警惕“妇人之仁”

第六节从“吃亏是福”考察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附录

阮逸.人物志序

文宽夫.人物志题记

宋庠.人物志跋

王三省.序《人物志》后

郑旻.重刻《人物志》跋

钱穆.略述刘邵《人物志》

汤用彤.读《人物志》

刘邵小传家

第二节法家

第三节术家

第四节智意

第五节臧否

第六节伎俩

前言

古人云,得人才者得天下。

古人又云,识人才者得人才。

一家大型企业正在招募。广告登出不久,简历就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在经过了层层面试以后,老板选中了五个人。可这时候他又犯愁了,到底该怎么安排他们呢?眉头一动,计上心头。

他分别对这五个人说:“这样吧,我最近要出一趟差,三天后回来。这里有一个魔方,你试试,把六面都排成一个颜色。等我回来了,再来谈谈。”

三天以后,五个人都来向老板交卷。

第一个人说:“老板,您的任务我做完了,请看。”

老板一看,不错啊,但是又一看,怎么不大对劲呢?原来他用油漆把六个面重新刷了一遍。

老板一把抓住他,既兴奋,又痛苦。痛苦的是这个小伙子说了谎,兴奋的是他的创造才华,企业太需要这种人才了。于是第一个人被留下来做生产和研发。

第二个人跟老板说:“老板,拿到魔方的当天下午,我就做好了。”老板不信,要求他现场演示。果然只用了十分钟,他就完成了。老板很兴奋,一把抓住他,说:“你太聪明了,来给我当助理好了。”

轮到第三个人,老板问:“魔方是你自己排好的吗?”

他说:“您的要求是把它排好,但没要求谁来做。”小伙子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有三个同学,都特聪明。晚上我请他们泡吧,他们就帮我排好了。”

老板说:“看你人际关系这么好,非常适合做销售。”

第四个人是来自农村的一个女孩子,她愁眉苦脸地对老板说:“这份工作我不要了,我把魔方弄坏了。也不知道它值多少钱,我只有100元,算是赔您的。现在我可以走了吗?”

听到这里,老板两眼放光,一把抓住她,激动地说:“我做了十多年的老板,第一次碰到你这么诚恳的人,既敢于承认错误,又敢于承担责任。你必须留下来,给我做财务。”

第五个人的魔方,老板拿着看了半天,翻来覆去,看不出毛病。最后终于明白,这个魔方既不是油漆刷过的,也不是原来的,而是新买的。

老板嘿嘿一笑,没有说话,心里却乐开了花:这个家伙,天生做盗版的料,也得留下来。

世界上的资源有千万种,只有人才是最宝贵的。

学会一种本事,只能利用一种资源,而学会识人、用人,就能利用万物。

用人之法,一本万利;用人之法,一劳永逸。

因此,懂得知人、善于用人,你的事业将会更加兴隆,你也可以尽享成功的乐趣。

《人物志》就是这样一本教你识人、用人的经典著作。

《人物志》成于三国时期。作者刘邵(《三国志》写做刘劭),是曹丕的太子党成员,也是魏明帝曹觳的近臣,参与了太和到景初年间压制“浮华分子”(早期名士)的活动。《人物志》是刘邵晚年写的,是为了配合选举制度改革而作,反映了曹魏前期官方选拔人才的思想与选举政策。这本书不但学有渊源、文理严密,而且作者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许多问题都从实际出发,因此极具实用价值。

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提出了系统的评价人物的方法,这就是“九征”与“八观”。作者的人才观一开始就明白地说出来了,“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所以,他的观点基本是重视先天的。人物可以用九种特征加以识别,根据这九种特征,就可把人分为兼德、兼才、偏才、依似、间杂五个级别,进而再根据人的素质,就可以判别他所适合的工作,也就是“十二流业”。

另一部分内容就是讲如何识别人才的,即识别人才的方法,这就是第七章“接识”、第九章“八观”。讨论怎样通过与人接触来识别人、怎样通过各种途径更精确地判断人,又讲了在识别人才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这就是第十章“七缪”、第十一章“效难”。

实际上,这本书还有一方面的内容是值得重视的,这就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作者认为人们相互感应是受自己的情性影响的,第四章“材理”篇中提到“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刘邵又讲了人们之间产生矛盾的六种原因,主要讲的是交流过程中的矛盾,这就是“六构”。全书的最后一章“释争”则是对这一方面的内容的总结。实际上,从作者的观点来看,能够做到“释争”的只有那种具有中庸之德的人,这正是作者看人最重要的标准,“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

总体来说,《人物志》一书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它融汇了儒、道、法、阴阳等诸家思想,体现了魏初学术杂取诸家的风气,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等多种观点,系统地阐述了鉴定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并对人性进行了深度剖析。

《人物志》素有“识人宝鉴”的美称,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

自面世以后,至东晋十六国,刘晒又为之作注(他的注文,都收在本书“注释”之中)。刘晒是西凉时期的学者,字延明,号玄处先生,敦煌(今甘肃敦煌)人,《魏书》、《北史》均有传。

刘晒之后,北宋阮逸为《人物志》作序,宋庠为之作跋,文宽夫为《人物志》作了题记。汤用彤先生在《读(人物志)》一文中分析了该书所携带的学术信息,揭示了曹魏法派思想及其与魏晋玄学的关系,具有开拓意义。

钱穆先生也写了《略述刘邵(人物志)》来介绍这本书。

20世纪初,这本书又被译为《人类能力之研究》在英国出版。

综观历史,高明的领导者无不知人善任,因善于选人用人而成大器者,不胜枚举。他们在如何识别、寻觅、求取、使用、培养人才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无数的宝贵经验。刘邦依靠张良、韩信、萧何,开创汉朝数百年基业。项羽昧于用人,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必须善用别人的意见,挖掘众人的潜力,集中众人的力量,从而实现目标、创造奇迹。

一句话:选对人,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内容摘要:

  《人物志》是一本专门论述考察才性以选拔人才的理论著作,奉行“中庸致德”的儒家义理,其书主于辨论人才,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析疑似。以元气一元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的朴素辩证思想为指导,以儒家思想为主,兼融道、法、名、阴阳各家学说,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诸观点,对人的本性、道德、才能、性格以及识别、选取、任用人才的理论和方法作了全面论述。是一部将人才学、心理学、伦理学业和政治融于一体的论著,可以说,它奠定了中国古代人才学和对中国人心理测量方法的基础理论框架。  古人云:人才兴邦,得人才者得天下。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对人的评价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发现和使用的知识系统。《人物志》就是三国曹魏政权后期人物刘劭撰写的一部专门研究人才问题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德和才、兼才和偏才、英和雄等概念,探讨人的内在修养、性情与外显能力及行事风格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的独特视角。该书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20世纪初叶被译为《人类能力之研究》在美国出版。  本书对《人物志》中的精华部分重新进行了校对与勘订,并配有白话译文,方便读者阅读并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读经诵典,逐步提升,受益终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人物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463500
如需购买下载《人物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商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人物志是中国商业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96 的主题关于 人才学-中国-三国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