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
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封面图

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

何秉松, 主编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16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第三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的科研成果之一,恰逢本·拉登被击毙、“9·11”十周年之际,“第三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于2011年10月27~31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西班牙、英国、加拿大、巴西、乌克兰、马其顿、塞尔维亚与中国台湾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285位专家与会,对本届大会主题进行了自由、平等、热烈的讨论。

书籍目录:

代序

恐怖主义犯罪辨析

恐怖主义概念界定

恐怖犯罪概念的辨析及我国立法与司法的界定

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研究

界定恐怖主义概念的困境及其法律界定的合理途径

“恐怖主义犯罪”若干问题辨析

国际法视角中界定“恐怖主义”的某些问题

恐怖主义的基本概念与类型之探讨

恐怖主义在国内和国际法律法规中的定义

俄罗斯恐怖主义的犯罪学特征

恐怖主义的一般概念及其对刑法的意义

国际恐怖主义:概念、特点及在国际国内刑法中的反恐问题

从黄富源和泽维尔·诺福的理论看恐怖主义领域的实用概念

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及后拉登时代恐怖主义犯罪局势分析

恐怖主义刑事犯罪

反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

美国反恐立法评析——从本·拉登之死谈起

美国在国际“反恐”中奉行“双重标准”

《俄罗斯刑法典》中恐怖主义概念的界定问题

匈牙利刑法中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定定义

各国反恐制度之探讨

国际法反恐原则与俄罗斯刑法

全球化时代下与恐怖主义不同表现形式入罪化问题相关的德国刑事实体法规范

匈牙利刑法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方法

关于南美洲反恐立法和方式的报告——以阿根廷、智利和哥伦比亚为例

参加恐怖组织的可罚性——《德国刑法典》第129a条的适用范围和问题

提前刑事责任,延伸刑法范围——把惩罚策划及组织恐怖袭击的行为作为优化打击恐怖主义效果的手段

论欧洲对德国反国际恐怖主义法的影响

作为反恐工具的刑法——关于刑法运用于全球战略范围内反恐的合法性限制

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以及相互归罪

极端主义的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与刑法——预防的滑坡效应

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及应对防范措施

国际恐陌主义犯罪活动新趋势之探讨

恐怖主义活动对全球安全与国际关系之影响

涉毒与恐怖主义关联性之探讨

从政治犯罪走向经济犯罪——全球化时代恐怖主义犯罪发展的新特点

全球恐怖主义形态与反恐怖斗争现状分析

国际恐怖主义与犯罪麻醉品瘾的问题

加拿大的反恐:“9·1l”之后的10年

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的神话与现实

尝试解读2011年马其顿王国的冲突

生态灭绝是国际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

网络恐怖主义

生态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特征、根源成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俄罗斯联邦反恐:历史与现状

针对于自然环境的恐怖袭击是幻影抑或是实险

巴尔干半岛的集团犯罪:鉴别、评估和瓦解的行动计划

当代俄罗斯作为恐怖主义前兆的极端主义及与其作斗争

俄罗斯联邦打击毒品犯罪、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现状

反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研究

国际反恐的联合侦查研究

论中国政府应有的反恐立场

论国际恐怖主义防治机制的构建标准

“9·11”前国际反恐怖合作的历史演进析论

论2l世纪国际社会“防恐”“反恐”的基本策略

全面夺取“制恐权”——全球反恐怖难题解决方案

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

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反恐潜力

巴西与全球恐怖主义的趋势:挑战与巴西的对策

法律与反恐怖战争——战争法,国际刑法与国内刑法中的

战争法(“对敌刑法”)

反恐战争:国际法视角

恐怖主义和抵抗的权利——德国案例

恐怖主义在巴西的经验及恐怖行为的定义

历史、原则和战略上的考虑(2012—2014年)

媒体与恐怖主义:首都第一司令部(PCC)以及作为一个

巴西恐怖组织的识别

欧洲的反恐进程

中国反恐的基本态势与战略措施

其他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俄罗斯的刑事政策与量刑

没收腐败资产及其打击犯罪的能力

国际刑法协会和国际刑事法庭的建立

内容摘要:

《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上下)》编著者何秉松。 本书是“第三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的科研成果之一,恰逢本·拉登被击毙、“9·11”十周年之际,“第三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于2011年10月27~31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西班牙、英国、加拿大……本书是“第三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的科研成果之一,恰逢本·拉登被击毙、“9·11”十周年之际,“第三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于2011年10月27~31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西班牙、英国、加拿大、巴【作者简介】何秉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特聘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恐怖主义与有组织犯罪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兼任西南科技大学教授、法学学科顾问:法制日报法学专家顾问团成员。曾多次参加刑事立法工作,并在审判日本战犯案件和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件中担任律师。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的特别津贴。他的著作先后8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二等奖。 何秉松教授是有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新体系的主要创立者和奠基者,以淡泊名利,治学严谨,勇于开拓创新,闻名于中国刑法学界。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他就创立了崭新的“犯罪构成系统论”和“人格化社会系统责任论”,创立了自然人刑事责任与法人刑事责任一体化的理论新体系。并在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刑法理论。他所创立的法人刑事责任理论,已成为中国司法实践处理单位犯罪的理论根据;他所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新体系,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打破了几十年来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传统刑法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代表作有《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1991年)、《犯罪构成系统论》(1995年)、《刑法教科书》(1993年)等,其中,《刑法教科书》自1993年问世以来,已在中国出版6版,成为高等法学院校最富有特色的重要教材和实际部门的重要参考书。此书2002年在日本全部译成日文出版。这是日本第一次翻译出版中国的法学教材。《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在日本也有多篇文章评介,被日本学术界称为中国法人犯罪肯定论的代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201930
如需购买下载《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68.0语种汉英对照
尺寸24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于2012.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15.5 的主题关于 反恐怖活动-研究-世界-汉、英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