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启示录
好莱坞启示录封面图

好莱坞启示录

周黎明,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对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运作内幕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剖析。第二版更新了所有的产业方面的数据,增补了最新的电影作品案例,并增加了“好莱坞明星片酬制度”、“好莱坞编剧的地位与罢工缘由”,以及“解密奥斯卡评选机制”等章节。

书籍目录:

序/梁良/001

第一章电影行业格局/001

好莱坞概况/003

水平发展的案例研究:迪斯尼(Disney)/019

垂直发展的案例研究:索尼(Sony)/036

以小博大的迷你主流片商:新线(NewLine)案例简介/050

欧洲片淡出商业舞台/054

嫁接好莱坞的美国独立电影/063

第二章电影收入与资金来源/069

好莱坞的数字游戏/071

外国投资人/088

独立制片的资金来源/093

国际电影市场/101

第三章电影制作片面观/105

好莱坞与华盛顿的关系/107

好莱坞的“剧本医生”/111

美国电影,加拿大制造/116

电影制作成本小规律/121

片酬谈判的新战场/127

明星片酬/132

明星代言/137

编剧罢工为哪桩/142

第四章电影行销、发行与放映/147

从《哈利.波特》看行销中的综合效应/149

预告片的秘密/158

浅谈放映业/164

电影消费者画像/170

奥斯卡经济/176

解密奥斯卡/183

广告无问道/199

第五章人际关系与权力政治/209

美国电影分级制/211

裸的奥秘/218

“潜规则”与性交易/230

好莱坞同性恋/237

好莱坞阶级分析/243

反战倾向与商业本能/251

影人从政和电影中的政治:阿诺案例分析/260

好莱坞的中国人/271

华人电影/281

外国大导演梦碎好莱坞/286

电影中的好莱坞/289

后记/306

附录一好莱坞主要电影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309

附录二美国主要电影博物馆和档案馆/312

附录三西方主要电影节和电影交易会/314

附录四参考及推荐书目/319

前言

每个行业几乎都有一些为同业所认可的代表最高标准的产品,例如法国的香水、瑞士的钟表、日本的家电、美国的电脑等等。而提到电影,则毫无疑问是“好莱坞”。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在某些地区更达到90%以上,远远抛离了第二名等追随者。可是在中国(包括港、台)的电影创作人和电影学者当中,硬是有不少人无视这个事实,对好莱坞电影嗤之以鼻,甚至抱持相当敌视的态度,很少有别的行业会有如此现象。难怪中国电影虽然已经诞生了整整一个世纪,这个行业的体质却依然弱不禁风,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也普遍不受消费者欢迎。

相比之下,近年来崛起的韩国电影界便头脑清醒得多。他们的政府虽然采取了强硬的保护主义来维护韩国电影的生机,但在具体做法上,韩国电影人却以好莱坞为师,积极学习美国电影那一套商业挂帅的经营模式,而非仿效欧洲一种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助才能生存的所谓“文化例外”政策。因此,韩国电影的制作品质越来越精良,编导选取的题材和拍摄的风格越来越丰富,具有明星魅力的演员也培养得越来越多。结果是韩国电影不但在国内终于追过了好莱坞电影的市场占有率,在海外市场也掀起了滚滚“韩流”,连好莱坞的制片厂也要反过来购买韩片的剧本翻拍成美国版。两相对照之下,中国电影业和韩国电影业到底哪一边比较令人羡慕就不言自明了。

正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因此中文电影书中以讨论美国电影产业为内容者出版极少,学院里的老师似乎都不屑为之。还是因为对好莱坞有深入认识的学者也真的凤毛麟角?在此情况下,由非电影专业出身的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著作的《好莱坞启示录》能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发行,也就更加弥足珍贵了。从此,有志学习美国电影运作奥秘的年轻人,终于有了一本比较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的写作体例并非采取学院教科书或学术论文那种生硬僵化模式,而是用比较生动活泼的口吻、大量深入浅出的案例,以及时效性最新的行业资料,加上作者个人多年来对美国电影钻研和在好莱坞影圈亲身体验而累积起来的功力,全面评述好莱坞电影在商业架构、资金营运、制作行销,以至政治立场对其电影产品的影响等各方面的重要领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无论对专业的电影经营者、电影院校的师生还是一般比较有求知欲的影迷,都有相当重要的研读价值。

希望在周黎明这块“金砖”抛出之后,能够引来电影学者们在“好莱坞电影研究”和“美国电影产业研究”这类题目上更多的“美玉”,并使这些文化研究成果进一步刺激中国电影产业的进步,产生电影学界和业界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朝一日,也能让中国电影像好菜坞电影那样受到观众的欢迎!

梁良

2005.3.15于台北市

后记

很多人对电影业都存有一种神秘感。我们经常会忘记它首先是一个行业,像别的行业一样受到种种制约。(当然,我们讨论的若是制鞋业,就不会有那么多读者感兴趣了。)

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电影业的原动力是科技。如果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没有做这方面的发明创造,就压根不会有电影,至少它会晚些诞生;说近的,没有电脑科技的突飞猛进,从《独立日》到《2012》就不可能给人大开眼界的惊讶。可以说,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跟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

有了技术还得有资金。仔细想一想,电影不必是一种高投入的产品,但它的高回报逆向注定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商业片,无论你花多少钱拍出来,几千万美金的发行费可少不了,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

法律法规是影响电影业发展的另一大要素。如果在电影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设置大量法律限制,那么该行业就注定不可能蓬勃发展。毕竟在现阶段拍电影跟写小说不同,没有宽松的法律环境是不可能培养出健康的市场的,更枉谈传世杰作了。对盗版的打击是一个执法的问题,如果贵厂的产品任由他人盗窃,警察不闻不问,那么你的生产原动力必定受到沉重打击。

市场格局不限于电影一个行业。如果各种娱乐活动很丰富,电影的魅力就会相对削弱;反之,在没有电视、演出、饭局的年代,再烂的影片也能受到大众的欢迎。美国电影业在电视刚兴起时也遭到强大的冲击,但它在一个各种娱乐活动都极其丰富的环境里不仅求得生存,而且不断拓展,因此在经济学上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电影业的行业格局粗略地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好莱坞式的纯商业运作,另一类是欧洲式的补贴运作。前者把电影当作商品,它的艺术或社会属性只是某种可好可坏的副作用罢了;后者把它当作艺术品,它能卖钱似乎像购物时碰巧中奖,并非主要追求目标。但不管是好莱坞式还是欧洲式都不能保证永远有效,比如香港的电影业是典型的商业运作,而台湾则是补贴运作,但是两地均陷入大萧条的深渊(但程度仍不同)。

但是,电影业的兴旺跟电影的兴旺在新科技的浪潮中可以慢慢地互相脱离。也许作为一个行业,中国电影市场很难再达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繁荣,但拍摄器材的日益普及使得拍电影渐渐像写小说那么方便。到那时,拍电影作为个人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会迎来新的春天。

说回这本书,撰写这本书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事。我的职业是商业研究和媒体报道,我的业余爱好是看电影及写电影评论,把两者加在一起就是电影业的行业研究。从1985年开始,因工作之便,我一直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美国电影业,从行业内部直接学到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国人了解该行业运作也许有所裨益,尤其是希望从海外获得资金和发行方面支持的影人。

本书的定位不是随笔或学术论文,行文风格考虑到广大电影爱好者的需求,而所讨论的内容也有所选择和侧重,并不求全。

本书部分内容曾在《看电影》、《环球财经》、《南方周末》、《看世界》等媒体发表,在此感谢诸位编辑大人的鼓励,尤其是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黄文杰先生所提供的机会。另外感谢舞酥衣在文稿雏形阶段的校对工作。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的良师益友、资深电影评论家及电影研究专家梁良先生的指点和帮助,梁先生的渊博知识和提携后辈的助人为乐精神令人感动。在我情绪陷入低谷、打算彻底放弃电影评论写作时,梁先生的打气乃最大的精神支持。

本书第一版出版后,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反应。首先,书店把它分配到“电影”架,几乎没有哪家店同时把它归到“商业”类。但反应最好(或者说最强烈)的读者却是商界人士。有一位电影公司的老总跟我说,他给每一位员工购买了一本。还有一位跟电影业沾边的企业家,老问我打听哪儿可以买到。我说我送你一本吧,结果转身一问,发现连我自己都买不到了。三年前,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本亟待更新的书。当初写作时,对中国电影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气。但初版以来的五年里,中国电影实现了凤凰涅槃,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增速腾飞。尽管书中涉及的数字多半关于美国电影业,但用来比较我们自己,以前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中国电影在自己的大地上依然饱受诟病,喜欢商业的嫌它太装,喜欢艺术的怪它太多铜臭味。但不可否认,中国电影正步入正轨,大片依然当道,但中等规模的制作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力量。此时来谈好莱坞,目的非常清晰,就是怎么用好他山之石,建立我们自己的电影伟业。周黎明2009年12月2日于广州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和新闻记者敏锐性的著作,涉及该行业的各个层面。全书用比较生动活泼的口吻、大量深入浅出的案例,以及时效性最新的行业资料,加上作者个人多年来对美国电影钻研和在好莱坞影圈亲身体验而累积起来的功力,全面评述好莱坞电影在商业架构、资金营运、制作行销,以至政治立场对其电影产品的影响等各方面的重要领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无论对专业的电影经营者、电影院校的师生还是一般比较有求知欲的影迷,都有相当重要的研读价值。  本书作者周黎明被媒体誉为“大陆第一影评人”,以评论美国影片著称,但他最受欢迎的文章很可能是他对好莱坞运作内幕的独到解析。作者以他对美国电影业20多年的研究、美国名校MBA的专业素质,以及从80年代中期开始对好莱坞的实地考察和报道,撰写了这部兼具学术深度和新闻记者敏锐性的著作,涉及该行业的各个层面,包括美国电影产业趋势,好莱坞电影收入与融资渠道,电影制作、行销与推广,美国电影从业人员的政治倾向以及对政界、主流社会的影响等等。本书运用大量案例,如明星片酬、阿诺从政、好莱坞的同性恋和犹太人利益集团、裸体镜头的政治和社会因素等,厘清了诸多以讹传讹的谬误,无论对于我国电影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电影工作者从业实践,还是普通电影爱好者及八卦浏览者的认知提升,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版新增了五万多字,全面更新了行业统计数据和产业变动信息,并增补了“明星片酬”、“明星代言”、编剧罢工”、“解密奥斯卡”、“电影中的植入广告”、“华人电影”等章节,使得本书的框架与内容都更完善充实,增强了系统性,保证了前沿性。【作者简介】  周黎明,浙江人,获杭州大学学士和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研究英语语言文学和西方文艺评论,曾就职于旧金山的文化交流机构,后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就读并获MBA,同时进修影视制作和研究等课程。毕业后任加州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和主管。为《看电影》等电影杂志长期担任专栏作者或特约撰稿。1997年曾在北京参与制作和导演大型音乐剧《音乐之声》。  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文艺评论集《学会肤浅》,影评集《好莱坞名片透视》、《好莱坞现场报道》、《莎乐美的七层纱:专栏精选》、《四面楚歌:周黎明纯影评精选》,大型电影指南《西片碟中碟》(英语片册和非英语片册)、《华语片碟中碟》等。本书的繁体字版更名为《透视好莱坞:电影经营的奥妙》,由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出版。另有英文著作《美哉中国》(ChinatheBeautiful)和《透视中国》(X-Ray:ExaminingtheChinaEnigma)。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好莱坞启示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9069549
《好莱坞启示录》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 400 印数 8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好莱坞启示录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9.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97.12 的主题关于 好莱坞-简介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