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论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论封面图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论

张仲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69.0

书籍简介:

本书意在从“地域空间的文学播散”这一角度,对“唐代诗人皆入蜀”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唐五代文人入蜀的这一文学地理空间的迁移活动,其背后的歷史推动力是什么?这些入蜀文人来自何方?他们的本贯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或曰其文学和文化背景是怎样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必有助于对中国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加深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巴蜀文化和文学传统。

作者介绍:

张仲裁,四川剑阁人,文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与文献,巴蜀文化与文学。

书籍目录:

引论

一 “自古诗人皆入蜀”

二 诠“蜀”

第一章 文人入蜀的时间规律及动因

一 基本数据统计

二 小地方与大历史:文人人蜀的宏观动力

三 入蜀动因的微观构成

第二章 文学播散的移出场

一 总论

二 分论

第三章 文人入蜀的移动路径

一 北线蜀道

二 东线三峡

第四章 文学播散的移入场

一 入蜀文人蜀地创作相关数据统计

引论

一 “自古诗人皆入蜀”

二 诠“蜀”

第一章 文人入蜀的时间规律及动因

一 基本数据统计

二 小地方与大历史:文人人蜀的宏观动力

三 入蜀动因的微观构成

第二章 文学播散的移出场

一 总论

二 分论

第三章 文人入蜀的移动路径

一 北线蜀道

二 东线三峡

第四章 文学播散的移入场

一 入蜀文人蜀地创作相关数据统计

二 唐前巴蜀本土文学

三 唐五代巴蜀本土文学

四 从输入到自生:唐五代巴蜀文学的基本走势

第五章 入蜀文人的巴蜀书写(上)

一 金牛成都驿道沿线的文学创作

二 梓州及其邻近诸州

三 巴山以南诸州

四 大江沿线

第六章 入蜀文人的巴蜀书写(下)

一 唐五代成都文学概观

二 西川幕府的文学活动

三 西蜀景观书写:以杜诗为例

四 成都故事

五 锦里新声

六 成都绘画:以大圣慈寺壁画为例

七 综论

第七章 泽被巴蜀,风流千载

一 唐五代人蜀文人对巴蜀文学影响力的评估

二 长江永驻瘦诗魂

三 杜甫和他的成都草堂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唐前巴蜀地区文学家简况

附录二 唐五代入蜀文人巴蜀地区创作篇目统计(第三稿)

附录三 唐五代入蜀文人蜀地著作及文集编纂情况

后记

内容摘要: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论》意在从“地域空间的文学播散”这一角度出发,尝试进行文学的地域学研究。先期出版的《唐五代文人入蜀编年史稿》(巴蜀书社2011年)作为文献基础,支撑起《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论》的框架。“地域空间的文学播散”这一角度的深入,必然涉及到具体的历史时空。时间和空间表面上是这一问题的并列两端,深层次看,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因果。第一章和二至四章的关系就是这样。作为全书重要内容的“入蜀文人的巴蜀书写”一部分,始终围绕着文学与地理的关系做文章,巴蜀文学的外来输入性,以及入蜀文人与巴蜀大地的人地关系则是两个“基本点”。第七章主要以贾岛和杜甫二人为例,初略探讨“入蜀”这一文学史现象对巴蜀文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29173
如需购买下载《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9.42 ,I209.431 的主题关于 文学史-研究-中国-唐代 ,文学史-研究-中国-五代(907~960)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