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北极
行走北极封面图

行走北极

张树义, 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兼具“科普知识”、“青春气息”和“旅游功能”的图书,全面地介绍了北极的物候,北极熊、北极棉以及北极海鸥等等动植物悉数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图片展示给了读者;本书同时又是一本凝结了39位青春少年成长心得的书,通过孩子们的视角来观察北极这片神秘的土地,对科学视角做了一个感性的注脚;另外,本书还兼有旅游书的时尚气质。这次探险的食衣住行玩,作者也都在精彩处着墨甚多,对北极感兴趣的驴友,可以通过本书来了解北极,做一个自己的北极旅游攻略。

作者介绍:

张树义,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   1994年获法国居里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   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资助,   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先后在Nature、Science、PNAS等杂志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在南极、北极、东非大裂谷、亚马逊热带雨林等全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书籍目录:

前言如此遥远,却触手可及

北极,在不少人的想象中,一定是寒冷、荒芜、危险的。我说:不是这么简单的词就可以描绘北极的!

三个问题

北极为什么没有企鹅

北极燕鸥一生能在南北极之间往返几次

为什么北极熊只分布在北极?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是否会消失或灭绝

第1天,从上海到奥斯陆

挪威首都机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镌刻在多处大理石上的一段诗句,有英语、挪威语、阿拉伯语,还有中文。

或许那里冬尽春衰

又一个夏季光阴又一载

我只坚信

终有一天你会归来

守着我的许诺

将你等待

第2天,参观维格兰雕塑公园,抵达地球最北的城市

奥斯陆的清晨是薄荷绿色的,尤其是有阳光的时候。大约六点,就和室友相约一起去街上走走。那时还有些晨露,混着北欧独有的、由于昼夜温差大而产生的氤氲雾气。

第3天,登上“海精灵”号考察船

激动人心的登船时间终于到来了。很多人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船,更不用说在船上过夜的经历了。

第4天,见到那只趴下的北极熊,首访冰川

任何人看到这样原本应该是活生生的庞然大物,现在如此皮包骨般悲惨地趴在地上的情形,都会感到诧异和震惊。

第5天,探海冰,遇见格陵兰海豹

北纬81°的风景很美,在那里世界的色调只有两种——白和蓝。海水上的浮冰宛如天空中雪白的云朵,美得令人窒息,那里会让人顿时有种错觉,觉得自己是不是已经到达了天堂——世界最美的地方。

第6天,冒雨造访海鸠山,幸遇蓝鲸,抵达“悲痛的峡湾”

穿过迷雾,耳边是冰川融化清亮的哗哗水声和鸟儿互相交织的鸣叫。不得不承认,我从未看到过这么壮观的景象:喷出岩形成的陡峭的峭壁上,密密麻麻全是海鸠。

第7天,港海豹、北极熊、疯狂的帽子和舞会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七倍,可以捕捉到方圆一公里或冰雪下一米的气味。看着它那嗅气味的动作,同船的人都笑了,有的说:“估计是它在嗅我们身上的火锅味!”有的又说:“在嗅我们吃的榨菜味呢。”

第8天,望驯鹿,参观北极科考站

早就憧憬着黄河站的模样了,想象着那是怎样的建筑,是中式还是西式呢,它一定是嵌在雪国里的,轮廓应当是隐没在冰雪里的。然而真实的黄河站呢,看起来更像个小镇——下了小雨,路是泥泞的,窄窄的,人并不多,四周几乎都是中国队友,如若不是路旁的小屋全是彩色顶子而非褐色、青灰色,倒是有一种回到中国乡村的感觉,觉得莫名亲切。

第9天,独角鲸,北冰洋跳海,冰川上徒步

有人在议论:“那是只鲸吗?”“也许是海豚呢?”“北冰洋哪里来的海豚……”“嘘,别叫,别惊动它!”突然听见Jaclyn说:“It’sNARWHAL,N-A-R-W-H-A-L。”我们快速掏出手机查找单词。“独角鲸!是独角鲸!”查出来的人兴奋地、小声地叫了起来。

第10天,返回朗伊尔宾,参观博物馆和种子库

在海上航行的七天旅程中,几乎每天晚上一切活动都结束后,我都会到房间外的阳台上听着音乐吹一会儿海风,注视着大海出神。海面上不时传来波涛的响声以及海鸟的鸣叫,享受着各种天籁共鸣中的那一份宁静,那一种飘逸的超脱感。

第11天,化石山上找化石,访问朗伊尔宾大学

斯瓦尔巴德很可能在历史时期曾经处于温带,或者受温暖的气候影响,或者与欧洲大陆相连,这在另一方面也能说明为什么斯瓦尔巴德群岛有着如此多的矿产。

第12天,告别北纬78度,返回挪威首都

我知道我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我安全地上山和下撤,所以我还是决定就地返回。这是一个让我非常自豪的决定。很多登山者迫切地为了登到山顶而死在了下山的路上。

第13天,奥斯陆的一天

奥斯陆不愧是挪威这个世界上最适合居住国的首都,给人的印象是干净明朗。整个城市仿佛被森林包围着,又或者说它本就是镶在绿林中的明珠。零零散散的彩色小房子落在山丘和小树林的交际,远一些的,就若隐若现;偶尔爬出个头头儿,有点雨后草地上蹿起的花花绿绿的小蘑菇之味,可爱之至。用刚出浴、透着圣洁光芒的天使来形容奥斯陆,一点不为过。

第14天,达童话王国,参观菲德列古堡

这座古堡建于17世纪,原本是丹麦皇家宫殿,是北欧现存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古堡与园林和池塘相邻,显得既庄重又秀美。

第15天,哥本哈根的一天

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几只海鸥悠闲地飘荡在海面。太阳,也还没露头,但天已经大亮。太奢侈了,偌大的海滩,竟然只有我一个人,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我没有任何犹豫,脱去衣服,直接扑入大海。

第16天,糟糕的莫斯科机场中转,回家了

返程的途中,拍远行的太阳、被朝阳包裹的变得柔情的树、仍然在桥上守望的人的剪影。人与自然在此刻显得那样和谐。天地在此刻都变得那样可爱。让人想起余秋雨的那句:“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

后记

北极是一个古老的世界,没有城市的高楼林立,亦没有乡村的田园风光;没有金钱的争夺、权力的斗法,只有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我们在冰川上一步步小心地行走,眼前白茫茫一片,稍有不注意就会滑倒。这一幕留给人最深的印象,从而教会我们生的不易。从北极带来的生命的领悟百转千回永不腐朽,我在这里有了人生迄今为止最深的体悟。

内容摘要:

《行走北极》是张树义教授带着3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于2013年夏天一起来到北极,前后用了16天时间。这期间除了认识北极特有的物候,孩子们还用充满热情与活力的笔触记录了这些天的风景、故事、心得与学习笔记。张教授详尽而生动地把这些宝贵的故事和照片记录在书中,还从科学家的角度介绍了北极物种的知识,展示生物与自然相依相存的画面,并且收录了孩子们优秀的文章,使这场特别的远行考察更加充满探索的乐趣与青春的朝气。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每个人都该上的自然课!
  【在地球最遥远纯净的地方感受生命的顽强与活力,16天不可复制的生命之旅】
  ◆国家科技进步科普奖作家作品
  ◆有趣!最人文、好读的北极科普文章
  ◆一次看够北极熊、海港豹、独角鲸、北极罂粟、北极燕鸥等珍贵照片
  ◆31名中学生亲身经历,青春与极地的心灵触碰之旅
  ◆一生要被大自然的静穆与纯粹打动一次
  ★作者张树义教授是国内少有的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学者,他多次到世界各地的奇观异景现场考察,也多次向中小学生讲解环境生态的科学知识,丰富的阅历让他的科普作品既生动又严谨,是非常难得的大众喜爱的科普作品。
  ★《行走北极》对北极的介绍具体而详实,配有珍贵图片,对任何年龄层的读者而言都易读好懂,值得珍藏。
  ★《行走北极》的照片皆是考察过程中拍摄到的,真实精美,装帧典雅。真正呈现出了北极这个特殊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另许多无法到达北极的人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感受极地风情,开阔眼界,陶冶心胸。
  ★《行走北极》对于培养青少年探索学习的精神亦有启迪作用。书中多名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科研课题,最终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探索的乐趣与获得成绩的荣誉感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未来的科研精英。 海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行走北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55101222
如需购买下载《行走北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宁出版单位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行走北极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4.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P941.62-49 的主题关于 北极-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