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修改的档案
未经修改的档案封面图

未经修改的档案

(俄罗斯) 叶梅利亚诺夫,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55.0

书籍简介:

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在本书中讲述了赫鲁晓夫生活中的不同阶段和转折点。在赫鲁晓夫当政的十一年内,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始了宇航时代,在全国的农田里开始种植玉米,到处在建造五层的住宅楼,30年代至50年代初的镇压中的令人震惊的事实被公开了,针对多种形式的经济犯罪开始引入死刑判决,推行世界规模的裁军计划、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国家的国防力量,进行了一些最大当量的核试验并引发了国际危机,宣布了苏联的国力将很快赶上美国,并且共产主义将在当今这代苏联人的手中建成。

书籍目录:

矛盾而冲突的本性(代序)

从牧童到中央书记

第一部:前半段的生活

第一章:赫鲁晓夫一家和库尔斯克地区

第二章:“年轻的小伙来到顿涅茨克草原”

第三章:“麻雀变凤凰”

第四章:宦海沉浮

第二部:两个五年计划之内:从工学院到政治局

第一章:如何引起斯大林的注意

第二章:卡冈诺维奇和斯大林的庇护

第三章: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领导人

第四章:乌克兰的头号人物

第三部: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一章:保卫基辅

第二章:哈尔科夫惨剧

第三章:在斯大林格勒的战场上

第四章:库尔斯克会战

第五章:解放乌克兰,战争结束

第四部:战后初年

第一章:重建乌克兰

第二章:重返莫斯科

第三章: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斯大林去世

第五部:赫鲁晓夫时代的开始

第一章:拉夫连季.贝利亚是如何失去信任的

第二章:执政党的头号人物

第三章:“朋友们,我们去远方!”

第四章:“俄国人和中国人是永远的朋友

第五章:“集体农庄”里的纠纷

第六章:“印度人民和苏联人民是兄弟!”

附录

一H.C.赫鲁晓夫生平

二H.C.赫鲁晓夫

三米洛凡.吉拉斯1945年春天见到的赫鲁晓夫

四各族人民间的斯大林式友谊是我们的祖国不可战胜的保证

克里姆林宫里的扰乱者

第一部:捍卫已获得的政权

第一章:二十大及其内幕

第二章:二十大的神话

第三童:解冻变成了春汛

第四章:反抗扰乱者

第五章:在宇航成就的伴奏下

第二部:超级大国的掌权人

第一章:在战争边缘走钢丝

第二章:“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代表大会”

第三章:发现美国

第四章:“戴维营精神”及其因U-2飞机折戟而毁灭

第五章:新的宇航胜利和新的柏林危机

第六章:“加油干,同志们!”

第三部:梯子向上,人向下

第一章:“把赫鲁晓夫当肉”

第二章:加勒比海危机或古巴危机或导弹危机

第三章:关于艺术的争论和克里姆林宫里的倾轧

第四章:1963年的黄金面包

第五章:阴谋家们也在哭泣

第六章:迟了十一年的决定

第七章:赫鲁晓夫最后的也是最长的讲话

在赫鲁晓夫墓碑旁的思考(代结束语)

前言

在苏维埃政权存在的大约七十四年当中,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十一年。也就是说,在苏联历史大约七分之一的时间之内他都担任着执政党最重要的职务。赫鲁晓夫在任的时间比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任职时间的总和还长。而且,他领导苏联部长会议的时日比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吉洪诺夫和雷日科夫等诸位主席都多。仅就此而言,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就值得所有研究苏俄历史的人关注。

在出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之前,赫鲁晓夫早已进入了苏联的高层领导圈。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他的讲话就在苏联的中央级报刊上发表,他的履历也出现在各种历书当中(参见附录一),他的生日是日历牌上的纪念日,他的肖像则被国家机关、工厂和集体农庄用做装饰,每逢节日它们还被挂到建筑物的外墙上,被游行者高举在手。

然而,在赫鲁晓夫离职以后,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很快就被遗忘了。虽然他本人并未受到公开指责,但他好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单是提到这点都令人不快。按照官方的说法,赫鲁晓夫辞去苏共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位的原因是他自己以年已垂暮、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为由提出了请求。可就在半年前苏联全体领导人为其庆祝七十寿辰时,还没有人认为他年事过高,大家都祝愿他能继续在现任职位上长久地干下去。赫鲁晓夫的健康状况未必出现了严重的恶化,就在提出辞职前几天,他还精力充沛地与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通了电话。

突然之间,赫鲁晓夫的肖像从苏联所有机关的墙上被撕了下来,其发言和报告的各种汇编则从图书馆和书店的架子上被撤走,此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报纸杂志和其他媒体对赫鲁晓夫言论的引用也消失殆尽。在苏联历史上这样的情形出现过不止一次。过去的十一年问,斯大林、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贝利亚、朱可夫、伏罗希洛夫和布尔加宁的肖像就是以类似的方式从墙上被撕掉的,而此前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许多城市、居民点、工厂、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要么立即改了名,要么成了暂时的“无名氏”。赫鲁晓夫当权期间,在撤销某位领导人的职务或对某人(譬如斯大林)进行死后追责的时候总是会对他们进行大肆批判。不久前他们还是声名显赫的领袖,而现在其姓名就已出现在了各种会议发表的批判性言论当中,报纸杂志的文章也常常对他们大加斥责。

与赫鲁晓夫当权期间被谴责的苏联领导人不同,赫鲁晓夫本人在辞职后并没有受到公开的指责。然而,报纸杂志的社论开始批评以前没有提到过的社会生活中的唯意志论现象。尽管所有人都推测,这是在评价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但是这些文章并未提及他的名字。类似“必须同唯意志论作斗争”这样的话经常被重复,这让电影《高加索女囚》的创作者设计出了主人公把“唯意志论”一词理解成不规范语汇的场景:当巴尔别斯指责别人犯了唯意志论错误的时候,有人请他别让这样的词“脱口而出”。

在赫鲁晓夫辞职十年、去世三年以后,经过当局的批准,在《苏联历史百科辞典》有关其政治活动的一条不长的条目(总共二十七行)当中才干巴巴地列举了他担任过的党政职务。该词条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他的工作当中曾经有过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表现。”这些表现究竟是什么?它们在赫鲁晓夫的工作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对于这些问题该词条都只字未提(参见附录二)。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赫鲁晓夫的名字才回到了苏联的报纸杂志上。在经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他的影像首次在国内的电视荧屏上出现。最先记述赫鲁晓夫的是他的亲人儿子C.H.赫鲁晓夫撰写了《国家级的退休者》一书,女婿A.И.阿朱别伊撰写了《那十年》。不久以后,《历史问题》杂志开始刊登此前二十年间仅在国外发表过的赫鲁晓夫回忆录。这些书籍都包含了不少有意思的材料,它们诠释了赫鲁晓夫的工作,同时反映出作者想证实把赫鲁晓夫逐出政坛是一个错误举动的意图。因此,在这些书里赫鲁晓夫所作所为的正确性被显著地夸大了,而他的过失和错误则被缩到了最小。

……

赫鲁晓夫经常在正式发言和官方会谈中开玩笑,讲俏皮话,这并不能让观察入微的人忽视其敏锐的头脑和出色的才干。能登上苏联领导人的最高位置,赫鲁晓夫靠的并不是粗俗的滑稽表演,而是他所具有的领袖人物的强势品质。同时,赫鲁晓夫与其职位的明显不相称是确凿不移的“彼得原理”作用的结果。依此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人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赫鲁晓夫是在颠覆俄国社会阶层的激烈大革命中朝着权力顶峰攀登的。这场强大的社会变革把自身结合了互相排斥的品质的一批人送上了国家权力的顶峰。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这些人最为准确地反映出了复杂而激烈的社会进程中的极端矛盾。

赫鲁晓夫的弱点和毛病跟他的优点和美德一样,首先应该被当做社会现象加以评价。他的生活和工作与苏联的社会进程密不可分。赫鲁晓夫依靠有影响的社会力量的支持登上了国家最高权力的顶端。他的个性符合国家社会心理气候的主流,反映了社会意识中的矛盾现象。为了理解赫鲁晓夫的矛盾性,应该考虑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作为个体和政务活动家生活、工作以及最终成为伟大国家的领导人的历史条件。

内容摘要:

  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涵盖了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他于1964年失去党和国家的一切职务后开始以口授形式完成回忆录。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画面,记述了赫鲁晓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经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  赫鲁晓夫,这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人眼里是个极有争议的人物:“修正主义头子”、“资产阶级代理人”、“斯大林的掘墓人”“中国人民的敌人”等等,是中国人给他定的调子,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  那么这们统治苏联10年之久的人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本书将全面、客观地展示赫鲁晓夫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一生事迹,揭示他参与其中鲜为人知的世界重大政治事件的内幕,带您走进他的真实生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未经修改的档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传记译林
9787544707725
如需购买下载《未经修改的档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译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未经修改的档案是译林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35.127=5 的主题关于 赫鲁晓夫,H.C.(1894~1971)-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