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集
三余集封面图

三余集

李观鼎,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散文集。

作者介绍:

李观鼎,原籍四川长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定居澳门,曾任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活动。现为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咨询委员、文化局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澳门笔会理事长、澳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论澳门现代文学批评》﹙作家出版社﹚、《边鼓集》﹙中国文联出版社﹚、《滴水集》﹙澳门五月诗社﹚等。

书籍目录:

上 编

第 一 辑

“ 春眠”缘何“ 不觉晓”

我看“ 振兴”

庄子的逻辑

说说“ 审智”

《 论语 》 的文学性

于丹现象

两幅童画的启示

由“寻找金庸”想到的

余虹之逝

感谢读者

——《 蜀山剑侠传 》 新版感言

说“系统”

颠覆:文学书写的基本策略

平面化:当代审美符号的意义指向

世俗化:当代审美精神追求的嬗变

新奇化:当代审美的非精神性取向

“ 边缘”絮语

第 二 辑

澳门文学的“ 非生产劳动”性

澳门散文的倾诉性

澳门文学批评一瞥

内地澳门文学批评回望

由“ 澳门诗人摄影展”想到的

向澳门诗人致敬

—— 写在两岸四地中华诗词研讨会上

澳门诗人的回答

—— 编诗札记

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 致澳门动漫工作者

儿童剧 《 石狮子 》 的启示

——再致澳门动漫工作者

我看 《 镜海 》

值得一赞的澳门文学奖

感谢与希望

——写在澳门笔会新址启用仪式上

一部展示澳门文化积累的好书

—— 祝贺 《 澳门民俗大全 》 出版

当春话春联

写在新移民文学与文化高层论坛上

写在白先勇先生演讲会上

写在文怀沙老师演讲会上

写在饶芃子老师从教五十周年庆典上

一次别样的文学性享受

——艺穗会举办讲故事比赛刍议

读 《 实业诗人第一家——郑观应诗歌研究 》

第 三 辑

磨盘山上的凝视者

—— 读 《 磨盘拾翠 》

困惑之美

—— 读袁绍珊诗集 《 Wonderland 》

诗人与诗

—— 读吕志鹏 ( 一 )

诗人应成为思想者

—— 读吕志鹏 ( 二 )

艺术手法:结构化的生命表征

—— 读吕志鹏 ( 三 )

学会“诗意地栖居”

—— 读 《 诗人笔记 》

一株银桦树前的随想

寻求多种艺术逻辑的支撑

—— 读贺绫声 《 在M城 》 之一

镜头前的凝思

—— 读贺绫声 《 在M城 》 之二

贺绫声摄影 / 诗集 《 遇见 》 序

喜读“ 三百字的宇宙”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读 《 简陋剧场剧集续篇 》

寻找“身份”的诗化过程

—— 电影 《 奥戈 》 漫语

喜见舞蹈奇葩绽放

—— 《 心中花园 》 观后

语言文字与文学书写

—— 读 《 谈文字说古今 》 第五集

读 《 曹植诗歌艺术研究 》

第 四 辑

阅读刍议

阅读要了解背景

—— 参读法

漫步在美的天地间

—— 美读法

在比较中深化理解

——比读法

融议论于阅读

——议读法

在书写中深化阅读

——笔读法

美在吟哦中

朗诵与文学阅读

苦与乐

——阅读之辨 ( 一 )

视与听

——阅读之辨 ( 二 )

字与义

——阅读之辨 ( 三 )

阅读与生命

哲学的抵达

——写在全球华人中学生阅读报告大赛颁奖礼上

“边度有书”书店赞

——写在 《 中西诗歌 》 创刊十周年朗诵会上

关于“ 边度有书”书店的对话

第 五 辑

徜徉于大山之下

——“鲁迅是谁” 断想之一

我们是谁?

——“鲁迅是谁” 断想之二

救救自己

——纪念 《 狂人日记 》 发表九十周年

蘩漪:道德判断的超越

——重读 《 雷雨 》 之一

周朴园:未泯人性的开掘

——重读 《 雷雨 》 之二

鲁侍萍: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人生归宿

——重读 《 雷雨 》 之三

说“荒诞”

荒诞的艺术手段

——以 《 犀牛 》 为例

值得澳门观众一看的好戏

——写在豫剧 《 程婴救孤 》 上演之前

关于 《 鼓猴惊奇 》 的惊奇

——写在艺术节开幕式上

难能可贵的成功

—— 一谈影片 《 邓小平 》

不可不说的缺憾

——再谈影片 《 邓小平 》

《 另类空间——当代装置艺术展 》 序

《 中国力量:当代抽象艺术展 》 序

下 编

澳门文学的文化透视

—— 论庄文永的方法论自觉

论陶里的现代诗论

论懿灵的后现代诗论

“澳门的文化生态与人文精神”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新的开拓,新的进取

—— 第四届华文戏剧节 ( 澳门 ) 学术研讨会总结报告

一个澳门的国际文化品牌

—— 澳门国际音乐节二十周年

沉淀下来的往事

—— 新版 《 蜀山剑侠传 》 代后记

内容摘要:

三国时董遇说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董遇教学生发奋用功,指出有哪些时间可以利用,真可谓用心良苦。如今时代不同了,现代人成了忙碌的机器,“冬者”也好,“夜者”也好,“阴雨者”也好,其“余”所剩无几矣。本书收录了的文章多为作者“三余时”所作,故命名为《三余集》。这本文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又分为五辑。第一辑收录的文章多为感事而作,围绕身边的文学话题展开。第二辑收录的文章多为作者对澳门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反思和批评,第三辑为文学作品读后感,第四辑为阅读方法的研究,第五辑为喜剧、影视作品的研究。下编收录的文章为作者在研讨会等发表的演讲词等。《三余集》意在激励青年人珍惜三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或与人有益的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三余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澳门文学丛书
9787506372541
如需购买下载《三余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作家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7 × 2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三余集是作家出版社于2013.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