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方法学
安全科学方法学封面图

安全科学方法学

吴超, 编著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110.0

书籍简介:

本专著分3篇23章。第一篇为安全科学方法学总论,包括:安全科学方法学的基本要素,安全科学方法的提出与构造,安全科学方法理论的模仿,安全科学的思维方法。第二篇为安全科学方法学研究,包括:安全法学的方法学研究,安全伦理学的方法学研究,安全经济学的方法学研究,安全管理学的方法学研究,安全教育学的方法学研究,安全史学的方法学研究,安全文化学的方法学研究,安全人因学的方法学研究。第三篇为安全科学方法学实践,包括:安全科学方法学实践的特征描述,安全科学方法学的检验,安全科学的预测和决策,事故致因模式构筑实践,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安全人因学的研究,安全信息学的研究方法,安全控制学的研究方法,安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安全逻辑分析方法,安全系统数学化。

作者介绍:

吴超,男,汉族,博士,1957年生。现任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全学科建设分委会副主任、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协助组副组长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991年12月起任原中南工业大学教授,曾在瑞典(1986—1988)、美国(1999)的3所大学做客座研究员,一直从事安全和环保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培养6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年有5篇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已获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80多篇,其中60多篇被EI、SCI收录;出版了《化学抑尘》《资源开发环境重金属污染与控制》《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矿井通风及其系统可靠性》《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大学生安全文化》《职业卫生与防护》《公共安全知识读本》《安全生产宣传用语精选》等专著和教材20余种,其中,《化学抑尘》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大学生安全文化》和《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近十年,作者热衷于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书籍目录:

本书导读

作者心语

前言

第一篇 安全科学方法学总论

第1章 绪论——安全科学与安全科学学

1.1 方法论概述

1.2 安全与安全科学

1.3 安全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1.4 安全科学学及其公理

1.5 安全科学方法学及其框架

1.6 安全学科的发展沿革及展望

第2章 安全科学方法学要素——方法论名词释义

2.1 方法学重要名词的释义

2.2 社会科学方法论重要名词的内涵

2.3 自然科学方法论重要名词的内涵

2.4 表达科学方法学的常用名词释义

2.5 表达科学研究内容的常用名词释义

2.6 表达工程科学内容的常用名词释义

第3章 安全科学方法学基础——科学研究方法论

3.1 搜集·整理·概括的方法——安全信息处理之入门

3.2 感性·直觉·测量的方法——安全判断之常识

3.3 发现·描述·解释的方法——事故调查之必知

3.4 预见·预测·辨伪的方法——事故预防之要领

3.5 想象·假说·试验的方法——安全分析之途径

3.6 设计·评价·鉴定的方法——安全工程之关键

3.7 规划·计划·决策·控制·反馈的方法——安全管理之环节

3.8 结构·层次·对应·相似·简单的方法——安全系统之特征

3.9 缺点·特性·希望点·公理化的方法——寻找安全切入点之途径

3.10 检查·证明·试错·验证的方法——安全检验之常规

3.11 仿制·引证·脚本·形态方格的方法——安全佐证之门道

3.12 运筹方法——安全优化决策之依据

3.13 展开方法——安全索因之方式

第二篇 安全系统方法学

第4章 安全系统方法论导论——系统特征和性质

4.1 概述——安全系统思想

4.2 系统论方法——安全系统方法学的基础

4.3 系统的概念·组成·尺度——研究安全系统的要素

4.4 系统的属性与运用——把握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

4.5 系统的功能分析——研究安全系统的特征

4.6 系统的结构分析——分析安全系统的内部构成

4.7 系统的形态和状态与运用——描述安全系统的方法

4.8 系统的环境与运用——表征安全系统的外部联系

4.9 系统的模型与运用——表达安全系统的量化方式

4.10 系统的分类与运用——辨识安全系统的工具

第5章 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系统科学理论

5.1 概述——安全系统学

5.2 系统的信息与运用——安全系统的脉络

5.3 系统动力学与运用——安全系统演化的表达

5.4 系统的控制理论与运用——安全系统调节的方法

5.5 运筹理论与方法——安全系统优化的基础思想

5.6 模糊系统理论与运用——复杂安全系统表达的工具

5.7 系统工程与运用——安全系统的构架

5.8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安全工程实践的指南

第6章 复杂安全系统方法——现代软系统理论

6.1 软系统方法论——研究模糊安全系统的有效方法

6.2 系统自组织理论与运用——让复杂安全系统自动简单化

6.3 系统的他组织与运用——发挥安全系统外部的作用

6.4 灰色系统理论——处理模糊安全系统的有力工具

6.5 突变理论与运用——表达事故突发性的学说

6.6 非线性动态系统理论与运用——描述复杂安全系统的数模

6.7 复杂网络理论与运用——表征复杂安全系统的内在特征

6.8 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与运用——展现安全综合科学的特性

6.9 复杂系统方法论运用——安全系统规划方法

第7章 安全系统现代管理方法——系统科学理论运用

7.1 管理与安全系统管理方法论

7.2 安全系统管理方法的分类

7.3 安全系统管理的原则与原理

7.4 安全系统管理体系

7.5 安全系统管理学涉及的相关学科及其发展

7.6 安全目标管理方法

7.7 安全系统管理方法的实践

第三篇 安全系统人—机—环方法学

第8章 安全系统控制与安全仿真方法——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

8.1 系统控制方法论

8.2 安全控制论的方法学

8.3 安全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学

8.4 安全控制系统的度量方法学

8.5 安全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8.6 安全仿真方法学

8.7 安全人机系统评价方法

第9章 人因特性研究方法——人本原理的实质体现

9.1 人·人性·人格的表达方式

9.2 人因的关键要素表达方式

9.3 人的自身需求与行为描述方式

9.4 人的角色、心理气候与自我评价方法

9.5 团体与人群的沟通方式

9.6 人的安全心理特性研究方法

9.7 我国人的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现状分析

第10章 人因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方法——实现安全科学管理的先进手段

10.1 安全人机工程方法论

10.2 群体人因分析方法

10.3 人因激励方法

10.4 强化人因管理方法

10.5 领导激励人因方法

10.6 人的心理与能力测量方法

10.7 测量的效度和信度及抽样方法

10.8 人因失误研究方法

10.9 近十年人因可靠性研究进展

第11章 安全社会科学方法学——复杂性安全问题非量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11.1 安全社会学概述

11.2 安全法学方法论

11.3 安全经济学方法

11.4 安全伦理学方法

11.5 安全文化学方法

第四篇 典型安全科学方法

第12章 安全教育方法学——预防事故的三大策略之一

12.1 安全教育方法学概述

12.2 安全教育的内在机理

12.3 安全教育方法论

12.4 个人安全教育的方法

12.5 集体安全教育方法

12.6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2.7 安全教育绩效的评估方法

12.8 我国安全生产培训的模式和方法

第13章 安全科学思维方法——安全理论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

13.1 创新思维方法

13.2 方向性思维方法

13.3 综合分析思维方法

13.4 理想化思维方法

13.5 联想思维方法

13.6 安全科学思维的实践例子

第14章 安全比较研究方法——安全科学研究选题的突破口

14.1 比较研究方法

14.2 比较研究的相关方法

14.3 安全科学比较方法

14.4 比较安全科学的分支

14.5 比较安全学的运用实践:比较安全教育学

14.6 比较安全学的更多实践

第15章 安全逻辑学方法——安全推理分析的重要工具

15.1 科学逻辑概述

15.2 逻辑学方法论

15.3 典型推理证明方法

15.4 系统安全分析的逻辑方法

15.5 安全生产的其他逻辑方法实践

第16章 安全历史方法——引史为鉴的常用之道

16.1 历史方法概述

16.2 安全史学的方法论研究

16.3 安全史学方法

16.4 科技考古学方法

16.5 中国传统人机工程学思想考证实践

第17章 事故统计分析方法——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基础

17.1 统计方法论

17.2 安全统计方法学

17.3 统计分析方法

17.4 按事故因变量和自变量的事故统计分析法分类

17.5 事故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17.6 一些安全统计算法和实例

17.7 事故统计实践案例

第18章 安全调查与观察和实证方法——安全实践研究的重要方法.

18.1 调查方法论

18.2 观察方法

18.3 科学观察法

18.4 经验与模拟方法论

18.5 事故调查与分析方法

第19章 预测与评价和决策方法——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方略

19.1 预测方法论

19.2 评价方法论

19.3 决策方法

19.4 风险评价方法

19.5 公共安全科技的“三角形”框架与“4+1”方法

19.6 处理灾害毒理学事件的“三阶段法”

第五篇 应用安全科学方法学

第20章 安全管理的数力表达方法——安全管理量化研究的途径

20.1 安全管理系统的图论表达法

20.2 安全管理力学方法

20.3 安全管理力学表达运用实践

20.4 企业伤亡事故率的系统动力学

20.5 安全系统的信息力学

参考文献

附录:书中部分外国名人简介

后记

内容摘要:

《安全科学方法学》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系统控制与安全仿真方法,人因特性研究方法,人因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方法,安全社会科学方法学;第四篇为典型安全科学方法,包括:安全教育方法学,安全科学思维方法,安全比较研究方法,安全逻辑学方法,安全历史方法,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安全调查与观察和实证方法,预测与评价和决策方法;第五篇为应用安全科学方法学,主要介绍安全管理的数力表达方法。与此同时,本书还展现了诸多安全科学研究新领域和新思想。
《安全科学方法学》可供安全科学研究学者阅读,可作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管理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人机工程、心理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安全科学方法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现代安全科学理论前沿丛书
9787504590183
如需购买下载《安全科学方法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1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安全科学方法学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X9 的主题关于 安全科学-方法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