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
城市群封面图

城市群

黄征学,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5.0

书籍简介:

自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以来,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城市群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五章内容中有三章专门讲了城市群发展问题。可见,城市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除了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以外,城市群和产业集群一样,也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欧洲空间发展展望》提出要建设西北欧8大城市区域,美国学者也提出要加快11个巨型区域的发展。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世界最大的40个超级大都市区以占地球极少的面积,集中18%的人口,参与全球66%的经济活动和85%的技术革新。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竞争,将决定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因此,深化研究城市群的相关问题,促进城市群健康有序发展,对进一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介绍:

黄征学,男,湖北京山人,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现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围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国土规划、区域经济、房地产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和主持委重大课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委托课题、国家软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发改委宏观院重点课题、应急课题、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和基本课题项目60余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国金融》、《经济问题探索》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中国城市经营中土地价格行为研究》、《土地管理新论》、《中国十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合作论》等多部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城市群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城市群概念综述

二、城市群确定标准综述

三、城市群形成机理综述

四、城市群效应综述

五、城市群发展阶段研究综述

六、城市群不同阶段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第二章 城市群的概念及判定标准

一、城市群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一)城市群名称的种种纷争

(二)城市群的内涵

(三)城市群的特征

二、城市群的界定标准

(一)城市的界定标准

(二)都市区的界定

(三)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群范围界定标准

(四)城市群界定标准分析

第三章 城市群空间扩展模式及效应

一、城市群空间扩展模式

第五章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路径

一、京津冀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介绍

(一)京津冀城市群的情况简介

(二)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基本情况

二、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现状

(二)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思路

(一)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二)实现产业的错位发展

(三)统筹规划城镇发展空间

(四)协调基础设施建设

四、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的互动

(二)强化市场建设和服务业合作

(三)明确城市群的功能定位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第六章 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路径

一、珠三角各地市基本情况简介

(一)广州市的基本情况

(二)深圳市的基本情况

(三)佛山市的基本情况

(四)珠海市的基本情况

(五)东莞市的基本情况

(六)中山市的基本情况

(七)惠州市的基本情况

(八)江门市的基本情况

(九)肇庆市的基本情况

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珠三角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珠三角产业发展的特点

三、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

(二)自主创新能力低

(三)产业体系不完整

(四)产业组织分散

(五)产业发展面临“空心化”风险

四、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思路

(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

(二)提高跨国企业准入门槛

(三)选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四)加大对内开放力度

(五)搭建企业创新平台

五、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微观层面:企业个体能力建设

(二)中观层次:产业集群的协调行动

(三)宏观层次:政府的长远发展策略

第七章 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路径

一、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基本情况

(一)中部地区城市群数量争议

(二)中部地区城市群范围的各种见解

(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基本情况

(四)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基本概况

二、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偏低

(二)中部地区城市群城镇结构体系不合理

(三)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不紧密

(四)城市群内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五)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程度不够

三、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阶段及阶段性政策建议

(一)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阶段

(二)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三)中部地区城市群阶段性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辽中南城市群发展路径

一、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

(一)现状特征

(二)主要问题

二、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三、功能定位、分阶段目标

(一)功能定位

(二)基本目标

四、战略思路

(一)引导要素向“心”、向“海”集聚

(二)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五、重点领域和任务

(一)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

(二)积极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五)全力扩大对外开放

(六)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六、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二)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五)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后记

内容摘要:

借鉴城市、都市圈的界定标准,提出中央核、流测度、城市群特征、城市群外围区域特征等界定城市群的综合指标体系。城市群的界定标准是城市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界定标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性也很大。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索,但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界定标准之间是如何延续下来的、各种指标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中国区域与城市发展丛书·城市群:理论与实践》通过研究城市、都市圈的界定标准,发现中央核、流测度、自身特征、外围特征等四大要素是界定空间组织的基本成分。在此基础上,《中国区域与城市发展丛书·城市群:理论与实践》提出界定城市群的指标体系,这有利于城市群边界的确定。

编辑推荐:

认为城市群是由城市-都市圈-城市群逐步发展出来的,理顺了空间结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区域与城市发展丛书·城市群:理论与实践》认为城市群是由一个都市圈或多个都市圈向外扩散,然后形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区别在于辐射范围的大小、人口规模的多少、经济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等。但都市圈只是形成城市群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都市圈最终能否形成城市群与周边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都有很大的关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城市群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区域与城市发展丛书
9787514150988
如需购买下载《城市群》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920

书籍信息归属:

城市群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4.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99.27 的主题关于 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