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封面图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

张颢瀚等,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温家宝总理最近提出,要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显著增强其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本书就是从这一角度进行系统和整体研究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学术著作。

作者介绍:

张颢瀚,曾用名张增芳、张曾芳等,1954年生,江苏省沛县人,研究生学历。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理论班,1992~1993年厦门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专家。主要社会兼职: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长江三角洲区域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等等。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经济改革。1982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37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合著等30部。主持完成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科技部“863”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规划重点课题、全国党校马列基金重点课题、省科委重点课题等40余项。有40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江苏省和南京市获奖。其中省、部级一、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全国性一、二等奖3项.优秀奖多项,曾获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颁发的科研成果奖。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城市与空间

第一节 城市空间布局理论

一 城市带与都市圈

二 都市圈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世界五大都市圈布局

一 世界五大都市圈的基本情况

二 世界五大都市圈的特点与启示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环渤海都市圈

一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

二 环渤海都市圈

三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比较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一 上海"多中心"城市格局

二 环杭州湾都市圈

三 江苏三大城市圈

四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拓展

第五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一体化障碍

一 行政障碍

二 生态障碍

三 城市建设面临"个性危机"

四 规模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五 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明显

六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相互作用以分散作用为主

七 城市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八 人口迁移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一体化构想

一 长江三角洲历史回顾

二 长江三角洲发展趋势展望

三 长江三角洲发展规划构想

第二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发展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经济中的突出地位

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与发展总体情况

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能力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困局

一 区域产业成长状况

二 区域产业同构问题

三 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 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水平型分工

二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知识化发展

三 世界产业转移与打造制造业基地

四 产业均质化与产品结构错位发展

五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基本思路

第三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交通与基础设施

第一节 基础设施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 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 基础设施与长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关联

三 交通一体化对长江三角洲经济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基本状况与发展态势

一 长江三角洲运输化阶段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

二 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发展态势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的国内比较与一体化规划

一 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地理与交通发展特征

二 社会经济发展对长江三角洲交通运输的需求

三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基本比较

四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分析

五 长江三角洲交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优势

六 长江三角洲交通一体化规划目标与实施重点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研究

一 长江三角洲交通信息一体化基础平台建设与效益分析

二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支撑作用

三 长江三角洲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及条件分析

四 促进长江三角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第五节 长江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对策思考

一 长江三角洲道路快速货运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二 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一体化的措施

三 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构想

第四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与环境

第一节 世界流域一体化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理论与实践

一 水环境是流域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纽带

二 文化底蕴是流域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

三 物质与能量交换影响流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世界主要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的经验启示

一 总体规划和计划指导,强化上下层级协调

二 以协调组织取代行政或管理机构监督实施

三 依靠健全的环保法规制约企业行为

四 划分区域功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五 引入经济手段,完善投资融资机制

六 在流域开发中注重生态功能的开发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与发展一体化的成功探索

一 北美自由贸易区环境合作

二 泛珠江三角洲环境与发展合作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特征与冲突表现

一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基本特征

二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主要危机

第五节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一 现行流域管理体制的弊端制约着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 管理体制创新是解决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第六节 长江三角洲生态与环境一体化战略举措

一 生态环境一体化目标、原则与内容

二 制定生态环境优先的开发利用政策

三 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屏障

四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五 调整产业布局,优先谋划产业升级

六 科学流域开发评估和应急监管机制

第五章 一体化中的文化协调发展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政权更迭与文化变迁

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在古代的演进

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在近代的交汇

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在现代的发展

第二节 区域发展中的文化经济一体化

一 文化与经济发展日益交融

二 文化动力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节 文化发展对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推动与制约

一 文化协调发展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提供认同基础

二 文化协调发展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提供精神动力

三 文化协调发展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提供竞争优势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文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 打破围墙,协调共赢

二 制度创新,共建平台

三 资源共享,市场共通

四 和而不同,错位发展

第六章 一体化进程的障碍与制度建设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障碍:本位与攀比

一 一体化进程中本位主义的障碍:政府竞争

二 一体化进程中攀比效应的困境:产业同构

三 一体化进程中的去一体化倾向:制度缺失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借鉴与启示

一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影响

二 开放条件下的国际协调:层次、类别与方式

三 欧洲联盟:政策体制与协调机制及其成效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思路:成长阶段、结构调整与战略定位

一 判断长江三角洲经济成长阶段

二 正视产业同构的客观事实

三 确立一体共赢的战略定位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制度保障:规则、政策与机制

一 构建灵活的政府协同体制

二 制定长远务实的政策体系

三 确立普遍遵循的市场规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温家宝总理最近提出,要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显著增强其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发展现状障碍与趋势》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长江三角洲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交通与基础设施、生态改善、文化协调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系统地对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行了研究。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发展现状障碍与趋势》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文献性特点,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该成果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研究展现了一个新的视野,为国家长三角“十一五”规划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
9787802307995
如需购买下载《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7.5 的主题关于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