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史
中国都市史封面图

中国都市史

(日) 斯波义信,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书籍简介:

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的延续,这似乎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印象和看法,本书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正与此相反,在中国,都市的存在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历史角度看都是一种普通现象。作者一改以往的都市史研究多从行政的侧面探讨都城到县城功能的研究路径,重点从中国式都市的“中国特色”方面来讨论,聚焦于经济活动和民众文化,梳理了中国都市的历史、体系,并详细剖析了汉口、宁波和上海、佛山等几大都市的案例。在具体的论述中,对市场体系和社会组织的关注贯穿始终,呈现出一部区别于“行政都市史”的“经济和社会都市史”,因此成为都市史研究的名著。

作者介绍:

斯波义信,1930年生于东京。195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之后进入本校文学部研究生院,研究中国经济史。1962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熊本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大学、国际基督教大学。1991年任东洋文库理事,2003年被评为日本学士院会员,2006年获得"文化功劳赏",2007年任大阪大学名誉教授,2009年起担任东洋文库理事长。著有日文专著《华侨》(1955)、《宋代商业史研究》(1968,有中、英文译本)、《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1988,有中译本)、《中国都市史》(2002,本书即为中译本),英文专著The Diversity of the Socio-economy in Song China , 960-1279(2011),与人合编 《中国社会经济史用语解》(2012)。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历史上的都市

一、 县城和乡镇

最初存在的“邑”

朝向县城的改变

“市”建制的消失及市镇的发展

补论:1077年度大、中、小都市

宋代之后的市镇

二、 都市的空间论

对都市立地条件的思考

都市的外形及设计

长安和北京以外的都市

第二章都市的体系

一、 作为定居点的都市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历史上的都市

一、 县城和乡镇

最初存在的“邑”

朝向县城的改变

“市”建制的消失及市镇的发展

补论:1077年度大、中、小都市

宋代之后的市镇

二、 都市的空间论

对都市立地条件的思考

都市的外形及设计

长安和北京以外的都市

第二章都市的体系

一、 作为定居点的都市

行政、经济和都市化度

地方的行政体系

二、 都市的社会结构

中国都市的生态

外来人口、都市行会及市民团体

第三章都市的解剖图

一、 巨大的都市汉口

历史的剖面图

目录

内地的大集散地

市民生活和行会

二、 从宁波到上海

宁波的都市记

外贸集散港

上海总商会的成立

三、 台湾的都市化

边地的发展

台南的汉化和寺庙

新竹、台北的兴起

四、 再论城镇:广东的佛山镇

佛山镇的成长历程

广东的佛山镇

结语

都市化的比较与“中国的特点”

分析与数据

图表汇总

参考文献

索引

中文版后记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的延续,这似乎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印象和看法,本书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正与此相反,在中国,都市的存在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历史角度看都是一种普通现象。作者一改以往的都市史研究多从行政的侧面探讨都城到县城功能的研究路径,重点从中国式都市的"中国特色"方面来讨论,聚焦于经济活动和民众文化,梳理了中国都市的历史、体系,并详细剖析了汉口、宁波和上海、佛山等几大都市的案例。在具体的论述中,对市场体系和社会组织的关注贯穿始终,呈现出一部区别于"行政都市史"的"经济和社会都市史",因此成为都市史研究的名著。

编辑推荐:

《中国都市史》:日本著名汉学家研究中国都市的名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都市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博雅史学论丛
9787301232248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都市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276 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都市史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3.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5 的主题关于 城市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