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研发网络
全球研发网络封面图

全球研发网络

祝影,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了跨国公司的研发全球化的情况和理论分析。

作者介绍:

祝影,汉族,1978年3月出生,河南睢县人。199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目前已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地方政府委托课题。

书籍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基本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特色与创新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2.1 基于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阐述

2.2 新兴跨国公司理论对研发全球化的诠释

2.3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理论创新探索

2.4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位研究

2.5 相关理论研究评析

第3章 空间的扩张: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全球化进程

3.1 全球化的空间尺度

3.2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3.3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大三角”格局

3.4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拓展趋势

3.5 小结

第4章 跨国公司研发空间组织:全球研发网络的基本框架

4.1 跨国公司研发活动与组织的分散化

4.2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战略动机与组织模式

4.3 跨国公司研发空间组织的地理特征与空间关联

4.4 案例研究:IBM的全球研发网络

4.5 小结

第5章 公司与区域的耦合: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成长过程

5.1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位因素

5.2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位模式

5.3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与区域创新环境优化

5.4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成长的空间力量

5.5 小结

第6章 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解析

6.1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因子分析

6.2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区域分析

6.3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国家(地区)分析

6.4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分布规律

6.5 小结

第7章 “流”空间: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关联

第8章 中国的应对:创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节点区域

第9章 上海的抉择:推动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公司地理学的区位研究主要是考察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空间行为、部门间的空间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组织结构。本书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相关理论进行评述,在公司区位选择研究和空间组织研究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结构研究进行探索与尝试,揭示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问演变规律,理清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的空间组合关系,由一而多,由点而网,由静而动,由实而虚,从而把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现象统一到一个全球联结的网络体系之中。
与跨国公司的销售活动和生产活动一样,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也在逐渐向全球拓展,并在空间层面显现出来。自20世纪60年代以前集中于欧美,到20世纪中后期的美、欧、日“大二三角”空间格局,再到近年来向新型工业化国家的空间扩散趋势,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问扩张轨迹。这种空问的扩张不仅仅表现在跨国公司研发资金投向区域和研发机构设置国别的分散化,还表现在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申请的专利不断增多,表现在跨国公司参与的国际技术战略联盟和合作日益频繁。
本书从全球化的空问尺度着眼,勾勒出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现状与拓展趋势,并对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战略动机、组织模式和空间组织形态以及其演进序列和内在关联性进行了剖析,指出跨国公司研发组织形态是构成全球研发网络的基本骨架;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成长过程得益于公司外向推力和区域内向引力的共同作用,是跨国公司研发活动要素地域叠加形成的全球地域空间和基于各种正式及非正式渠道形成的全球流量空间的耦合发展过程。
为了解构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本研究选取了27个指标、84个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是多种因素协同互动的结果,综合实力、研发环境、市场规模是其中最重要的区位因子。按照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结构可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区域、高密区域、中密区域、低密区域和弱势区域;并将全球研发网络按照场域的概念界定为美洲、欧洲、亚太三个亚区域,分别以美、德、日为中心,并围绕着场辐射由强而弱的四级圈层。发达国家明显占据全球研发网络的主导地位,掌控着科技发展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但个别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已进入较高层次。根据各主因子的得分情况,按在全球位势强弱和要素空间流向的不同,本书将全球国家(地区)分为全面发展型、环境优势型和市场潜力型三种类型。全面发展型的国家呈现内外流向相对均衡的良性发展态势,多聚集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创新活动;环境优势型国家(地区)多有领先技术或产业,空间流向复杂,在全球研发网络中位势较高;市场潜力型国家则内向流远大于外向流,本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吸纳的多是相对低端的研发活动。
笔者认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关联效应是通过要素流动和能量流转实现的,网络结点之间的研发要素重组,廿点区域辐射范围的扩大,研发产出在网络渠道中的扩散,均以“流”的形式显现出来。作为研发资源的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和作为研发产出的技术流、专利流和高技术产品流,通过聚散效应、相邻效应和传输效应三种空间关联形态,使要素流出地和要素流人地产生经济社会联系,从而实现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相互关联和全球互动。
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虽已属研发高密集国家,但仍处于接受扩散的境地,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弱以及内外向流动的不均衡阻碍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节点区域的创建。我国应从区域和企业两个方面着手,以科技中心城市为先导带动整个中国逐步融人全球研发网络,继续吸引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全球或区域性研发基地;同时壮大本国科技实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加快我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步伐。其中,上海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中心城市,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投资的热点城市之一,在产业基础、研发实力、政策环境、市场腹地等方面优势明显,因此,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推动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是上海先期融入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必然选择。

编辑推荐:

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的研究,本书从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实体构成和空间关联效应两个层面着手:首先,运用SPSS数据统计处理软件,对84个样本国家(地区)、27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相关的众多因素提供归纳为综合实力、研发环境、市场规模三个主因子,按照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将全球国家(地区)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区域、高密区域、中密区域、低密区域和弱势区域,廓清了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的等级规模体系,并借助ArcView GIS技术使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趋向更加直观;其次,以“流”空间来展现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各等级体系之间的关联效应,指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在空间关联上表现为各种研发要素“流”在区域上的集聚、叠加和扩散,通过聚散效应、相邻效应和传输效应实现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经济联系,加快资金、人才、信息等研发资源的全球配置以及技术、专利、产品等研发产出的全球移转,从而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作用和空间关系体现在抽象的“流”空间中。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全球研发网络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078550
《全球研发网络》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管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全球研发网络是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07.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3.2 的主题关于 跨国公司-技术开发-国际化-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