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封面图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周振鹤, 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本书为《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之隋代卷,以隋大业八年(612)的疆域为范围,详尽考察开皇年间罢天下诸郡与大业三年的改州设郡,杨隋在政区沿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书籍目录:

绪言

一、隋代政区沿革研究的意义

二、隋代的疆域范围

三、隋代地方行政制度

四、隋代政区沿革概述

五、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上编隋代行政区划变迁过程

第一章开皇元年州郡县三级政区的分布

第二章开皇三年州县二级政区的分布

第三章开皇中期州县变更情形

第四章开皇末期州县变更情形

第五章大业二年并省州县过程

第六章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

第七章隋末唐初政区的更改

下编隋代行政区划沿革考证本编凡例

第一章雍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二章梁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三章豫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四章兖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五章冀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六章青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七章徐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八章扬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九章荆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附录隋代州郡沿革表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本卷以传世及出土文献为依据,以隋代大业八年的疆域为范围,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并总结了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全卷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绪论考证了隋代的疆域范围,并从总体上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因、经过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从正面肯定了隋代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精简州县数量、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等改革举措。  上编十章按时段论述了隋代政区变革的过程。首先,对隋初开皇元年全国州郡县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开皇三年在北方、开皇九年在南方所进行的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的改革,并梳理了改制后的州县分布;最后论述大业二年省并州县及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历程,其间对开皇六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隋末增损州县和更改州县地名也作了简要的说明。  下编十章分地区对各地州郡县的沿革进行了详尽的考证。由于《隋书.地理志》是按《禹贡》九州的分区体例来加以编写的,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对比研究,本卷亦按雍州、梁州、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九大区的体例对各地所有州郡县进行考证和论述。  本卷还附有隋代政区图及沿革表,便于读者对照检索。【作者简介】  施和金,194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1982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及历史地理文献的整理工作。  著有《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江苏农业气象气候灾害历史纪年》、《北齐地理志》等;并应中华书局之约,点校出版了《读史方舆纪要》、《方舆胜览》两部历史地理名著;又应湖北人民出版社之约,校注了杨守敬的《隋书地理志考证》、《晦明轩稿》两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905597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行政区划通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精装
页数 560 印数 31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2 的主题关于 政区沿革-历史-中国 ,政区沿革-历史-中国-隋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