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趣味建筑文化
中国趣味建筑文化封面图

中国趣味建筑文化

苏山, 编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8.0

书籍简介: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不仅有着许许多多建筑大师与建筑杰出作品,而且还创造出诸多奇迹般的建筑群,诸如宫殿、陵墓、园林、庙宇、民宅等建筑。古代建筑所形成的文化不仅对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观赏古代建筑犹如翻开一部厚厚的史书,让人们充分领略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

作者介绍:

苏山,大学学历,历史文化研究者,对中国历史及国学有很深的文化情结,正是这种执着,让他有一种文化使命感。多年来,苏山致力于历史文化的推广与出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代表作品有《明?冯梦龙智囊(图文本)》、《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李鸿章为人处世的方圆经》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皇家贵族的奢华住所--宫殿

宫殿是皇家贵族上朝、居住之所,在我国古代有着最高的地位,也是最奢华的建筑类型。事实上,早在商代时期我国便出现了专供皇家贵族生活的宫殿。尤其自秦汉以来,那些代表着皇家威严的宫殿规模更为宏大,诸如,供秦始皇居住生活的阿房宫和唐代的大明宫。这些建筑群不仅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充分展现了古人在宫殿建筑艺术方面作出的成就。

天下第一宫--阿房宫

汉唐统治者的栖息地--长安城

大唐第一高楼--万象神宫

比紫禁城还要大的大明宫

紫禁城角楼的由来

紫禁城里的“半间”房子

由皇宫到行宫的转变--盛京宫阙

第二章 皇家贵族的最终归宿--陵寝

在我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完整而又十分复杂的帝王陵寝制度。无论是高大壮观的秦始皇陵,还是巍峨的唐乾陵,抑或是明十三陵,这些代表着不同时代特色却一脉相承的皇帝陵墓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独特的古代陵寝建筑风格。随着这种风格的古代陵寝制度的不断发展,陵寝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式样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陵寝建筑文化。

第一位皇帝之墓--秦始皇陵墓

神秘莫测的兵马俑

具备较高防盗功能的尚越王陵墓

天下第一陵前的“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

中国的“金字塔”--茂陵

汉宣帝的陵墓--杜陵

依山而建的名陵--唐昭陵

埋葬着两位帝王的陵墓--乾陵

乾陵无字碑引发的猜测

宋太祖亲选的陵墓--永昌陵

神秘的西夏王陵

明太祖朱元璋之墓--明孝陵

明成祖的万年寿域--长陵

定陵月亮碑的传说

开创兆葬之制的裕陵

惨遭盗掘的定东陵

第三章 艺术形式的最佳彰显--园林

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园林建筑艺术的最早起源乃是我国的礼乐文化。在传统的礼乐文化中,会利用花木等植物作为载体,将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充分地彰显出来。园林建筑艺术,就是在一定的地域,人们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通过亭台楼阁的建造以及花草树木的种植,而营造的一种建筑艺术形式。园林建筑在我国建筑中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古人留下来的园林建筑,更是令世人惊叹。

充满自然之美的沧浪亭

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御花园

天下第一温泉--华清池

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园林建筑的典范--避暑山庄

南京西花园--煦园

以竹闻名的个园

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

藕园的故事

北方袖珍式园林--十笏园

狮子林的传奇

什刹海的明珠--恭王府花园

第四章 多姿多彩的景观式建筑--亭廊楼阁

在我国,当人们旅游、观赏各地的名胜古迹时,时常会看到一些亭、廊、楼、阁等多种类型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多坐落于奇山秀水之间,衬托出美妙无比的山水美景。其中,那些只有顶没有墙的小型建筑便是亭,连接着园林中建筑通道的便是廊,建造于高台之上的房子就是榭,而楼阁大多超过了两层。这些多姿多彩的景观式建筑,让各地的名胜古迹显得更加耀眼。

天下第一楼--黄鹤楼

拥有“第二黄鹤楼”之称的清远楼

江南第一名楼--岳阳楼

江西第一楼--滕王阁

有记无楼的阅江楼

君臣对弈的胜棋楼

名闻天下的甲秀楼

长安钟楼的故事

西子湖畔的楼外楼

最大的石构无梁建筑--望京楼

烟雨弥漫的烟雨楼

让乾隆五次登临的澄海楼

颐和园的核心建筑--佛香阁

万寿山上的“金殿”--铜亭

第五章 形式多样的大众住所--民居

古语道:“居者有其屋。”自古以来,民居都是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在不同的地区,所形成的居住习惯不尽相同。尤其是受到自然条件与文化差异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的民居多种多样。尽管很多民居没有皇家建筑那样宏伟壮观,但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天下第一家--孔府

华北第一宅--尊美堂

东方古城堡--土楼

美丽的江南水乡--乌镇

中华民宅之奇葩--曹家大院

发生在三味书屋里的故事

北京四合院

穴居式建筑--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不断扩展的乔家大院

吊脚楼的传说

防卫功能强大的碉楼

造型独特的黎族船形屋

傣家竹楼

形式多样的藏式民居

第六章 祭祀的标志性建筑--坛庙

何为坛庙?也就是在古时候,人们用来祭拜天地、供奉祖先和神灵的建筑。但凡这些庙宇,大多极其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古时候对于庙的规模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划分。通常,太庙乃是帝王的祖庙,而官员之庙则是按制建造的家庙。总的来说,这些坛庙建筑的建造风格都极为庄严、气派,并且有着极大的等级区别。

护国公崔府君庙

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

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

供奉伏羲的人宗庙

君臣合祀庙--武侯祠

江南第一庙--南岳庙

中州祠宇之冠--中岳庙

华山西岳庙

皇帝祭天的场所--北京天坛

第七章 宗教者的修道之所--寺院

寺院是在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的时候,寺是官署之称。我国出现的第一座古寺,就是将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改造而成的。此后,随着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寺院的功能便从官署、祠堂中分离出来,成为供奉佛教神像以及供出家为僧的人日常生活、修道的场所。

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天下第一名刹--登封少林寺

京西第一古寺--潭柘寺

东方艺术之宫--佛山祖庙

西北第一寺--塔尔寺

规格最高的龙潜邸式寺院--雍和宫

中原地区的知名古刹--大相国寺

避暑山庄之外的普宁寺

最古老的木结构寺院--独乐寺

建在深山里的宫殿式寺院--报恩寺

闽刹之冠--涌泉寺

民族团结的象征--西藏大昭寺

五百彩塑罗汉所在地--昆明筇竹寺

武当山金殿

朋友情谊的见证--寒山寺

灵隐寺的传说

无门寺院--龙兴寺

第八章 直入云霄的高大建筑--古塔

古塔的种类丰富多彩,但所具备的基本建造结构是相同的。在我国的古塔建筑中,通常都包含了地宫、基座以及塔身与塔顶四个组成部分。地宫是用来储藏舍利与供奉物品之处。在地宫之上,又会建造有承托起塔身的基座。在建造古塔的过程中,人们经常用到的建筑材料有木头、砖石、金属或者琉璃等。正是借助于这些建筑材料,才使得世间有了各种各样的古塔存在,为世界增添了一份璀璨夺目的光彩。

天下第一塔--开封铁塔

中国宝塔之王--料敌塔

现存最早的古砖塔--嵩岳寺塔

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

西湖岸边的六和塔

防震功能强大的千寻塔

安放佛经的西安南郊大雁塔

引无数墨客以诗抒情的石榴花塔

白娘子与雷峰塔的传说

妙应寺白塔

最高的砖结构古塔--文峰塔

太原文宣塔

蛇骨塔的传说

第九章 水上之路--桥梁

在道路建设中,桥梁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形式。远在原始时代,当时的人类借助于自然之力,将那些倒下的树木与自然形成的石梁或者石拱,抑或借助于河中突出的部分而建造出一条跨河之路。后来,人们为了更方便地来往于河两岸,便开始伐木造桥,抑或使用石堆的方法在河上架设桥梁。因此古时候,我国的浮桥建造数量最多。那些出现于十七世纪之前的桥梁,大多是采用木、石等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建造的,因此,人们将那时的桥梁分成了石桥与木桥两种类型。

千年不倒的赵州桥

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卢沟桥

双龙桥的传说

回龙桥的传说

望仙桥的由来

沙河北大桥的传说

万福桥的传说

圯桥的故事

永通桥的传说

古代的立交桥--八字桥

学步桥的传说

镇远祝圣桥

内容摘要:

《中国趣味建筑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古代建筑发展历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人文以及地质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与限制,使得建筑风格不尽相同。另外,漫长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古代建筑不断形成一种成熟的、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些古代建筑体系无论在城市的规划,还是园林、建筑空间的处理以及建筑艺术。材料、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趣味建筑文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3936588
《中国趣味建筑文化》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272 印数 6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趣味建筑文化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13.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8 的主题关于 建筑-文化-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