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系谱学
比较文学系谱学封面图

比较文学系谱学

王向远, 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对比较文学学术史、特别是学科理论史的总体的、宏观性、建构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术史的纵向梳理与学派学说的横向比较,为比较文学概括、归纳、整理出一个理论系谱。

书籍目录:

序(谢天振)

绪论

第一章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

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三、古代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四、古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第二章学科先声:近代“比较文学批评”和“世界文学观”的形成

一、欧洲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比较文学批评

二、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批评

三、近代亚洲的比较文学批评

四、“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学理基础: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神话故事学

一、历史哲学为比较文学提供了理论参照

二、文化人类学为比较文学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比较神话学是渊源学、主题学研究的最初形态

四、文化传播学派及比较故事学开传播研究之先路

第四章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

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

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

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

四、梵.第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

第五章学科更新:美国学派的崛起与学科理论的重构

一、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挑战及美国学派的崛起

二、美国学派的三重突破

三、艾田伯与法国学派的终结

四、苏联“比较文艺学”的独特立场

第六章学术东渐: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文学

一、近代日本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的借鉴

二、现代日本对法国、美国两学派理论方法的引入与消化

三、蒙、韩、印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比较文学及其特色

第七章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及其理论特色

一、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移至中国

二、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三、分支学科的理论开拓及研究范式的形成

四、“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与特色

后记

内容摘要:

  《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对比较文学学术史,特别是学科理论史的总体的、宏观性的、建构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术史的纵向梳理与学派学说的横向比较,为比较文学概括、归纳、整理出一个理论系谱。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比较文学文库》是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丛书》之后,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组编的又一套学科建设丛书。  《比较文学文库》的基本宗旨,是进一步立足学科,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陆续出版一批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性著作,包括专著、译著、工具书等,为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做出贡献。【作者简介】  王向远,1962年生,山东人,文学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已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教授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合作主编丛书4套50余册,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等工具书3种。曾获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宝钢教育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一等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华东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比较文学系谱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比较文学文库
9787303104475
如需购买下载《比较文学系谱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109 的主题关于 比较文学-文学史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