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突破
回归突破封面图

回归突破

叶澜,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由“导论”和“上/下编”共五章组成。其中,“导论”从理论反思、实践探究、方法论更新和学科元研究四个方面,整体呈现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回归突破”的生成过程。上下两编分别集中回答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两大基本问题:元研究层面的“教育学是什么”和基本理论层面的“教育是什么”。上编重在回答清楚“教育学是什么”。作者首先对3000年“学科观”之演变与当代更新作了基于学术深察的教育学清思。

作者介绍: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终身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任过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多项学术职务。首创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20余年。出版专著:《教育概论》(1991年初版,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年修订版)、《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1999年初版,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和《“新基础教育”论》(2006年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论文:《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等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先后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

第一节 学派产生的社会土壤与时机

一、 “学派”古意与近代“学科”简辨

二、 当代中国社会催生“学派”活跃

第二节 学派生成历程的回溯性分析

一、 孕育期(1983—1991年)

二、 初创期(1991—1999年)

三、 发展期(1999—2004年)

四、 成形期(2004—2009年)

五、 通化期(2009始,尚在进行中)

六、 结语

上编 “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学观

第二章 西方学科观历史演变与再认识:前提性认识的辨析

第一节 古典初成期:亚里士多德的学科观及其特征

一、 为什么选亚里士多德

二、 亚里士多德的学科观

三、 亚里士多德知识观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 近代经典时期:弗朗西斯·培根的学科观

一、 学科内涵的清晰化

二、 新知识概图的创制

三、 培根学科观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爆炸时期:学科观的当代更新

一、 精神科学独立领域的开辟:狄尔泰

二、 哲学的改造:詹姆斯与杜威

三、 发生结构主义学科观:皮亚杰

四、 当代“新潮”:复杂学科群的兴起

第三章 提升学科独立性:当代教育学建设的奠基工程

第一节 否定教育学独立学科观的分类与评析

一、 独立性问题的再提出(否定的依据)

二、 有关否定观点的评析

第二节 提升中国教育学人的学术自信与建设自觉

一、 当代中国社会多重转型的迫切需要

二、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

三、 当代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四、 行进中的当代中国教育学及我们的追求

第三节 明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方法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学科性质

三、 方法论

四、 余论

下编 “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观

第四章 教育——点化生命的人间大事

第一节 “教育是什么”的概念式多重界定

一、 “教育”定义的类型辨

二、 “教育”概念多重界定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是什么”的基因式解读

一、 解读作为教育根基比喻的教育学选择——基因

二、 西方教育学史代表性人物对“教育是什么”的根基式解读

三、 杜威之后:当代国外教育学例证式简析

四、 不同“基因”面对共同问题回答的启示

第三节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解读

一、 发现过程:理论直觉与研究实践的产物

二、 关于“生命”一般的分层认识

三、 人类生命与实践多重内在关系析

四、 “生命·实践”作为建构教育学理论的特殊内涵

第五章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第一节 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质

一、 中国文化传统的整体式理解

二、 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第二节 中国文化传统内蕴的教育精神与智慧

一、 内核:以自强修己为本,行治国达人之用

二、 智慧:以启蒙善导之慧,成仁人志士之德

三、 境界:以“天地人事”之教,涵“生命自觉”之育

第三节 思往辨来:文化教育传统之变迁、接续与新生

一、 思往: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变迁

二、 辨来:当代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接续与新生

第四节 当代新释: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一、 聚焦:“育生命自觉”的时代内涵

二、 透析:“教天地人事”的当代新解

三、 创造:师生在校新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20年“新基础教育”研究、30余年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集成之作。
  全书由“导论”和“上/下编”共五章组成。
  其中,“导论”从理论反思、实践探究、方法论更新和学科元研究四个方面,整体呈现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回归突破”的生成过程。上下两编分别集中回答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两大基本问题:元研究层面的“教育学是什么”和基本理论层面的“教育是什么”。
  上编重在回答清楚“教育学是什么”.作者首先对3000年“学科观”之演变与当代更新作了基于学术深察的教育学清思。以此为据,再对当代中国教育学人的学科观进行了总体式的学术评析,并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教育学进行了学科奠基式的重建,明确了教育学作为“复杂综合学科”的独立品性。
  下编进入对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是什么的回答,对“生命·实践”学派的基因式概念“生命”与“实践”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解读。进而,不仅从结构、过程、功能等多维度表达了“教育”丰富复杂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教育实践、学科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科学哲学在教育学中的汇聚,而且通过对寓于文字中的中国文化传统之内核、智慧与境界的教育学解读,形成了“教育是点化生命的人间大事”、“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中国式表达,体现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原创性。
  在此意义上,《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不仅是叶澜教授的学术大成之作,且可称是面向世界、发出当代中国教育学声音的非唯一的代表之作。

编辑推荐:

教育应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第一价值,教育是点化人之生命发展的重要“实践”。
  叶澜教授领衔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让我们认识教育实践对于学生、教师的生命发展价值,重新认识理论与实践丰富、复杂的关系,体悟教育研究之实践本身的变革,对于研究者的生命发展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回归突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
9787567528857
如需购买下载《回归突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回归突破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40 的主题关于 教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