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故事
蜜蜂的故事封面图

蜜蜂的故事

王敬东, 著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0.8

书籍简介:

本书生动地描述了蜜蜂的生活习性,以及人类研究蜜蜂如何筑巢房,酿蜂蜜;并利用蜜蜂来找矿冶金,使农作物增产和制备新药的有趣故事。

书籍目录:

总序

上篇蜜蜂的故事

蜜蜂的家庭成员

奇异的蜜蜂“城市”

千千万万孩子的母亲

雄蜂的职务

从不休息的劳动者

天才的“建筑师”

六角形的小蜂房

工蜂怎样盖房子

靠的是本能

工蜂的几何学

蜂窝的启示

药物中的新伙伴

采百花酿甜蜜

有趣的数字

辛勤的酿蜜工

巧夺天工

一座制药厂

空中探矿者

蜜蜂冶金

愿花儿朵朵结果

金色的粮食

梨园的秘密

可靠的朋友

农业增产的助手

“仙药”蜂花粉

蜜蜂怎样报信

“侦察兵”的欢乐舞

舞蹈的秘密

方言土语

生物钟

用声音“交谈”

寻芳采蜜

让小蜜蜂听人的指挥

蜜蜂的记忆力

法布尔的实验

定向的“罗盘”

聪明的“学生”

航海人员的助手

晴雨表

探雷高手

尾上针

门警

勇敢的战士

小蜜蜂给病人“打针”

两全其美

蜂乳的秘密

“厨师”和“保姆”

有父有母的姊妹和无父之子

灵丹妙药蜂乳

生产更多的蜂乳

蜂群里的烦恼和喜悦

母蜂的“口令”

新的家庭

空中婚礼

母肥儿壮

故事没有说完

下篇田园卫士

生命之网

一利与害

二达尔文的分析

三联友抗敌

四过去和现在

五各有千秋话短长

除害灭虫的天兵天将

一黄昏后的战斗

二空中追击

三湖滨的“游客”

四毛虫的劲敌

五林中的“外科医生”

六乔迁新居

七鸟族特种部队

八灭虫的“常备军”

九“鸟语”的启示

“两栖兵”和“爬行兵”

一闪电战

二灭鼠的“健将”

以虫治虫

一“双刀”对敌

二蔗园的“近卫军”

三棉田里的战斗

四“调兵遣将”

五草蛉显神威

六“钻肚皮”的战术

七以小胜大

八卵中的“房客”

九一网打尽

十自取灭亡

十一雄∶雌=1∶0

十二绝育灭虫的新策略

绿色大夫

一有趣的自然现象

二“邻居”之间的纠纷

三和睦相处

细菌战

一活的杀虫剂

二僵化而死

三速战速决

庄稼的“药剂师”

一抗菌素是从哪里来的?

二甘薯的“内服药”

三稻苗青青

四茶林换新颜

五前景诱人

后记

前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数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

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正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选编了这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入选这套丛书的作品,不论中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佳作”,即不论是就选题、内容、文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

二是“科普”,即起着科学启蒙、科学普及的作用,那些不含科学内容的玄幻、魔幻小说,即便像《哈利.波特》那样广有影响的作品也不选入;

三是“少年儿童”,即必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即便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那样优秀的科普读物,由于读者对象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艰深,未能收入。

另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注意选入各门学科的代表性图书,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除了以科普读物为主体之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还选入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等科学文艺作品。这样,使这套图书具有内容与体裁的多样性。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选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以及家长们来到书店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买到中外少年儿童科普佳作,因为这套书是编者从上千部中外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共和国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这是我国迄今最权威规模最大的一套少儿科普经典书系,也是我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金钥匙,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向导,带领你在科学王国漫游。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好朋友。多读一本好书,犹如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愿《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给你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希望,带来科学的明天。

叶永烈

2008年4月20日于上海“沉思斋”

后记

自从处女作《蜜蜂的故事》问世以来,我从事科普创作已经40多年。然而,要问我这40多年的主要感悟是什么,自己也确实心中无数,一时难以说得明明白白。不过,聊以自慰的是,自己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40多年来,自己一直僻处乡村,执教杏坛,几付担子一肩挑,作为一名“业余”的科普作家,个中甘苦,“几不为外人道也”。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艰苦的业余科普创作过程中,使我的心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来,作为科普作者,要想提高科普作品的质量,特别是写给少年儿童读者的科普作品的质量,应起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你能写的必须是读者需要的,而且又是你所熟悉的。因为你熟悉的东西,你才对它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比较知道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它在整个学科中所处的地位,这样,写起来才能深入浅出,正确无误,使人看了易于理解。

当然,任何人对任何学科,都有一个从不熟悉到逐渐熟悉的转变过程,要加速这个过程的转变,就得学习,就得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就得下定决心,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占领科学领域的一块阵地。你对科学的某一领域熟悉了。才能把其中最有意义、最有乐趣的东西写出来。由于你在攻克这一领域曾付出过心血和汗水,体会到弄不懂的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也品尝过茅塞顿开的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因此,写作时,字里行间才会包含着你的激情,包含着你对这一专业的深切感受。也正如小小的蜜蜂,广采百花甜汁,酿出的才是既香又甜的蜜糖。

当然,要熟悉自己准备写的东西,不是依靠短时间的突击,而是依靠之前长期的深入生活,依靠生活所给予的积累。生活,对文学创作来说,永远是源泉。就我个人40多年的科普创作来讲,也是深入生活的结果。

科普创作也要深入生活,这是我40多年来所积累的一条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我在农村中学从事生物教学30多年。多年来养成了一种习惯,也可以说是癖好:一是生活在少年儿童中间与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知道什么。二是春、夏、秋、冬四季,利用业余时间,到野外观察各种生物。计算起来,长年累月被我比较详细观察的生物不下200多种。对生物的迷恋程度,也许让外人不可理解,就说蜜蜂吧,我从20世纪50年代二十几岁时开始自己亲手养蜂,一直到现在70多岁了还在院子里养着蜜蜂。每天以蜜蜂为伴,观察了解它的习性,探索一个个未解之谜,其乐融融。这种执著,使我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既帮助我较好地完成了生物教学任务,同时也为我业余为少年儿童创作科普读物,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而我的《蜜蜂的故事》、《田园卫士》等少儿科普作品,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拉拉杂杂写了以上这些,也该就此止笔了。不过,最后还得多说几句:感谢湖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感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把我的处女作《蜜蜂的故事》选入“中外少儿科普精品书系”,编辑何龙先生为编修这套丛书所付出的劳动。

作者

2008年4月4日

内容摘要:

  辛勤而踏实地进行劳动,机智而顽强地克服困难,全心全意地维护集体,宁死不屈地对待敌人,这就是蜜蜂为我们酿造的醇美的精神之蜜!  本书收录的《蜜蜂的故事》1996年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田园卫士》1980年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本书是读者增长见识的绝佳途径,是普及科普知识的佳作。  王敬东一生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业余时间进行科普创作,共创作了《蜜蜂的故事》、《田园卫生》、《荧光闪闪》、《绿叶之谜》等100多部科普作品,以及科学小品和科学论文200多篇,共计1300多万字,为中国的少年儿童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开发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收录的两部作品,《蜜蜂的故事》与《田园卫士》深刻反映了作者奋勉、实践、博采、奉献的精神。【作者简介】  王敬东,著名科普作家,1933年12月生,山东省海阳市人,大学本科毕业,高级讲师,特级教师。1952年参加教育工作,任中学教师40余年,业余从事科普创作。1963年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科普读物《蜜蜂的故事》。继而参加了《十个为什么》和《少年百科知识辞典》的编写,40多年来,出版了一百多本科普作品。主要作品有《蜜蜂的故事》、《田园卫士》、《荧光闪闪》、《奥秘揭开之后》、《绿叶之谜》、《动物世界》等计800多万字。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982年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并任理事。同时任山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1990年5月,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授予“建国以来科普创作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蜜蜂的故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9787535345097
《蜜蜂的故事》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0.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蜜蜂的故事是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Q969.557.7-49 的主题关于 蜜蜂-少年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