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集
春泥集封面图

春泥集

陈乐民,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当代学者的散文随笔集。

书籍目录:

前言

一个哲学家的“忏悔”

宗璞的《野葫芦引》

也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中译本

也谈严译“信达雅”

《来燕榭书跋》读后联想

关于《一士类稿》和章太炎

读《告荃猷》

读赵复三译《欧洲思想史》琐记

祈念世间友好和平读竹内实《中日关系之我观》

青年恩格斯的剧作

“玻尔文件”及其他

开卷有益闲话

程砚秋与《红拂传》

关于蔡墓

中西史学一通人读雷海宗《西洋文化史纲要》有感

梦后速写

氓公的风格

董其昌

《唐碑百选》见精神

硕学施蛰存

追念董乐山

山高水远望斯人送别李慎之

记老李

想起一个外国老人

学者的容人之雅

君子之风学术界里有亮点

用直行

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观后感

沙特尔访古

巴黎的苏热巷

“院系调整”前夕的清华园

忆往昔,“三联咖啡”……

关于“书”的一个小故事

我和书

一本旧书

答《书简》问

我为什么要进入文明史的研究

陈序经与中西文化

重提“东西方问题”

一个老话题:中国何时开始落后?

一种历史的观念传统与现代化及其他

欧洲文明的源头

答《历史教学问题》记者问

治史重在求真

王国维的“西学时期”

燕南园57号的文脉

我读冯著为冯友兰先生一百一十周年冥寿作

从伯恩施坦到布莱尔

不自觉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托克维尔

从一滴水窥万象莱布尼茨

菜布尼茨与中国兼及“儒学”与欧洲启蒙时期

闲话康德

康德论启蒙读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我们还需要“启蒙”

大写的徐光启

得闻重修光启墓

徐光启墓前的十字架

徐光启和培根

岁末读报杂感二则

“天理”、“人欲”辨

翻过这一页

再添一个“幸臣”如何?

为什么是德国?

历史是不是“理性”的?《历史上的狂人》中译本序

从“冥国”到科学《神秘的金字塔》中译本序

茨威格和伊拉斯谟《一个古老的梦伊拉斯谟传》中译本序

《愚人颂》中译本序

前言

这本集子里选辑了我近十年来(1999--2006)在各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文字,共六十几篇。内容比较驳杂;但在编选过程中,却发现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都直接或间接地、或显或隐地与我心系的两个问题有关:第一个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第二个是我对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看法。而归结点则是我们苦难而坎坷的民族何等需要持续而有效的‘‘启蒙”。总起来说,概属于历史和人文范围。这是我研究西方文明并与我国文明相参时不可能须臾离也的思绪。再有两年我就八十岁了,所以从集子里或许可以看出我晚年的若干精神状态。

我这个人不太会作板起面孔的“高头讲章”,纵使比较长篇的、所谓“系统”的文章,也多是像随便写出的,没有许多的新旧“学术术语”,是比较“散文化”的。这些文章只粗粗地把大体相类的编凑在一起,没有严格的分类。

最后,文集的名字《春泥集》,取自人们所熟悉的清人龚自珍两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因为它寄寓着对未来的期望。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后代将生活在愈加明朗、灿烂的阳光里。

陈乐民

2007年4月底于京中芳古园陋室

内容摘要:

  这本集子里选辑了作者近十年来(1999--2006)在各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文字,共六十几篇。作者博通中西,尤重启蒙。文章或放眼欧洲的传统文化,或沉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处处洋溢着思想的流光,变革的热忱。本书适合各年龄阶层的读者阅读。  欧洲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作者博通中西,尤重启蒙。文章或放眼欧洲的传统文化,或沉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处处洋溢着思想的流光,变革的热忱。【作者简介】  陈乐民,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戴高乐》、《撒切尔夫人》、《东欧剧变和欧洲重建》、《西方外交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扩张史》、《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欧洲文明十五讲》、《徜徉于中西之间》等。另有散文随笔《文心文事》、《书巢漫笔》、《临窗碎墨》、《过眼小辑》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春泥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花城谭丛
9787536052208
《春泥集》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花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春泥集是花城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