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办
招生办封面图

招生办

吴茂盛,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小说叙述了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位在教育管理部门工作的年青工作者经历和故事。透析了高考招生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关职能部门的运转体系,同时也揭露了隐藏在招生背后的一些比较鲜为认知的内幕。

书籍目录:

第一章招生考试工作会议/001

第二章欧珊珊投石问路/007

第三章杨林的麻烦事/010

第四章面试/018

第五章双龙街煮酒/023

第六章应聘/027

第七章办假证/031

第八章高登科与杨林/035

第九章假文凭/039

第十章晚宴之惑/042

第十一章陆主任之托/046

第十二章离登科惹了刘红旗/049

第十三章陆青云的初恋/052

第十四章七月的誓言/057

第十五章看榜的日子/061

第十六章一场虚惊/065

第十七章父亲的来信/074

第十八章假文凭出问题了/077

第十九章招生录取/081

第二十章办假证/091

第二十一章高考移民军团/098

第二十二章朱一鸣差点改名“猪八戒”/1D7

第二十三章回家过年/114

第二十四章招生处处长/123

第二十五章陆青云结婚/130

第二十六章市招生办/134

第二十七章“孙猴子”改行/142

第二十八章大水冲了龙王庙/152

第二十九章高考弊案/156

第三十章县招生办/164

第三十一章陆青云与刘红旗的缘分/171

第三十二章陆文涛气疯了/177

第三十三章艺考/181

第三十四章陆青云与“孙猴子”/193

第三十五章点录/200

第三十六章谁假冒了副省长的批示/216

第三十七章招生骗术/226

第三十八章鹤山寺/231

后记:高考招生为何猫腻重重/239

后记

后记:高考招生为何猫腻重重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高考是中国唯一公平的竞争。很多人认为,只有高考才是所有比赛中最公平、最干净、最透明的,然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生们经过金戈铁马、鼓角齐鸣的一路撕杀后,最后等待招生办的录取通知书,果真如此吗?NO!因为最阳光的地方其实也有无处不在的暗角,有人可以钻政策的空子可以打制度的擦边球。比如“点录”、“补录”、“高校子弟生”……等等,在普通家长看来肯定是雾里看花看不出子丑寅卯,但在招生部门工作人员那里却可以运作得天衣无缝,随随便便就搞定了。

何为“点录”?“点录”就是指名调取考生的档案录取,一般是针对考生达到了分数线,却不够填报学校录取线的情况。

何为“补录”?“补录”就是指某些院校在第一轮招生录取过程中没有录满,须在高招部门所限最后时间前补充录取。

何为“高校子弟生”?“高校子弟生”就是指某些高校的子弟当年参加高考,可以在最低控制分数线降分录取,一般可以降低20分。

这么大的空间!点谁不点谁,补谁不补谁,把谁以某院校子弟生的名义录取了,这里面究竟有多少名堂,恐怕是你我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知道的。据说,同样的分数到了关键招生录取时,就能够凸显出它的优势来。这时,录谁不录谁,问题是看谁说了算。当然了,省招生办说了算,省教育考试院说了算,高校的招生处说了算。

事实上,正是那些高招部门工作人员手中拥有的所谓的这种“特权”,才有了前“腐“后继的现象。

据报载,日前,某省招生办一名副处长单独或伙同他人帮助69名考生通过“点录”,收受考生家长和招生中介的贿赂280万元。看似不合理的“点录”政策,在很长时间内却是各省的通行法则。“副处长”每次收取钱财从1万到10余万不等,一般一次收取4万元左右,最高的一次,收受了某考生家长15万元,让其孩子被“点录”进了某重点大学。而某知名大学的一名招办主任,更是胆大包天,收受钱财近1000万元……

原因何在?某“副处长”说,“他们还算给面子”。他们,就是指高校招办的工作人员。而某大学招生办主任说,“他们打了招呼,不办不行啊”。他们,当然是指省招生办的工作人员了。某招生贩子(中介)说,“我里面有人,这是非常硬扎的关系,绝对没问题。如果办不好,拿不到录取通知书,一分钱不要。”里面,当然是指省招生办和高校招办的工作人员了。而某考生家长说,“我们本来对‘搞关系’、‘走后门’深恶痛绝,但又都希望自己能‘拉上关系’、‘走通后门’。你想,谁不想走捷径呢?”

现在该明白了吧,市场有了,暗箱操作的渠道有了,“一条龙服务”的潜规则便水到渠成地形成了。在这样一场关系考生和考生家长家庭切身利益的升学竞争中,很多人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自然不择手段。而那些没有门路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往往会毫不犹豫该花钱时就花钱,哪怕花的是冤枉钱也要孤注一掷。这时,那些招生贩子打着能了难能摆平的旗号粉墨登场,自然倍受考生及家长的欢迎了。这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招生贩子为什么有如此能耐?因为他们和某省级招生办、某高校招办的工作人员狼狈为奸。

有人会问,为什么现在的高考招生录取越来越不如过去那样公正公平了呢?过去高校招生录取手段采取“招办负责、分段投档”的统一录取体制,即由省招生办统一组织录取,统一投放档案,统一审批录取名单,并负责处理录取后的遗留问题:其具体办法是:在政审与体检合格、统考成绩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分段,参照考生所填志愿顺序,按一定的比例逐段投档。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现在,五花八门的招生政策打破了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格局,“点录”、“补录”、“高校子弟生”、“保送生”等等可以按低于投档线几十分的惯例,直接挑选指定的考生录取。这样以来,又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可是,我们的高校招生部门却看不到这些丑陋的现象,而大言不惭地标榜自己如何严肃了招生纪律,维护了公平竞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双重肯定,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某省招生办还这样总结他们的招生监察工作:因为建立和健全了招生监察机构,狠抓宣传教育,做好防范工作:认真做到现场执法监察,彻底做好信访工作,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铁面无私查处一切违纪案件等等举措的实施,所以那些不正之风及违纪舞弊者早已无机可乘了。不用说,这是睁眼说瞎话。大家都知道,如果招生政策还存在漏洞,如果那些招生部门工作人员手中依然握有“点录”、“补录”、“高校子弟生”等特权的话,就永远不可能公平、公正,就不可能还招生录取一片纯净的天空。《招生办》于我而言,如梗在喉多年,现在终于可以不吐不快矣。是,痛,就说出来。作者2009年.夏.长沙

内容摘要:

  高分≠录取?本书聚焦高考弊案,首席披露招生工作内幕!  现实批判实力派作家吴茂盛继《驻京办》之后,直指另一国人最关注最敏感的雷区招生办。高考、读研、考博,可以说是所有比赛中最公平、最干净、最透明的。然而,干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生们经过金戈铁马、鼓角齐鸣的一路厮杀后,最后等待招生办的录取通知书……《招生办》会告诉我们什么?!  现实批判实力派作家吴茂盛继《驻京办》之后,笔刀直指另一个人们最关注最敏感的雷区招生办。高考、读研、考博,可以说是所有比赛中最公平、最干净、最透明的。然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生们经过金戈铁马、鼓角齐鸣的一路厮杀后,最后等待招生办的录取通知书,果真如此吗,《招生办》会告诉我们,最阳光的地方也有无处不在的暗角。  高登科与陆青云是梅城一中的同班同学,高考同时考入省城鹤云市的两所名牌大学。毕业后,高登科分配到省招生办工作,他从青涩稚气的大学生到世俗圆滑的招生办主任的仕途,有过失意彷徨,有过春风得意,一波三折,但有惊无险。而陆青云被学校开除,为了找工作,他到火车站买假文凭无果,后来干脆干起办假证的营生,之后被判刑两年。出狱后,他从招生中介到注册树人教育培训机构,再到创办民办大学的经历,是从黑道到白道的华丽转身,可谓惊心动魄。  小说通过讲述高登科和陆青云完全不同的黑白两道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故事,把点录、补录、高校子弟生、保送生、艺考、考研、读博、留学以及招生中介、招生骗子、中介院校等鲜为人知的内幕剥离得淋漓尽致、叹为惊奇。【作者简介】  吴茂盛,诗人,作家。男,1971年出生,湖南祁阳人。十四岁发表作品,十八岁出版诗集,中学时代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学生诗人”之一和“全国优秀文学少年”称号。作品曾获潇湘文学奖、丁玲诗歌奖、全国青少年新诗奖等十四次奖项。毕业于零陵师专中文系、辽宁文学院作家班。在报社工作十年,任记者、编辑、新闻部主任、驻省记者站站长、周刊主编。著有诗集《诞生在冬天的孩子》《无尘的歌唱》《独旅》《到达或者出发:吴茂盛诗选》和长篇小说《驻京办》。《驻京办》今年6月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上榜的热门图书。  2003年春,开始创作“办”系列小说。作者邮箱:wumaosheng@163.com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招生办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3862401
如需购买下载《招生办》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长沙出版单位湖南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招生办是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09.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