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
语文高考封面图

语文高考

潘新和, 著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分八个部分,主要论述了语文高考命题、语文高考应遵循的原则,语文高考应遵循的理念,语文高考应如何改革,应该怎样更好地命题,以及学生应该怎样更好地应考等内容。

书籍目录:

一、语文高考命题的十大关系

1.1高考研究与应试研究

1.2水平评价与选拔评价

1.3高校视界与中学视界

1.4甄別选拔与生命关怀

1.5语文基础与综合素养

1.6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

1.7语文共能与语文异能

1.8重文轻质与文质并重

1.9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

1.10形成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

二、语文高考的“三利”原则

2.1有利于甄别上的公平和公正

2.2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最佳发挥

2.3有利于引领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三、语文高考的“四化”理念

3.1生本化:给予基本的人文关怀

3.2素养化:语文水平的综合性评价

3.3表现化:以检验言语表现力为主

3.4个性化:鼓励言语个性的发展

四、考什么:以言语性、话语性題目为主

4.1甄別“伪能力”与“真能力”

4.2“真能力”的效度与难度

4.3语文基本能力:文体感、语境感、语感

4.4“语境感中心”决定以考“语篇”为主

4.5考查内容:言语性、话语性题目

4.6“共能”题目和“异能”题目兼顾

4.7选修课程检测不必在高考中单独设题

五、怎么考:以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

5.1客观题在语文考试中适用性差

5.2言语题、话语题决定了题型的开放性

5.3语文的社会交际性决定了题型的交互性

5.4开放性交互性的“时文评说”题型

5.4.1“申论”题型解析

5.4.2“新闻评论”题型解析

5.4.3“网络帖子”题型解析

5.5语基题、阅读题、语用题与作文题的整合

5.6语文试题结构与题型的初步构想

5.7写作命题的六大理念

5.7.1题目的开放性:自由与限制的统一

5.7.2文体的囊括性: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5.7.3表现的兼容性:诗性与智性的统一

5.7.4含义的内隐性:规定与自主的统一

5.7.5现实的观照性:生活与心灵的统一

5.7.6题面的简明性:简洁与明白的统一

六、怎么评:以主观性、综合性评价为主

6.1阅卷教师的素养

6.2客观性评价的利弊

6.3对主观性评价的检讨

6.4总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的整合

6.5综合性评价的构想

七、命题与考试评析

7.1坚持生本化、素养化、表现化命题方向

7.2“怎么都对”的“四个不对”

7.3高考作文命题质量亟待提高

7.4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浅议

7.5迈出了一小步之后的忧思

7.6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的启示与思考

7.72008年福建及全国其他高考作文题评析

八、作文应试指耍

8.1确保基础分

8.1.1无偏离题意

8.1.2无立意不当

8.1.3无中心不明确

8.1.4无套题抄袭

8.1.5符合文体要求

8.2力争发展分

8.2.1角度的创新

8.2.2思维的创新

8.2.3题材的创新

8.2.4表达的创新

附录一语文考试:对言语生命的尊宠与嘉奖

附录二命題:给心灵松绑

附录三全球化视界中的写作大趋势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研究“语文高考”命题的专著。在对新时期语文高考进行系统反思的基础上,揭示了语文高考命题的“十大关系”,阐明了语文高考的“三利”原则与“四化”理念。在学理上厘清了“伪语文”与“真语文”高考试题的界限。深入探讨了语文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这些基本问题。考什么:以言语性、话语性题目为主;怎么考:以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怎么评:以主观性、综合性评价为主。提出并论证了语文评价以“语篇”为主的观点,特别对作文的命题与应试指明了方向与策略。为中学师生了解语文高考的机理提供了新视野。  本书分八个部分,主要论述了语文高考命题、语文高考应遵循的原则,语文高考应遵循的理念,语文高考应如何改革,应该怎样更好地命题,以及学生应该怎样更好地应考等内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语文高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11058396
如需购买下载《语文高考》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福州出版单位福建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语文高考是福建人民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4.303 的主题关于 语文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