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封面图

农村劳动力转移

罗明忠, 著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研究农民工的转移和回流问题。提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三重”约束——金融资源(经济实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约束,并得出结论:要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必须突破这“三重”约束: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支持,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积累,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网络平台。作者还就相关问题对广东一家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获得的数据也支持了其理论分析的结论。

书籍目录:

1.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1.1.1农村劳动力转移: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

1.1.2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任重而道远

1.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简述

1.3.2国內学者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

1.3.3对以往研究的简要评价

1.4本书的逻辑框架与研究思路

2.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微观机制:收益与风险

2.1预期收益: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出发点

2.1.1“经济人”的假设

2.1.2劳动力转移:经济人的行为决策

2.2不确定性风险:劳动力转移必须考虑的因素

2.2.1劳动力转移可能面临的风险

2.2.2收益-风险比较: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基本准则

3.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宏观背景: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3.1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现状与问题

3.1.1各地区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

3.1.2各工种、技术等级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

3.1.3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

3.2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生成机理

3.2.1信息传递不畅及市场不确定性的作用

3.2.2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及其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失衡

3.2.3劳动者的预期收益与现实可能不太匹配

3.2.4我国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从“低技术陷阱”中走出

3.3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4.劳动力转移的“三重”约束:机理分析与逻辑推演

4.1思想到行动: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

4.1.1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引发劳动力的地域流动

4.1.2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诱发劳动力的职业性流动

4.1.3城乡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驱动力

4.1.4年龄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约束条件

4.2劳动力转移的实现:“金融资源-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重约束范式

4.2.1基本前提和假设

4.2.2金融资源的多少决定劳动者所能承担的初始转移成本

4.2.3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决定劳动力转移的能力大小

4.2.4社会资本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就业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4.2.5劳动力转移的“三重”约束范式

5.劳动力转移的“三重”约束:实证分析与检验

5.1调查问卷样本介绍

5.2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5.2.1社会资本被认为是影响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5.2.2人力资本被认为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次重要因素

5.2.3金融资源被认为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稳定的重要因素

5.2.4各类别受调查者对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认识略有差别

5.3结论和讨论

5.4本章附录

6.“三重”约束范式的进一步拓展:基于和谐劳动关系视角

6.1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不可忽视的现象

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理论分析

6.1.2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实证检验

6.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实现:就业的稳定与心理适应

6.2.1就业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实现的基础

6.2.2心理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內在条件

6.3和谐劳动关系:就业稳定与心理适应的关键与体现

6.3.1企业劳动关系的內涵

6.3.2和谐劳动关系帮助劳动者融入新的环境

6.3.3和谐劳动关系给劳动者提供了就业稳定的良好预期

6.4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以民营企业为例

6.4.1劳动争议案件有继续增长之势

6.4.2企业内部的信任主要按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疏排序

6.4.3劳动契约以短期为主而影响劳动者预期

6.4.4劳动者与企业:就业需求与供给的不一致

6.4.5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劳动环境较恶劣

7.农村劳动力转移:约束突破与策略选择

7.1相关省市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经验

7.1.1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

7.1.2积极发挥各方面优势和资源

7.1.3注重劳务输出及劳务品牌的培养

7.1.4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7.1.5主要启示

7.2突破农村劳动力转移约束的策略选择

7.2.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金融支持

7.2.2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积累

7.2.3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网络平台

7.2.4以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8.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专题研究

8.1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

8.1.1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沿革

8.1.2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8.1.3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8.2广东省产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8.2.1广东省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8.2.2广东省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互动研究

8.3广东省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8.3.1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

8.3.2广东省城镇化的基本概况

8.3.3广东省城镇化的主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视角

8.4广东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8.4.1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不够

8.4.2技能人才增长迅速,但缺口很大

8.4.3财政对农村教育投入仍需增加

8.4.4职业教育与培训还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

8.5促进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

8.5.1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广东省产业发展战略

8.5.2基于重点突破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劳动力转移扶持政策

8.5.3基于“公平权利”诉求的广东省城乡统筹就业战略

8.5.4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

附录:劳动力转移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力参与市场交易的一个过程。本书描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三部曲:学艺、筹资、找工作的微观决策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微观机制、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宏观背景、劳动力转移的“三重”约束、劳动力转移的“三重”约束、“三重”约束范式的进一步拓展等,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微观决策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换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都要面临的难题,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当然要受到宏观经济走势、国家政策和制度因素、非农产业及城镇可能提供的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微观层面看,在我国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有动力也有需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转移。  作为一个“经济人”,农村劳动力在作出转移的行为决策时,必须直面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现实,根据成本(风险)-收益比较后的结果作出决策。只要预期收益不为负,那么农村劳动力就有可能实施转移的行为,以实现其个人效用最大化。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从微观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三重”约束:金融资源(经济实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约束。因此,要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必须突破这“三重”约束,其途径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支持,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积累,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网络平台。  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保持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实现农村劳动力真正彻底的转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问题。要通过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增强城市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心理预期,激励农村劳动力实施转移行为。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农村劳动力转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569196
如需购买下载《农村劳动力转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3.6 的主题关于 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