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个明天
千万个明天封面图

千万个明天

殷健灵, 著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5.0

书籍简介:

本书系著名青年女作家殷健灵的长篇新作,讲述了一名在意外中失去父亲的女中学生与母亲一起重建新生活的故事。

书籍目录:

夏天

秋天

冬天

春天

又一个夏天

儿童文学的天空(代后记)

前言

收在这个系列里的文字充满了意味。你跟着我重返青春年少时代,而我则故地重游、旧时再历,再度品尝到自己成长的滋味。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无论是虚构还是真实,也无论是写给大人看的还是写给孩子看的,你在文字中读到的都是我一一我真实的情感,我对成长的体悟、对童真的怀恋,以及对人生和未来的期冀与思考。

这个系列还原了我创作的真实面貌,从起点一直到现在,将近20年的痕迹都在这套书里零星呈现。虽然几个重要的长篇没有收入(比如《纸人》《月亮茶馆里的童年》《橘子鱼》《风中之樱》《轮子上的麦小麦》《哭泣精灵》等),但最早的散文、最早的短篇小说都是头一回在这里集束。如果还能有一点欣慰的话,就是这些看似稚嫩的小说和散文让一些孩子在长大后仍然记取,事隔多年,他们辗转让我知道那些文字已经深深刻在他们心上。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这是莫大的奖励。

编这套书的过程让人清醒,我看到自己一路上在追求什么,想给予读者什么。

我知道成长的过程从来不是单纯的。一个孩子长大着,活在纷繁芜杂的环境里,面对着变化中的自己,面对着神秘莫测的世界,探索着自己的身体,探索着内心,也探索着未知的人生。成长好快乐,成长也好辛苦。

儿童文学决不是编几个有趣的故事那么简单。总想,读着我的文字的孩子,能不能有所得到?能不能更加了解自己、爱自己?能不能被文字的美感浸润、感动?能不能从中窥测到博大的世界?

读着我的文字的大人,会不会心生共鸣?会不会唤醒你沉睡的情感和记忆?会不会重新发现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童年?

是的,读我的书的人,凭什么要把最宝贵的时间交付给我呢?

我始终不安地意识到要追求的还有很多,于是,写作的过程也变得如探险般丰富曲折。但一切又都是顺其自然的。就好像在果园里,我从各色果树上采孺下果子,储存起来以备过冬之需,也把我对孩子的爱意注入酒窖,一并储存、酝酿。

这个系列挑选了三种类型的作品。

第一种是长篇小说。说是长篇,但都不是什么鸿篇巨制,篇幅只在十万字上下,这个长度对青少年读者的阅读耐心来说大概刚刚合适。

《玻璃鸟》是我的长篇处女作,写作时的年龄不满24岁。那时有满腹的话儿需要倾吐,用一泻千里来比喻当时的创作状态并不为过。正如“玻璃鸟”的意象所表达的:敏感、脆弱、透明,欲飞而不能,一个人的成长也就是这般美丽而胶着吧。这本长篇处女作出版十多年来不忍回头再看(因为担忧其生涩稚拙),竟也连续印行多次。直到这次重版,才从头至尾细心重读、修订。这是来自我内心最真实单纯的成长记录。

而另两部,《蜻蜓,蜻蜓》和《千万个明天》则属于最新创作,分别写于2007年和2008年下半年。它们都不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借不同的故事的躯壳,承载了我的成长所得。《蜻蜓,蜻蜓》是借留守孩子的故事背景,探讨关于爱的主题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得与失;《千万个明天》则更为丰富,无常人生中的错失与坚守、无望与希望、无奈与承受、爱与痛、逃避与担当……都尽在其中。

希望,我的故事能深入到读者的心里面。在失落的时候,被伤害、甚至被撕碎的时候,故事能够重新塑造你。我充当梦的制造者,制造我自己的梦,也制造你的梦。

第二种是中短篇小说。

我没有给小说署上日期,聪颖的读者也许可以大致猜到创作时间的远近。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我的大学时期,距今已有十八年整。那时候关心的故事,现在依然在被人关心。而我关心的故事,在我之前很久很久,也早已被人关心。长大这点事大抵如此。成长,被我们每个人经历着,感受着,但每个人领受的方式、心境都是不同的,因此,才会有看似各个不同但本质却大致相同的故事。

在中短篇集《夏日和声》里,有两篇作品略为特殊。前些日子,我在整理早期的手稿时发现了两部没有发表过的中篇小说,改定后首次以《九月阳光》和《白鸽子的梦》为题在这里公开发表。说真的,我已经彻底忘记了有过这两篇小说的存在,重读时,有一点点惊诧,惊诧那里面带着浓浓的清朗光明的气息,这种气息和这个时代有一点点隔膜,却令我自己感到温暖和亲切。

第三种是散文和随笔。

和小说相比,散文和随笔无疑更加真实坦诚,你可以轻易地看到我的内心。这些文字按照内容和风格分辑:

第一辑散文均写于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曾经在当时的《巨人》杂志连续集束刊登,因其“坦诚到令人害羞的地步”,虽然明显稚嫩,甚至带有习作痕迹,却仍受到业内外不少好评。当年成书后,更有小读者将其中段落摘抄珍藏,“孤独时大声朗读背诵,是成长期贴心的陪伴”。

第二、第三和第五辑取材于现在的心境、我的见闻与对过往的感悟。时代变得太快,但人性却十分稳定,几乎丝毫没变。对写作者而言,这是件好事。因为写时注入了真情,不管我写的是什么,重读时发现,时间一直停滞不前。

第四辑更像一些小品。每一则都是小故事,儿时游戏也好,听来的故事也好,短,也没有关系,只要有趣味。

写儿童文学的人时常被问:“你早已远离年少时代,为何还钟情于写这些孩子们的事?”他们的潜台词也许是,儿童文学是“小儿科”的,是被忽视的。可是,你不知道,和儿童文学打交道日子越长,越能体会到这件事的好处。可以永葆年轻的心态啊,可以重新返回年少时光啊,这些都是,还有一样好处是我最痴迷的能用我的成长经验让今天的孩子比我当年过得更好,少一点痛苦迷茫、孤单无助,多一点温暖陪伴、美好体验。

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

殷健灵

2009年1月上海

后记

曹文轩:你的写作,显然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范畴,你是怎样来定位你的写作的?

殷健灵:我对“儿童文学”的定义是有些困惑的,难道只有那些专门写给儿童和少年看的文学才能被称作儿童文学吗?安徒生童话一直被看作是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安徒生并不是专为孩子写作的。他有很多作品只有大人才能体味其中的深意,而孩子也能在阅读中获得另一种显在的关感。

在很长时间里,我都不太清楚是否需要对儿童文学的题材和表述方式作种种限定。人们肯定了它的纯洁性、娱乐性等特点,那些不单纯,甚至肮脏、丑陋的东西能否进入到儿童文学里面来?关键是,我们的儿童和少年,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阅读?

一些问题的答案是慢慢显现出来的。接触了很多爱读书的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阅读范围常常令我惊讶,其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在我的估计之上,除了文学,还涉及哲学、心理、艺术、社会学等领域。《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彼得.潘》、《长袜子皮皮》之类,几乎只能算他们的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读物。而我们认为适合他们阅读的儿童文学,却常常使他们感到无法解渴。这是一种尴尬的错位。

在这方面,我没有严谨的理论思考。我只是凭直觉,觉得与其对儿童文学做限定,不如轻松地去除一些框框,这些框框是作家自己圈囿自己的。我看了你的很多作品,比如引起广泛影响的《草房子》、《根鸟》等,也是在整个“文学”的范畴里来做文章,而没有局限在所谓的“儿童文学”里。结果却是获得了那么多少年读者的感动与喝彩。

不过,以上都是就少年文学而言的。对幼儿文学和给小学生看的文学,则是必须讲些“规则”的。相比之下,幼儿文学更难写,要做到既浅显奇趣,又隽永深刻,是比较高的艺术境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勇气尝试。所以仍然在写成长文学,它界于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之间,是比较狭窄却又无限宽广的一条路子。

……

曹文轩:但我是经常性地在怀疑我的写作。说心里话,我有点儿吃不消当下的文学时尚了。你看,人家都在那里往死里追求思想的深刻,而你还在这里不识时务地谈什么诗性,谈什么美感。中国人疯掉了吗,怎么一说到’“美”这个字眼,就觉得矫情呢?文学将祖先创造的那么好看的文字用来写什么?写厕所,写浓痰,写蒜臭,写脚气,写窥阴,写各种各样的猥琐之物象,之事情。好像只有这些东西才是与深刻、真实、真诚联系在一起的。在这样一个语境中,我时常觉得自己孤单,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浅薄。有时有一种冲动想深刻一把的冲动。我知道,那种所谓的深刻藏在哪里藏在污垢里,藏在腐烂里,藏在无耻里。我对中国文坛的这样一种心态百思不解。一个民族的文学居然将那样大的篇幅交给恶俗,一些人并因此而被认为是作家出色的作家,对此我一直不能从理论上证明它的合理性……我认为情调是一个来得比情节更重要的东西,你是否也这样认为呢?

殷健灵:情调大概比情节更高级,情节只能满足人浅层次的阅读审美需要,而情调却可以深层次地陶冶人的性情。

曹文轩:如果你的少女心理小说在触及本来状态时不有所舍弃和有所保留的话我的意思是说:更加大胆地显示的话,是否会给作品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产生更大的影响?我很想知道你在这个领域中最终到底走多远。

殷健灵: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仔细想过。写作时我的确是有所保留的,因此仍旧是那种比较温婉的调子。我的弱点是缺少直面“残忍”的勇气。在某种程度上,心态仍旧保留在过去的少女期,与其说无法直面,不如说是不忍直面。现在,我已经有了一些变化,这和我自己的阅历增加有关。其实,写作的路子也一直在调整,不单在这个领域,我希望自己的写作和自己的年龄一起成长,逐渐地丰厚起来。

内容摘要:

  《千万个明天》是殷健灵2009年最新奉献的小说佳作。小说以不同寻常的开头展开了一个错综复杂、丰富而感性的成长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短短一年间,却向读者展示了非常丰富的寓意和内涵:无常人生中的错失与坚守、无望与希望、无奈与承受、爱与痛、逃避与担当……都尽在其中。  希望她的故事能深入到读者的心里面。在失落的时候,被伤害、甚至被撕碎的时候,故事能够重新塑造你。  《千万个明天》是殷健灵2009年最新奉献的小说佳作。  暑假,初一女生海瑟薇和父母一起来到泰国攀牙海湾度假。但是,美好的假期却因父亲的离奇消失而中断……小说以不同寻常的开头展开了一个错综复杂、丰富而感性的成长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短短一年间,却向读者展示了非常丰富的寓意和内涵:无常人生中的错失与坚守、无望与希望、无奈与承受、爱与痛、逃避与担当、拯救和自我拯救……  小说语言凝练清新,格调高远明快。境界阔大丰厚,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作者简介】  殷健灵,知名儿童文学女作家。法学学士,文学硕士。18岁发表处女作,以青少年文学作品为主。出版有诗集《盛开的心情》,散文集《纯真季节》《临界情感》《记得那年花下》,中篇小说集《青春密码》,长篇小说《玻璃鸟》《哭泣精灵》《月亮茶馆里的童年》《纸人》《轮子上的麦小麦》,纪实文学集《热点女人》以及作品集《殷健灵少女物语》等。  曾获“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等奖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千万个明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殷健灵“温暖”系列丛书
9787534646478
如需购买下载《千万个明天》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12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千万个明天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9.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