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封面图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美) 波兹曼 (Postman,N.) ,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6.0

书籍简介:

在这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淹没在娱乐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并且,作者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具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性的论题:童年在消逝。

书籍目录:

前言

娱乐至死

第一章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躲躲猫的世界

第六章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好……现在”

第八章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童年的消逝

第一章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童年的旅程

第五章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在《娱乐至死》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一份精彩、有力、重要且难以辩驳的控诉书。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年》中预占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肯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人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了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的批评。波兹曼出版过的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你所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一种保存的活动》、《如何看电视》等,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译者简介:章艳,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博士生,曾发表、出版论文译著数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3383863
如需购买下载《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桂林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328 印数 10300

书籍信息归属: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06 的主题关于 大众传播-传播媒介-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