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封面图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

伍学进,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0.0

书籍简介:

本专著以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宜居性为选题,研究的内容范围包括六个方面:城市的本质与城市宜居性关系研究、西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流变与升华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背景研究、街道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研究、城市绿地与社区的宜居性研究以及城市广场与社区的宜居性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框架与关键问题

1.3.1 基本框架

1.3.2 关键问题

第二章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解析

2.1 城市与城市化

2.1.1 城市

2.1.2 城市化

2.2 城市环境与城市空间

2.2.1 城市环境

2.2.2 城市空间

2.3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

2.3.1 城市公共空间的含义

2.3.2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的区别

2.3.3 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2.3.4 社区感与城市社区公共空间

2.4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宜居性

2.4.1 宜居性是城市的本质特征之一

2.4.2 城市宜居性的基本特征

2.4.3 城市宜居性的基本标准

2.4.4 城市宜居性发展的主要趋势

2.4.5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的内涵

小结

第三章 西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流变与升华

3.1 西方古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1.1 古希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3.1.2 古罗马城的伟大与“罗马病”

3.1.3 巴洛克风格

3.2 西方近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2.1 思想起源

3.2.2 霍华德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2.3 盖迪斯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3 西方现代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3.1 思想起源

3.3.2 柯布西耶和《雅典宪章》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3.3 “邻里单元”和“拉德本”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3.4 “广亩城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3.5 “有机疏散理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4 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4.1 思想起源

3.4.2 社区宜居性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4.3 新城市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4.4 精明增长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3.5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升华

3.5.1 现代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价值取向

3.5.2 后现代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价值升华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研究的背景

4.1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历史演变

4.1.1 我国古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

4.1.2 1979年之前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

4.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我国遍地开花

4.1.4 2000年以来,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显现端倪

4.2 研究的基本现状与代表性成果

4.2.1 研究的基本现状

4.2.2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小结

第五章 街道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

5.1 街道的历史

5.1.1 前汽车时代的街道

5.1.2 汽车时代的街道

5.2 街道宜居性的基本理论

5.2.1 街道中心理论

5.2.2 街道多样性理论

5.2.3 街道行为理论

5.3 宜居性窄街道、小街区系统

5.3.1 窄街道、小街区向宽街道、大街区的演变

5.3.2 宽街道、大街区向窄街道、小街区的回归

5.3.3 宜居性窄街道、小街区系统的基本内涵

5.4 创建宜居性窄街道、小街区系统的策略

5.4.1 修订相关法规

5.4.2 设计建设复合型功能社区

5.4.3 融合不同时代、不同档次的建筑

5.4.4 允许适度高密度的人口和适度高容积率的建筑

小结

第六章 城市绿地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

6.1 城市绿地简史

6.2 相关概念与城市绿地分类

6.2.1 城市绿地的相关概念

6.2.2 城市绿地的分类

6.3 理论基础

6.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

6.3.2 景观生态规划理论

6.3.3 城市绿带、绿径理论

6.4 城市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

6.4.1 缓解热岛效应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

6.4.2 净化大气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

6.4.3 市民休闲娱乐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

6.4.4 防灾避难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

6.4.5 维持生物多样性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

6.5 城市绿地非宜居性的主要表现及改进策略

6.5.1 城市绿地非宜居性的主要表现

6.5.2 城市绿地的宜居性规划策略

小结

第七章 城市广场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

7.1 城市广场的含义与分类

7.1.1 城市广场的含义

7.1.2 城市广场的分类

7.2 城市广场的产生与演变

7.2.1 城市广场的产生

7.2.2 城市广场发展演变的突出特点

7.2.3 现代城市广场宜居性的主要理论基础

7.3 当前我国城市广场的基本现状

7.3.1 规划定点缺少公众参与

7.3.2 规模尺度脱离现实需求

7.3.3 建筑设计忽略人性特点

7.3.4 建筑风格没有地域特色

7.4 我国城市广场规划建设的宜居性思考

7.4.1 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

7.4.2 让公众参与成为城市广场规划思想的重要源泉

7.4.3 规划设计师队伍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7.4.4 不同规划与设计理念从空集向交集转变

小结

第八章 案例分析:荆州市胜利街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8.1 基本概况

8.2 公共空间规划的宜居性分析

8.2.1 指导思想符合宜居性理念

8.2.2 前期准备充分,为规划的宜居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8.2.3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规划体现了宜居性内涵

8.3 公共空间规划的非宜居性分析及改进策略探讨

8.3.1 公共空间规划的非宜居性分析

8.3.2 公共空间规划改进策略的探讨

小结

主要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以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宜居性为选题,研究的内容范围包括六个方面:城市的本质与城市宜居性关系研究、西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流变与升华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背景研究、街道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研究、城市绿地与社区的宜居性研究以及城市广场与社区的宜居性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366061
如需购买下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17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是科学出版社于2013.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984.11 的主题关于 社区-城市空间-公共空间-空间规划-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