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封面图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

易延友,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9.0

书籍简介:

本书以英美证据规则为切入点,以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为基本线索,试图站在比较成熟的英美法系证据规则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以求得对证据法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基本命题、理论体系的完整精确的答案。本书志在将证据法学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学术品格的独立的法学学科来建设;首次以学科独立为目标,探讨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使之具备独立的学科地位和品味。虽然我国还没有一部证据法法典,但证据法学的研究在我国却已是炙手可热。本书可以作为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参考读物。

作者介绍:

易延友,湖南省黔阳县(今洪江市)人。1992年至2002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英国华威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并兼任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出版有专著《沉默的自由》、《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两部、教材《刑

书籍目录:

上篇 原理论 第一章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观察与反思 引言 一、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简史 二、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三、研究资料的确定与处理 四、研究对象显示的问题 五、方法论训练的缺乏与学术能力的有限 六、他山之石:英美的经验与成就 七、证据法学研究前瞻 结语 第二章 英美证据法的历史与哲学考察 引言 一、英美证据法的起源 二、当代英美证据法的主要内容

上篇 原理论 第一章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观察与反思 引言 一、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简史 二、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三、研究资料的确定与处理 四、研究对象显示的问题 五、方法论训练的缺乏与学术能力的有限 六、他山之石:英美的经验与成就 七、证据法学研究前瞻 结语 第二章 英美证据法的历史与哲学考察 引言 一、英美证据法的起源 二、当代英美证据法的主要内容 三、英美证据法的形成机理 四、英美证据法的诉讼功能 五、英美证据法的未来 结语 第三章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其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引言 一、证据规则法典化的历史渊源 二、可采性:《联邦证据规则》的基本内容 三、形式化与理性化:《联邦证据规则》的精彩呈现 四、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实际影响 五、我国证据立法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六、证据规则法典化之路径选择 结语 中篇 可采性 第四章 证据可采性中的关联性要件——以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为分析对象 引言 一、关联性的定义 二、关联性与可采性之关系 三、基于公正和效率排除关联证据 四、附条件关联性与附条件可采性 五、有限关联性与有限可采性 六、关联性和可采性判断的基本原则 七、关联性规则运用的困难 结语 第五章 特免权规则:美国的制度与实践——兼论特免权规则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及中国语境下特免权规则的确立 引言 一、作证义务观念与特免权豁免制度 二、反对自我归罪的特免权 三、婚姻家庭特免权 四、职业特免权 五、政府特免权 六、特免权规则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两大法系特免权规则之比较 七、特免权规则与我国相应制度之比较 结语 第六章 证人作证的一般规则及对证人证言的诘问与弹劾 引言 一、证人资格 二、证人的作证能力及证言范围 三、证人可信度的加强 四、用于唤醒记忆的记录 五、诘问证人的形式 六、对证人可信度的弹劾 结语 第七章 英美专家证言制度及其面临的挑战 引言 一、专家领域与常识领域的界线 二、专家所持理论的可靠性要求 三、专家证人的资格要求 四、专家意见的形成基础 五、关于最终事实的意见 六、法庭任命的专家证人 七、对专家证言制度的批评与反思 结语 第八章 传闻法则:历史、规则、原理与发展趋势——兼对我国“传闻法则移植论”之探讨 引言 一、传闻法则之历史溯源 二、传闻的排除及其基本原理 三、传闻的豁免与例外 四、传闻排除法则面临的批评及其发展趋势 五、对我国传闻法则移植的讨论 结语 第九章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引言 一、纯粹品格证据的排除法则 二、不纯粹品格证据的排除法则 三、原则上具有可采性的品格证据 四、品格的证明方法 五、品格证据排除法则的政策考量 六、品格证据排除法则的历史、宗教与哲学诠释 结语 下篇 证明论 第十章 英美法上证明责任的分配 引言 一、说服责任与提证责任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三、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理论 四、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五、常见推定与具体的证明责任 结语 第十一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证明标准——以盖然性为中心 引言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与内涵 二、证明标准的表述 三、证明标准与盖然性 四、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证明标准之比较 五、我国诉讼中证明标准问题之探讨 结语 第十二章 英美证据法上的司法认知——兼与我国司法认知制度之比较 引言 一、司法认知的基本含义 二、司法认知的效力模式 三、允许司法认知的具体事项 四、司法认知与个人知识 五、司法认知中的程序性事项 六、我国有关司法认知的规定及其辨析 结语:走向统一的证据法典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首次以学科独立为目标,提出了证据法学应当与自然科学和法学其他学科分野的观点,使证据法学能够走出自然科学和其他部门法学的阴影,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上述立场,本书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首次对英美证据规则及其背后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深刻的剖析和深入的探讨。在这些基础上,本书表达了对中国有关证据立法和证据规则移植的关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元照法学文库
9787301172650
如需购买下载《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13装帧平装
页数 1 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5.130.1 的主题关于 证据-法的理论-研究-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