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西传史论
唐诗西传史论封面图

唐诗西传史论

江岚,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5.0

书籍简介:

本书梳理了唐诗是如何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迥异于中国的异域,究竟是怎样跨越种种障碍,从被单纯译介走向被专门研究的过程。作者通过追溯英译唐诗的起源,系统检视了众位主要译介者的成果,在客观评价译家们对唐诗西渐进程的历史贡献的同时,寻绎出唐诗西传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并探析其阶段性成因与特征。

作者介绍:

江岚,祖籍福建永定。美国里海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苏州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博士。现执教于美国威廉·柏特森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与师资培养;中国古典文学英译与传播。

书籍目录:

代前言:跨文化视野中的唐诗传播与接收

导论

上篇 唐诗西传起步阶段史论

第一章 唐诗西传起步阶段的历史背景及特色

第一节 欧洲汉学研究的确立与唐诗英译的萌动

第二节 英国汉学研究的发展与唐诗英译的发轫

第三节 美国汉学研究的兴起与唐诗英译的发轫

第四节 唐诗西传起步阶段的特点

第二章 起步阶段主要文本探究

第一节 被错误定位的英译唐诗文本

第二节 英译唐诗的尝试文本

第三节 英译唐诗的专门文本

第三章 翟理斯的汉学研究与英译唐诗

第一节 《古今诗选》中译介的唐诗

第二节 《中国文学史》中对唐诗的总体评述和译介

第三节 《古文选珍》中的唐诗译介和唐代诗人介绍

第四节 对翟理斯学术贡献的评价

第四章 其他早期英、美汉学家与唐诗译介

第一节 爱德华·帕克(庄延龄)的英译唐诗

第二节 约瑟夫·艾约瑟的李白译介

第三节 威廉·马丁(丁韪良)的英译唐诗

第四节 对庄延龄、艾约瑟和丁韪良的学术评价

第五章 克莱默一班与唐诗西传

第一节 克莱默一班其人

第二节 《长恨歌及其他》及其中的唐诗译介

第三节 《玉琵琶》中的唐诗译介和唐代诗人介绍

第四节 《宫灯的飨宴》中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理解

第五节 对克莱默一班唐诗重译的学术评价

第六章 阿瑟·韦利的英译唐诗及诗人专门研究

第一节 《中国诗选》中的唐诗译介

第二节 《汉诗170首》中的唐诗译介

第三节 《汉诗增译》与韦利的白居易专门研究

第四节 韦利的李白专门译介

第五节 对韦利唐诗研究的学术评价

第七章 弗莱彻的唐诗专门译介

第一节 《英译唐诗选》和《续集》的内容

第二节 弗莱彻英译唐诗的特色

第三节 弗莱彻英译唐诗中的误读

第四节 对弗莱彻学术贡献的评价

下篇 唐诗西传发展阶段史论

第八章 唐诗西传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和特色

第一节 美国文化界关注、吸收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 “新诗运动”与美国唐诗译介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节 唐诗西传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九章 美国对欧洲唐诗译介的继承

第一节 俞第德和《白玉诗书》(Le Livrede Jade)

第二节 淮德尔和《中国歌辞》

第十章 英译诗歌选本中的唐诗

第一节 马瑟斯的爱情主题选译

第二节 法兰西的名家译诗编选

……

内容摘要:

唐诗,是唐代文明重要的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在唐文明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唐诗是否得到传播了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绝对的肯定和否定都未必正确,因为在东亚和邻邦的情况和在中东、在阿拉伯世界,在东罗马帝国及西亚地中海诸国的情况差异绝大。根据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以及所发掘的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料表明,唐代中国与东亚和周边国家的交流是深度的,在这种深度的交流中,唐诗也成为被传播和接收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中亚以远地区,由于距离遥远,交通不便,交流的频度已经大为降低,语言文化的阻隔更使得那些遥远国度的人们无法将唐诗转译。在七至九世纪阿拉伯人笔涉中国的三种著作,即署名苏烈曼的《苏烈曼游记》、伊本·考尔大贝的《道程及郡国志》和伊本·罗斯德的《阿尔阿拉克阿尔那非撒》中,我们没有发现唐诗传播的屐痕。虽然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们称赞唐代中国是一个“更美丽,更令人向往的地方”,但他们所接受得更多的是可以直接感知的物质文明和交通行旅状况。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唐诗西传史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列国汉学史书系
9787507742428
如需购买下载《唐诗西传史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学苑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6装帧平装
页数 326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唐诗西传史论是学苑出版社于2013.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唐诗-传播学-研究-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