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之歌
云雀之歌封面图

云雀之歌

(美) 凯瑟, 著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描写一个出生于美国普通家庭的女孩子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名艺术家的过程。

书籍目录:

威拉.凯瑟与《云雀之歌》

第一部童年的朋友

第二部云雀之歌

第三部无聊的面孔

第四部古老的民族

第五部阿奇医生的冒险

第六部西娅.克朗伯格

尾声

前言

威拉.凯瑟(WillaCather,1873-1947)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她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牧场上,9岁时随父母迁居西部的内布拉斯加州韦伯斯特县。凯瑟少年时曾立志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从15岁到19岁的4年问,她一直蓄短发,着男装,并把自己的名字写成Willam(威廉)。中学毕业后她的兴趣转向文学。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就读期间,先后学习了希腊语、拉丁语、古英语、法语、德语以及古典文学、历史、哲学、修辞和新闻等课程。大学毕业后,她曾辗转于林肯市、匹兹堡和纽约,先后在《林肯信使报》、《家庭》月刊、《导报》和《麦克卢尔》杂志当记者和编辑(在匹兹堡期间,她曾在中学教过拉丁语),与此同时她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和评论。1912年,她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历山大之桥》(AlexandersBridge),这部以伦敦为背景的小说并未获得她期盼的成功。其后她听从朋友莎拉.奥恩.朱厄特的劝导,决定以自幼熟悉的西部边疆生活为题材,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为此她辞去了编辑职务潜心写作,在几年间便写出了奠定了她文学地位的3部长篇小说:《啊,拓荒者!》(Oh,Pioneers!1913)、《云雀之歌》(TheSongoftheLark,1915)和《我的安东妮亚》(MyAntonia,1918)。

威拉.凯瑟从事过新闻和教育工作,去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对于她来说,边地风光和那些开垦荒地的移民留给她的印象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这是足以让她受用一生的创作的源泉。她把自己对欧洲文化的理解交织在描绘美洲荒原的作品中,她的小说展示了垦荒的移民们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从《啊,拓荒者!》开始,威拉.凯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也就是说,她的歌与自己的嗓音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和谐。《啊,拓荒者!》第一次从正面写边疆题材。小说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是移民的女儿,她以勇敢和毅力战胜了生活中的不幸和灾难。这本书,凯瑟写得得心应手,因为她汲取的是记忆和感情,这是属于她自己的小说。这部作品的题材并没有什么新颖别致的地方,因为从1823年开始,移民征服荒原的故事就已成为以美国开垦为背景的小说的共同主题。但是,从来没有哪一个美国作家以如此严肃的态度把生活在内布拉斯加的移民的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因为当时的内布拉斯加一直被当作荒蛮之地,那里发生的故事,是不会受到那些有着良好教养的作家的重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啊,拓荒者!》的主题是有着特殊意义的。随后的《云雀之歌》又承续了这样的主题,并将它进一步深化。

《云雀之歌》于1915年10月由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出版。小说一问世便得到评论界一致好评。著名评论家门肯(H.L.Mencken)当时就宣称:“现在凯瑟小姐已明确无误地步入了那一小批必须被认真评价的美国小说家之列。”同《啊,拓荒者!》一样,《云雀之歌》开篇时的故事背景仍是西部(只不过凯瑟把内布拉斯加改成了科罗拉多),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祖籍瑞典的美国女孩,一个具有天赋但却缺乏机会的女孩。不过她这次面对的不仅是无情的土地,成功的定义也不像《啊,拓荒者!》中那么单纯。现在生存的问题中已渗入了文化问题,在对物质的追求中已融入了对精神的追求。正如凯瑟自己所言,《云雀之歌》写的是“一位年轻姑娘对某种美好事物的认识”过程。女主人公西娅从一个偏僻小镇的普通女孩成长为一名杰出艺术家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一代美国移民在没有文化传统和艺术背景的环境中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自我的过程。西娅的成长道路与在她之前的亚历山德拉和在她之后的安东尼娅(《我的安东妮亚》)有所不同,但她们都是美国第二代移民的佼佼者。她们都吸收并延续了欧洲的文化传统,但同时又都具有新大陆人的质朴清新。她们都演绎了一个成功的故事,都反映了美国人经历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云雀之歌》是威拉.凯瑟最长的一部小说,亦是她最具自传性的一部小说。凯瑟走的是一条忠于生活、忠于艺术的创作道路。她认为小说“必须从喧腾闪亮的现实之流中筛选出永恒的艺术材料”。她后期主张写“不带家具的小说”,反对叠床架屋的细节描写。根据这一主张,她认为《云雀之歌》本该只写西娅“向前奋斗”的过程,不该写她事业成功后的故事。但对21世纪的读者来说,女主人公的奋斗过程固然引人入胜,可她成功之后的境况却能发人深省。

凯瑟一生写了10余部长篇小说,其中大部分都成了经典读物。曾获普利策奖的《我们中的一个》(OneofOurs,1922)写一个农场青年对信仰的迷惘、探索和追求;《一个迷途的女人》(ALostLady,1923)写一个实业家的妻子被投机商引诱而走向堕落;《教授之家》(TheProfessorsHouse,1925)写一名历史教授鄙视其崇拜金钱的家人并向往古代人的淳朴生活;《大主教之死》(DeathComesfortheArehbiship,1927)歌颂了在印第安人中传教的天主教神父的献身精神;《莎菲拉与女奴》(SapphiraandtheSlaveGirl,1940)则描述了南北战争以前一名白人妇女帮助一个女黑奴逃往加拿大的高尚行为。

凯瑟并非一名激进的社会批评家,但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崇拜物质的现代社会之不满,表露了她对往昔淳朴生活的向往。她的作品结构匀称,节奏舒缓,文字优美,既有史诗般的庄重又有抒情诗般的悠扬。在各种现代文学流派风行一时之后,当今的美国评论界认为凯瑟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斯坦福大学文学教授华莱士.斯特格纳(WallaceStegner)说:“除了威拉.凯瑟,美国文坛上还没有第二位作家以如许深切的感情、抒情诗般的恋旧情怀和坚定的理解,写出美国人经历中最重要的一环。”著名批评家麦克斯威尔.盖斯马尔(MaxwellGeismar)则称凯瑟是“不断物质化的文明中一个精神美的捍卫者”。

内容摘要:

  《云雀之歌》是威拉.凯瑟最长的一部小说,亦是她最具自传性的一部小说。《云雀之歌》写的是“一位年轻姑娘对某种美好事物的认识”过程。女主人公西娅从一个偏僻小镇的普通女孩成长为一名杰出艺术家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一代美国移民在没有文化传统和艺术背景的环境中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自我的过程。  《云雀之歌》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威拉.凯瑟(WillaCather,1873-1947)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西娅.克朗伯格是一名祖籍瑞典的移民女孩。她清纯可爱,具有音乐天赋,不幸的是,她生活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缺乏实现其“美国梦”的条件和机会。但她对美的向往就像爱听云雀鸣唱一样出自天性,这使她终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勇敢地面对人生,像云雀一样振翅高飞,在恋人的帮助下离开小镇去学习音乐,最后成了一名歌唱艺术家,成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一颗耀眼的明星。  凯瑟的小说主题深刻,结构匀称,笔触细腻,文字优美,有抒情诗一般的悠扬韵味。在各种现代流派风行一时之后,当今的美国评论界认为,凯瑟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云雀之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234703
如需购买下载《云雀之歌》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三峡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云雀之歌是中国三峡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美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