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封面图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周春山,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7.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城市结构与形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注重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的问题。本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与方法,包括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概念、研究进展与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西方国家的城市结构与形态,分别探讨了农业时代、工业化、郊区化、逆城市化下的城市结构与形态的形成。第三部分中国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演变,分别探讨了古代、近代与现代城市结构与形态的特点,第四部分以知识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未来。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城市的本质

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

三、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周期

五、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着眼点

第二节国内外城市结构与形态研究进展

一、国外城市结构与形态研究进展

二、中国城市结构与形态研究现状

三、中国城市结构与形态研究展望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理论

第一节城市范围的界定

一、国外都市区的界定

二、中国都市区的界定

三、都市区地域构成

第二节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理论

一、人文生态学理论

二、城市土地交易和利用的理论

三、城市人口密度模型

四、城市内部功能结构模型

五、聚落网络理论

六、城市内部空间扩散理论

第二部分西方国家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演变

第三章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居民点的形成

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集市的形成

三、第三次劳动大分工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结构与形态

一、古代城市发展

二、中世纪城市发展

三、农业经济时代城市结构模式总结

第四章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城市的发展与结构形态

一、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发展

二、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城市结构形态的主要思想

一、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二、田园城市

三、工业城市

四、带形城市

五、广亩城市与光辉城市

六、有机疏散理论

第五章工业化后期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郊区化

一、郊区化的含义

二、郊区化的动力机制

三、郊区化的类型

四、郊区化的影响

第二节绿带控制

一、大伦敦的“圈一带”模式

二、绿带控制的实践与发展

第三节新城建设

一、早期的新城建设

二、“反磁力吸引”体系下的新城建设

三、“平衡法则”下的新城建设

四、新城建设的影响

第四节轴线发展

一、交通轴向拓展

二、线性带状发展

第五节城镇集聚

一、莱茵一鲁尔集聚区

二、兰斯塔德城市群

第六节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一、功能分化与分级结构

二、分区平衡与结构单元

三、多中心结构

四、大都市区结构

第六章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逆城市化

一、逆城市化的含义和表现

二、逆城市化的背景和解释

三、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第二节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一、内城衰退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三、中产阶级回流与再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一、城市蔓延

二、边缘城市

三、新规划主义

第四节大都市连绵带

一、大都市区的发展

二、大都市连绵带

第三部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变

第七章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阶段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时期

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充分发育阶段

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结构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城市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中国古代城市结构与形态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

第一节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结构形态

一、中国近代城市发展

二、中国近代城市内部形态与结构特征

第二节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模型

一、麦吉模式

二、“多区组合”模式

第九章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变

第一节计划经济与城市结构形态

一、计划经济与城市发展

二、城市建设与空间增长特点

第二节计划经济下的城市结构与形态模式

一、圈层模式

二、功能分区模式

三、综合模式

第十章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变

第一节经济转型与城市发展

一、经济转型

二、城市发展过程

三、城市发展特点

第二节转型时期城市空间增长特点

一、新型城市空间要素的出现

二、转型期城市空间扩展方式

第三节转型时期城市结构与形态模式

一、转型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

二、转型期城市结构与形态模式

第四部分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未来发展

第十一章信息社会与未来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第一节信息社会及其特征

一、信息社会

二、信息社会的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影响

一、城市产业变化的影响

二、城市功能变更的影响

三、城市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的总体趋势

二、未来城市的主要聚落模型

第十二章生态化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变趋势

第一节生态城市及其思想理论

一、生态城市

二、早期生态城市的主要思想理论

三、现代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生态化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一、生态城市的景观要素

二、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一般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技术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政治与政策

五、其他因素

第二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社会问题

四、安全问题

第三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二、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从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系统地分析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发展的过程与特点,并对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变给予关注;力求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使本书具有中国特色。尽可能多地吸收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思想与成果;加强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理论分析与模型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性的概念与理论、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演变、从信息化、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未来发展。  本书分4个部分共13章,系统讲述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一部分是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概念、研究进展以及城市范围的界定,总结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相关理论体系;第二部分是西方国家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演变,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农业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后期以及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第三部分是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变,按照时间顺序总结了中国古代、近代、计划经济时期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第四部分是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未来发展,探讨了信息化、生态化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变趋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等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城市规划、国土规划、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与科研人员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199409
如需购买下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7.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是科学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984.1 的主题关于 城市空间-空间结构-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