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科学方法
作物科学方法封面图

作物科学方法

樊龙江, 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作物科学方法的演进、前沿和发展趋势为主线,立足中观、兼顾宏观和微观,归纳总结了作物科学的共性方法,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栽培耕作的特征方法,初步形成了作物科学方法体系,为作物科技创新提供科学方法支撑。

书籍目录:

总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作物科学方法的概念和范畴

一、作物科学方法的概念

二、作物科学方法的范畴

第二节 作物科学方法的形成

一、作物科学的产生

二、传统作物科学方法的形成

三、现代作物科学方法的形成

第三节 作物科学方法的作用

一、作物科学方法对作物生产的贡献

二、作物科学方法对作物科学的贡献

三、方法创新推动作物科学方法发展

第二章 作物科学的共性方法

第一节 生物进化论

一、生物进化论基本内容

二、生物进化论的应用

第二节 遗传学

一、遗传学基本内容

二、遗传学的应用

第三节 生态学

一、生态学基本内容

二、生态学的应用

第四节 土壤学

一、土壤学方法基本内容

二、土壤学的应用

第五节 气候气象学

一、气候气象学基本内容

二、气候气象学的应用

第三章 作物种质资源方法

第一节 作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一、作物种质资源的界定

二、作物种质资源的作用

三、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种质资源方法演进与基本规律

一、作物种质资源方法的演进

二、作物种质资源方法演进的规律

第三节 现代科学方法创新对作物种质资源方法的影响

一、保护生物学——低温保存技术与种质保存

二、作物信息学一一信息技术与种质管理

三、分子生物学——分子鉴定与基因挖掘

第四节 作物种质资源方法案例分析

一、资源保护: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二、资源利用和创新:“繁六”及其衍生系在小麦育种的应用

第五节 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领域发展趋势预测及其前沿方法

一、多种保存技术的集成方法

二、基于表型组学的种质资源利用方法

三、基于基因组学的种质资源利用方法

四、多种技术集成的种质创新方法

第四章 作物遗传育种方法

第一节 作物遗传育种的概念

一、作物遗传育种的界定

二、作物遗传育种的作用

三、作物遗传育种方法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遗传育种方法的演进与基本规律

一、育种主要方法及其演进

二、育种方法改进基本规律

第三节 现代科学方法创新对遗传育种方法的影响

一、现代工程技术对育种方法的影响

二、生物统计技术对育种方法的影响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育种方法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对育种方法的影响

第四节 遗传育种方法案例分析

一、小麦细胞工程育种

二、玉米杂交优势利用育种

第五节 遗传育种领域发展趋势的预测及其前沿方法

一、转基因育种

二、分子设计育种

三、技术集成一一常规与分子育种方法的结合

第五章 作物栽培耕作方法

第一节 作物栽培耕作的概念

一、作物栽培耕作的界定

二、作物栽培耕作的作用

三、作物栽培耕作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栽培耕作方法演进与基本规律

一、作物栽培耕作方法演进

二、作物栽培与耕作方法演进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作物栽培耕作方法重大变革案例剖析和启示

一、地膜覆盖

二、化学调控

三、工程设施

第四节 作物栽培耕作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物栽培耕作新方法

二、精准栽培

三、设施栽培

四、技术集成——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农业科学方法丛书:作物科学方法》是在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重点研究课题“作物科学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凝练而成。全书共5章,系统总结了生物进化论、遗传学、生态学、土壤学、气候气象学等与作物科学密切相关学科的共性方法,论述了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耕作方法演进与基本规律以及现代科学方法创新对作物科学方法的影响,剖析了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耕作方法典型案例,并预测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耕作领域发展趋势及前沿方法。
《农业科学方法丛书:作物科学方法》可供从事作物科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作物科学方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农业科学方法丛书
9787030324054
如需购买下载《作物科学方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精装
页数 21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作物科学方法是科学出版社于2011.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S3-03 的主题关于 作物-农业科学-科学方法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