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风筝封面图

风筝

孔德平, 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2.8

书籍简介:

本书从历史制作,放飞,流派,名家名品入手介绍风筝。

书籍目录:

前言

一、史述篇

1.风筝的起源一木鸢说

(1)风筝起源(一)

(2)鲁班木鹊探妻竟丧父

2.风筝的起源纸鸢说

(1)风筝起源(二)

(2)四面楚歌源纸鸢

3.特殊的飞行

南北朝时期的风攀

(1)南北朝风筝

(2)死囚飞鸱获生

4.从军事到娱乐

唐五代时期的风筝

(1)唐代风筝

(2)节度使反叛围临洺

纸风鸢传信求救兵

5.放飞的流行

两宋时期的风答

(1)两宋时期风筝

(2)郭忠恕巧画风鸢图

6.放飞依然流行

辽金元时期的风筝

(1)辽金元风筝

(2)寻纸鸢巧遇妻

非衣梦解冤情

7.禁而不止明代的风筝

(1)明代风筝

(2)王古的火箭风筝

8.风筝的盛行

清代的风筝(一)

(1)清代风筝

(2)风筝误

9.“天半纸鸢”“新样巧”

清代的风筝(二)

清代风筝

10.“购选游人来去忙”

清代的风筝(三)

(1)清代风筝

(2)贾府姐妹放风筝

11.曹雪芹与风筝

(1)曹雪芹与风筝

(2)曹雪芹放风筝

12.现代风筝(一)

(1)现代风筝

(2)风筝悔鲁迅与风筝

13.现代风筝(二)

(1)现代风筝

(2)“半缕轻丝一片心”

于立忱与郭沫老

二、制作篇

14.工具材料

所用工具、材料及其准备

15.绑扎

绑扎

16.裱糊

裱糊

17.彩绘

彩绘

18.拴线

拴线

三、放飞篇

19.放飞的原理

放飞原理

20.放飞的条件

放飞条件

21.放飞的方法

放飞方法

四、流派篇

22.雍容典雅的北京风筝

北京风筝

23.北京哈氏风筝

(1)哈氏风筝

(2)哈亦琦

24.北京曹氏风筝

(1)曹氏风筝

(2)《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发现

25.格调文雅的天津风筝

天津风筝

26.天津“风筝魏”

(1)“风筝魏”

(2)“抵羊”风筝

27.质朴淳厚的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

28.南通风筝

(1)南通风筝

(2)张良“飞鹞”戏妻女

29.广东风攀

广东风筝

30.台湾风筝

台湾风筝

31.西藏风筝

西藏风筝

32.哈魁明的“和合二仙"风筝

“和合二仙”风筝赏析

33.哈亦琦的“肥燕”、“彩蝶”风筝

“肥燕”、“彩蝶”风筝赏析

34.孔令民的“一团和气”风筝

“一团和气”风筝赏析

35.魏国秋与“送饭龙睛鱼”风筝

“送饭龙睛鱼”风筝赏析

36.马捷如的不对称风筝

马捷如风筝赏析

37.郭霄云的“美人”风筝和微型风筝

郭霄云风筝赏析

38.杨红卫的“老鼠娶亲”风筝

风筝“老鼠娶亲”赏析

39.郭文和父子的“六角板鹞”

风筝“六角板鹞”赏析

附录:历代题咏风筝诗选

前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

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

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目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

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利用,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多姿多彩;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日益显现出“和谐万邦”的魅力。

这一切,昭示了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已经悄然开始,一个以大繁荣、大发展为标志的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一场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正式开启。

越过高山,跨过险滩,蓦然回首积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慨叹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

保护遗产,反思历史,我们终于发现它们并非是前进的障碍、发展的负担,反而是精神的支撑、知识的宝藏,更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竭资源与永久动力。

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我们确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的唯一桥梁。我们与它相伴始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历时两年创意出版了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其目的是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承我们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文联极为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而且孙家正主席、胡振民副主席亲任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具体表现在为其特批立项,并保障出版书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将之确定为精品工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李舒东、宋建民、奚耀华、朱辉军、王利明等领导及张海君主任等堪称鞠躬尽瘁,编辑和作者们不计名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令我感动。

庚胜不才,却参与和见证了世纪之交启动中华文明复兴及其遗产保护的全部过程,还非常荣幸地担任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主编。这虽非我的能力与地位所及,却是我不可推辞的使命。

我所期待的是:通过这套丛书,中国的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如果因为这套丛书的问世而使国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由于这套丛书的存在使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全面、理性、准确、人文,我将感到非常愉悦。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这个时空不排斥古老,它秉持“推陈出新”。

这个时空不拒绝外来文明,亦主张“中为洋用”。

要么,御新时空如神骏;要么,被新时空所异化、吞没。

是为序。

2007年12月30日

(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内容摘要:

  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本书为“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之一。本书从历史、制作、放飞、流派、名家名品等入手介绍风筝,突出风筝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所展示的艺术美,同时又注重介绍风筝作为一种技艺所需的各种技术要求。  本书从历史、制作、放飞、流派、名家名品等入手介绍风筝,突出风筝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所展示的艺术美,同时又注重介绍风筝作为一种技艺所需的各种技术要求。让读者在欣赏、了解风筝的同时,还掌握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技巧。该书兼具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风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9787505957701
《风筝》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文联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风筝是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8.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528.6-49 的主题关于 风筝-中国-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