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子封面图

孔子

《图解天下名人丛书》编委会, 编

出版社: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年代:2009

定价:24.8

书籍简介:

孔子是中国的“圣人”,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孔子波谲困危的一生,并详尽介绍了他的思想主张。全书图文并茂,有助于形象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籍目录:

声名远扬

圣人出而黄河清

幼年孤苦

奉命成婚

初任小吏

慈母病逝

大志出仕

问礼于老聃

学乐于苌弘

鲁乱去齐

乐育英才

柳下惠与鲁男子

学琴于襄子

出仕为官

诛杀少正卯

夹谷会盟

周游列国

携高足离鲁

匡城被围

折返卫国

宋国遇险

孔子适郑

在陈三年

三度赴卫

过晋不入

陈蔡之厄

转往楚国

四度返卫

倦游归鲁

万世师表

制礼乐,作《春秋》

哲人枯萎

孔子的教育特色

孔子的中心思想“仁”

孔门弟子简介

孔子年表

前言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逝后葬于曲阜北郊的泗水边,即今日孔林。

据考证,孔子的祖先本是“成汤”后裔。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他的原配夫人施氏未能为其生育出一个健康的儿子,因此,叔梁纥晚年休妻,再娶了年轻的颜徵在,颜徵在即是孔子的母亲。孔子三岁时,其父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日益贫寒,其母将其交由外公抚养、教育。孔子天资聪颖,又极为谦虚好学,故学识日进。到青年时,孔子已经以博学知名于世,并开始广泛招收弟子,传授《诗》《书》《礼》《乐》等古代文化典籍。其后多年,孔子为求学布道而四处游走。

孔子51岁时回到鲁国做官,仅用短短数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方面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孔子杰出的执政才能让齐国备感威胁,为了挤走孔子,齐国向鲁国送上120匹良马和80位女乐,使鲁国国君鲁定公和大臣季桓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身系民生的孔子自然无法对此表示认同,遂携高足离鲁,开始周游列国。

他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诸侯国,并曾在卫国、陈国停留了较长时间。然而,他始终没有得到机会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也没有找到贤明的君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般只是被供养起来装点门面而已,并多次备受冷遇与迫害。

孔子率弟子在外游14年,于68岁时回到鲁国,鲁国新继位的国君鲁哀公对他礼遇有加,但依旧没有重用他。此时的孔子,已无心从政,只专心于教授门徒及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

孔子73岁时去世,众多弟子为他守孝3年甚或更长时间。在守孝期间,众弟子将孔子平时所讲的话经过讨论辩证,编成流芳百世的《论语》。

孔子在世时,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孔子的思想体系的中心思想是“仁”,“仁”的概念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它是读者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所在。“仁”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想达到“仁”的标准,就必须“克已复礼”,通过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不仅自己要在社会上取得自立,在事业上有所发展,还需要帮助别人做到这些。孔子的学生概括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与平等相待的人文精神。总的来说,孔子将“仁”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也是道德的总体。

孔子的思想兼有博大与朴实、内在与超越的特点,可以为身在浮尘之世的人们,揭示出人生的真谛与世间万物的内在“谜底”,使其能修其内,而安其外,在纷繁混乱的红尘中拥有一份真正的淡定与从容。

内容摘要: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这本人物传记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一生。主要供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借鉴。  善良、正直、优秀的名人是社会的精英、后人的楷模,他们的言行自有启迪世人之妙用。借鉴前人,借鉴历史,可推动文明进步。  本书是“图解天下名人丛书”之一。它介绍了我国古代圣人孔子的传奇人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孔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图解天下名人丛书
9787510012860
如需购买下载《孔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孔子是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09.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2-64 的主题关于 孔丘(前551~前479)-传记-画册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