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鲤鱼跳龙门
小鲤鱼跳龙门封面图

小鲤鱼跳龙门

金近, 著

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5.0

书籍简介:

《小鲤鱼跳龙门》是“中国童话大师系列·金近童话全集”的第三卷,收录了《小鲤鱼跳龙门》、《最受欢迎的小猫》、《大毛和小快腿》、《谢谢小花猫》、《小猫钓鱼》等12篇童话。这一卷也是名作荟萃,像《小鲤鱼跳龙门》、《小猫钓鱼》等,都曾经被拍成动画片,是金近先生也是中国童话史上的名篇。

书籍目录:

小鲤鱼跳龙门

最受欢迎的小猫

枣树和西瓜藤

大毛和小快腿

谢谢小花猫

小猫钓鱼

小鸭子学游水

小公鸡办好事

小喜鹊加加

会画图的鸟

猫妈妈的担心

小青蛙跳得高

好心的菊花

后记

后记

当这套金近童话全集出版时,已是纪念作者金近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了。

回顾这位老作家的一颗纯朴的童心,一颗对幼小的心灵充满美好憧憬的赤诚之心,他对童话创作的勤奋、用心,对儿童文学的关爱,几乎用了他毕生的精力。“文革”中,他失去创作的权利,他的童话被批为毒草,连童话这种形式也被否定。他坐“牛棚”,到农村劳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迎来改革开放新时代。他像获得新生,庆幸有了创作的大好环境,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从1978至1987的十年里,写下童话、文艺评论等百十余篇作品,可以说,这个集子里的近百篇童话,三分之二写于改革开放年代。

1987年“五一”过后,他突然脑溢血中风,经抢救,渐渐恢复,大家以为他已经慢慢好起来了。谁知两年后的七月,他再次脑溢血昏迷。这次病魔竞永远夺走了他火热的生命!

冰心老人在《哀悼金近》(《关于男人》)中说:“……写到此,我呜咽了,能写真正儿童文学的作家金近却不幸早逝了。……他是一个不但热爱儿童,而且理解儿童的作家,他写的作品,都是对小孩说的大白话。”

严文井先生说:“金近一心一意为少年儿童写作了一辈子,留下大量好作品,他的朴素、诚恳、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转化为他作品中的光辉,在孩子们的心中闪亮。他仍活在我们当中,还将继续活在未来的新人当中。”

是的,二十年后的今天,孩子们在他的作品中,能寻找到金近爷爷的影子。诚实、从贪玩不专心到专心钓鱼的猫弟弟和他的勤劳的猫姐姐、猫妈妈,勇敢向上的小鲤鱼,慈祥的鲤鱼奶奶,善良的燕子姐姐,爱做好事的小公鸡,小铁人,哈哈笑的小喜鹊……正像安徒生童话翻译家叶君健说的:“读完金近最后一篇童话《刁狐狸和傻狐狸》以后,我忽然又觉得金近还活在我们中间,我在这篇童话中又看到了他那生动活泼的语言,他那饶有风趣的故事,他那平易近人的讲述方式,好像他就在小朋友中间,用他那亲切的语词,在形容刁狐狸的傻和傻狐狸的聪明。”

这套书包含了金近先生从1937至1987五十年创作历程的近百篇(部)童话作品,可看到作者沿着“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追求童话的幻想与现实结合,体现不同时代的风彩,创造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他赞颂真善美,揭露鞭挞假丑恶。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富有儿童生活气息的,还是机智幽默、辛辣讽刺内容的,都以他质朴、自然的语言文字表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如《新年的前夜》、《小鲤鱼跳龙门》、《狐狸打猎人》、《红鬼脸壳》、《“好”人国》等。日本伊藤敬一先生在《关于金近》一文中说:“金近的童话不是把儿童世界与大人世界截然分开,他所描写的幻想世界绝不是超现实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依据儿童心理夸张想象而构成。”

金近在《童话中的幻想与美》中说:“写童话有了生活还不够,还需要有丰富的幻想和极度的夸张。”他认为:“‘美是童话的灵魂’,童话需要美,这种美是从童话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里产生的,而不是外加上去的。”

儿童文学评论家梅沙先生在评金近童话中写道:“半个世纪以来,金近一直默默又勤奋地饱蘸着感情汁水的笔,为稚嫩的孩子写作着。”“金近的童话,浸透了生活之露,具有鲜明的追求时代、贴近现实的特点,他说过:‘童话所要表现的,也是我们生活着的社会里的一切事情’。”“在那奇巧变幻甚至不无怪诞的影像的后边,我们能探寻到一定历史时代的脉息。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红鬼脸壳》、《‘好’人国》等都渗透了作家的审美意识,从内到外都极其丑陋的艺术形象,作家通过高度想象具体表现他们的作为和肮脏的灵魂……‘好’人国和红鬼脸壳的荒谬行动,都不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但荒诞中透出真实,幻像中显出本质,金近似梦非梦,似幻犹真的故事,寄寓自己的爱憎褒贬,从而启发少年儿童驱除丑恶,追求美善。”梅沙认为:“金近不拘一格,总在不断追求。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狐狸打猎人》、《小鲤鱼跳龙门》、《小鸭子学游水》等更充分表现了他善于把现实事物转化为童话中美的对象的艺术功力,建构于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上的小鲤鱼、猫弟弟和小鸭子一一小黄毛等童话形象,是美的品性和生活显现,也是新中国阳光朗照下一代新儿童的缩影,更表现了作家对新生活的由衷赞颂。……如果不熟谙儿童心理,没有对儿童深挚的爱,定难写得如此亲切动人又寓于艺术魅力的。”“他的《狐狸打猎人》、《老鼠帮小猫》等又以另一种构思方式使形象组合表达较深的意蕴。”“他的创作于新时期的一批童话呈现出又一种色彩,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冰峰期的金近,对生活的理解和捕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以历史的目光审视思考社会人生,尤其注重从塑造民族脊梁的层次上营构作品。《一篇没有烂的童话》、《一出好险的戏》、《神鸡》、《小青蛙捕蛇记》……虽非常贴近生活,又不是生活本身。”“因其中形象或寓意的不定性,使作品具有丰厚的内涵。”在艺术上,“他擅长运用几近荒诞的手法,倒转事物的本来面目,借高度想象暴露假丑恶,呼求真善美,以反面托出真意,怪诞中显出常情,从而使这些童话的讽刺具有超越具象的哲理意蕴,发挥特殊的审美力。”“读者会在微笑后沉思,获得超出字面意义的启迪。”这也是金近先生始终所追求的,以艺术幻想的童话形象,给儿童以文化的美的享受和满足,他艰辛的经历在《金近文集》的前言中有过简述:我最早知道有儿童故事,有童话,那是在二十年代末,我还在上海做学徒时期,当时我没有想到,儿童文学还会和我有缘分。以后,到三十年代初,我靠做临时工作来维持生活,这时候知道上海有个《申报》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也是我受到教育的学校。我先后借了不少著名小说看,也看到一些童话、儿童小说这类书。我的一些文学知识,可以说多半是从这里得到的。这使我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后来我听说写了稿子投到报纸副刊,写得好的能登出来,我就不断地写,送到报馆去,都没有登。有一次,在《新闻报》副刊上登出一小篇来了,我见到自己写的字变成铅字,高兴得像得了宝贝。当时我没有想到要当作家,只是作为一种爱好练练笔。我是在1935年进了上海《儿童日报》,对儿童文学有兴趣的。我在那里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出去收报费,不久当上了助理编辑,这时候就学着写童话,也写小说、儿歌,我想自己接触的生活也有可写的,但不会很好地掌握创作技巧,发表过一些。这些习作在抗战中不知丢到哪儿去了。抗战初期,我在四川农村一个流浪儿童教养院当教员,自己编教材,和这些孩子打交道,了解到他们的悲惨身世。这段生活对我很重要,我认识到,贫苦孩子是多么需要爱护,需要文化啊,他们的苦难也是祖国的苦难。我觉得有责任要好好写他们。我写过几个短篇小说,其中有他们的影子,后来我做了新闻工作,接触到生活的面比较广了,看到国民党反动派在大后方的胡作非为,对进步力量的扼杀,自己也深有感受,这也丰富了我的创作题材。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前夕,为了当时的需要,我写杂文、讽刺诗比较多,也写些小说,有给成人看的,也有给孩子看的。集中写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那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在上海,我认为童话在那个年代是一种值得运用的文学样式,它最适合反映国统区黑暗社会里那种好坏颠倒、黑白不分的怪现象,它本身就是荒唐到了极点,正好运用童话的手法,更富于想象和夸张来刻画它、讽刺它。解放初期,我写得比较多的是儿童诗,也写些童话。有一段时间,大约1954年前后,我在北方农村生活,写过一些反映农村儿童生活的作品。五十年代后期,我去浙江一个山区里落户,一连耽搁了五年多,和当地的老乡们孩子们一同度过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之间建立了很好的感情。今天想起来,值得回忆的往事确实不少,这对我的创作有过很多帮助。我是边学边写搞创作的,我学的一是生活,再就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得到借鉴,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我能写些东西,主要是所熟悉的生活推动我要写,即使写童话,也是从生活的基础上得到了幻想。离开生活,就像一个人要往前走,却没有一条路,无所适从。所以,我以为写童话不能没有生活,当然,童话是不直接反映生活的,它有了生活依据,才能去畅开幻想,尽量夸张。六十年代中期,我除了写儿童诗,还开始摸索着写些极度幻想、夸张的讽刺童话,就从《狐狸打猎人》开头,连续写了一组。因为我感到在社会主义这个时代,各种陈腐思想,多少还在散发污气,到处钻空子,就像苍蝇躲在门外面,只等开门,就赶紧往屋里钻,我们为孩子们写作,有责任指给他们看看,对这些狡猾的苍蝇要提防。……但要写好这方面的童话,也需要认真摸索、实践,才能写出优美动人的童话来。从改革开放那个时代起,直到现在,我就着重写童话,童话创作跟着时代的前进,仍然需要我们去创新,去探索,让童话这朵鲜花放出更迷人的奇光异彩,得到孩子们的满心喜欢。(写于1985年9月)金近的童话作品曾被译成英、法、日文等介绍至国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日本儿童文学界曾翻译出版《中国童话集》(《世界童话丛书》之一,日本讲谈社出版)其中有君岛久之女士翻译的金近童话《狐狸打猎人》,笠原良郎先生翻译的金近童话诗《春姑娘和雪爷爷》,那须田稔先生译的严文井童话《小溪流的歌》,还有叶圣陶、张天翼等先生的童话。改革开放后,金近的童话《小鸭子学游水》、《小鲤鱼跳龙门》、《老鼠帮小猫》等被译成法、英文出版。1985年,金近童话《小白鹅在这里》由日本曳玛野出版社出版画本,译名《我的小白鹅》,由斋藤秋男先生译编,画家井本蓉子绘画,金近应邀访日,在东京、浜松、鹿儿岛举行的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会上,日本许多学者、作家和小读者给了他莫大的荣誉和鼓励。他与斋藤秋男、笠原良郎、那须田先生以及敏子、丽玲女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童话的梦尚未完成,愿金近先生的作品和精神常在!最后,要感谢编辑出版这个集子的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主编周基亭先生,感谢他们对这个集子的重视和精心策划。同时,也要感谢张锡昌、盛巽昌、李英和唐舜华同志,感谢他们帮助作者找回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和“文革”中散失的一些作品,特别是唐舜华同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香港《苦难的童话》丛书中,发现金近于1948年写的童话《秋风姐姐》,由于他们的关心帮助,这套全集更显光彩。颜学琴于北京2009年2月15日

内容摘要:

  《金近童话全集》包含了金近先生从1937至1987五十年创作历程的近百篇(部)童话作品,可看到作者沿着“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追求童话的幻想与现实结合,体现不同时代的风彩,创造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他赞颂真善美,揭露鞭挞假丑恶。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富有儿童生活气息的,还是机智幽默、辛辣讽刺内容的,都以他质朴、自然的语言文字表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如《新年的前夜》、《小鲤鱼跳龙门》、《狐狸打猎人》、《红鬼脸壳》、《“好”人国》等。  《小鲤鱼跳龙门》是现代儿童文学作家金近先生创作的一个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群勇敢的小鲤鱼听鲤鱼奶奶讲了中国古代就有鲤鱼跃入龙门化为龙的传说之后,一心寻找龙门,不畏艰难困苦,在勇敢奋斗中学会了迎战各种困难的本领,经过顽强拼搏,齐心协力,最终跃入理想的家园,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鱼。1958年被拍成动画片。【作者简介】  金近(1915-1989),原名金知温,浙江上虞人。童年在农村劳动,读过四年私塾,12岁到上海,先后做过学徒、校对、助理编辑、教员、记者,靠自学成为作家。曾任重庆英国新闻处文字翻译、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儿童文学》执行主编。  1937年发表第一篇童话,新中国成立后,著有大量童话、诗歌、文艺理论,为开拓新中国儿童文学事业作出了贡献。他的作品语言活泼、幽默,故事性强,富有幻想。《狐狸打猎人》、《小猫钓鱼》、《小鲤鱼跳龙门》等许多作品博得广大儿童喜爱,其中有不少翻译成外文或拍成动画片。1980年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评奖大会授予他荣誉奖。  冰心老人哀悼他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家,并为他的纪念墓碑题词:“你为小苗洒上泉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小鲤鱼跳龙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童话大师系列
9787539534602
如需购买下载《小鲤鱼跳龙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福州出版单位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小鲤鱼跳龙门是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9.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87.7 的主题关于 童话-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