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党争与“宪争”
战争·党争与“宪争”封面图

战争·党争与“宪争”

祝天智,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力求抛弃成王败寇的历史成见,以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具体环境的分析来阐释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发生的背景、进程和特点,通过对各派政治势力的特点及其博弈策略的考察来揭示宪政运动更深层的实质,指出抗战时期宪政运动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揭示了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宪政道路的深层原因,较客观地评价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经验借鉴。

作者介绍:

祝天智 (1975-),男,山东定陶人,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教育部课题和江苏省社科规划课题各1项,省厅级课题2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在《中国行政管理》、《天津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在创新语境中努力引领先锋学术(总序)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研究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前对

在创新语境中努力引领先锋学术(总序)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研究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前对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研究

(二)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研究

(三)台湾的研究

(四)国外的研究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 本书的预期成果和创新之处

五 概念界定及研究思路和框架

(一)概念的界定:宪政与宪政运动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抗战前宪政观念的传播及追求立宪实践的发展

一 晚清宪政思想的引人与预备立宪运动的兴起

(一)晚清宪政观念的引入和传播

(二)晚清预备立宪运动的兴起

二 民国成立至抗战前宪政观念的传播及追求宪政实践的发展

(一)革命党的宪政观及其宪政实践

(二)抗战前自由主义知识精英的宪政诉求

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兴起背景分析

一 合法性不足的弱势独裁:宪政运动兴起的制度背景

(一)孙中山的训政理念及国民党对它的“继承”

(二)作为弱势独裁的国民党训政体制及其合法性危机

(三)国民党的宪政许诺及其困境

二 国共妥协与有限合作

(一)国共妥协和有限合作机制的建立

(二)国共有限合作机制对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影响

三 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策略的调整与抗战初期的有限民主化

(一)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策略的调整

(二)抗战初期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趋向

四 中间党派的宪政诉求

(一)抗战前中间党派对民主和宪政的追求

(二)抗战开始后中间党派宪政诉求的增强

五 国际政治中民主与独裁的较量与民主国家的影响和示范效应

(一)国际政治中民主与独裁的对立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二)抗战开始后美、英对中国的影响与示范效应

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一次宪政运动高潮

— 届四次国民参政会上的博弈与宪政运动的兴起

(一)政治局势的变化与国共博弈策略的调整

(二)一届四次国民参政会上的博弈与宪政运动高潮的骤然兴起

二 中间党派对宪政的推动及其宪政设计

(一)中间党派对宪政的推动

(二)中间党派的宪政设计:“期成宪草”与“五五宪草”之比较

三 共产党对第一次宪政运动高潮的因应及其宪政设计

(一)共产党对宪政运动高潮的因应

(二)新民主主义宪政与“五五宪草”之比较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宪政运动的回潮与中间党派的聚合化

一 国民党控制的加强与宪政运动的回潮

(一)国民党控制的加强

(二)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回潮

二 国共策略的调整与摩擦的加剧

(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共策略的调整

(二)国共摩擦的加剧

三 中间党派的聚合化

(一)统一建国同志会:中间党派聚合的第一步

(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间党派的聚合化

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二次宪政运动高潮

一 国共摩擦的再起与国民党“立宪”程序的重启

二 人权和法治:中间党派的宪政追求

(一)争取言论和身体自由的抗争

(二)争取法治的努力

三 从旁观到参与:共产党策略的转变

四 政治文化的冲突与公共舆论的多元化

(一)国民党:“没有了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

(二)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宪政就是三民主义宪政”

(三)中间党派:“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和宪政运动之转向

一 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和政治格局的转换

(一)国民党的军事溃败与政治危机

(二)美国插手国共关系并向国民党施压

(三)中共的壮大与国共实力之消长

二 “联合政府”的提出:中共策略的调整

三 国民党的对策:加快制宪步伐与主导制宪过程

四 中间党派的策略: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并举

五 各派围绕“联合政府”的博弈:从国共谈判到政治协商会议

六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宪政运动之终结

一 国民党的策略:“戡乱”与“制宪”、“行宪”并举

二 共产党的对策:抵制与“解放”齐进

三 中间党派之两极化

四 政治秩序的重组与宪政运动的终结

五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一)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

(二)抗战时期宪政运动何以未达立宪之目的

二 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一 民国时期的报刊

二 资料汇编和资料集

三 相关人物的年谱、日记、传记、著作及文集

四 相关中文研究论著

五 相关译著

后记

内容摘要:

    
《战争党争与宪争》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抗战时期宪政运动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抗战时期战争、党争与政争相互交织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复杂的博弈互动的分析,透析各派政治力量在其宪政话语背后的利益诉求、博弈策略和博弈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评析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限度,以及运动中所展示的近代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探讨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战争党争与宪争》由祝天智编著。

编辑推荐:

    
祝天智编著的《战争党争与宪争》以抗战时期宪政运动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抗战时期战争、党争与政争相互交织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复杂的博弈互动的分析。全书共八章节,内容包括导论、抗战前宪政观念的传播及追求立宪实践的发展、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兴起背景分析、第一次宪政运动高潮、宪政运动的回潮与中间党派的聚合化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战争·党争与“宪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3371
如需购买下载《战争·党争与“宪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战争·党争与“宪争”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57.507 的主题关于 宪政运动-研究-中国-民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