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何”
文学“如何”封面图

文学“如何”

刘俐俐,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文学理论的构成来自关于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如何”两个方面。本书既讨论文学作品的存在形态,即文学作品是怎样存在的、文学性在作品存在中是怎样产生的等问题,也考察了需要借助什么方法来研究文学的问题,同时又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在文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结合的基础上对文学性问题的探讨有进一步延伸。

作者介绍:

刘俐俐,女,南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批评理论。近年主攻叙事性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理论与实践。代表性著作有《隐秘的历史河流》、《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等。

书籍目录:

上编 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 第一章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第一节 文学性在叙事性文本中存在方式问题  第二节 确定文学作品存在方式与文学批评 第二章 存在于叙述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多重不可靠叙述所产生的文学性  第二节 “言者不知”所产生的文学魅力  第三节 叙述语气与文学魅力 第三章 存在于结构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结构组合与文学魅力  第二节 语词作为流通物形成结构与文学魅力  第三节 两个窗口交叉的结构模式与艺术魅力  第四章 存在于形象和意象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转喻性文本的文学性生成  第二节 意象隐喻的艺术魅力

上编 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 第一章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第一节 文学性在叙事性文本中存在方式问题  第二节 确定文学作品存在方式与文学批评 第二章 存在于叙述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多重不可靠叙述所产生的文学性  第二节 “言者不知”所产生的文学魅力  第三节 叙述语气与文学魅力 第三章 存在于结构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结构组合与文学魅力  第二节 语词作为流通物形成结构与文学魅力  第三节 两个窗口交叉的结构模式与艺术魅力  第四章 存在于形象和意象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转喻性文本的文学性生成  第二节 意象隐喻的艺术魅力  第三节 存在于形而上层的文学性中编 文学“如何”分析方法探微 第一章 发生结构主义:社会学方法新探  第一节 发生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世界观”对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文本分析方法的融合 第二章 历史眼光与比较:谱系学方法探索  第一节 谱系学方法视野的形成与设想  第二节 谱系学的文学性研究:以《阿绣》为例  第三节 谱系学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关系 第三章 历史文化典籍的互文性与文化批评方法  第一节 历史事件和故事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第二节 古典诗词和典故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第三节 历史文化典籍与现代小说中“形而上质”形成的关系  第四节 小说中的历史文化典籍与读者记忆 第四章 在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视野下考察文本内外结合与转换的方法  第一节 从西方后经典叙事理论切入的理由  第二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搭建的基本平台  第三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与历史性难题的解决  第四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的发难与方法论的革命  第五节 “后经典的方法”增加了文本批评的切入“点”  第六节 “假设命题式”批评:后经典的方法 第五章 故事讲述模式中的批评方法  第一节 “最后一个”的故事模式  第二节 “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  第三节 “故事套故事”的故事模式下编 关于文学“如何”的余论 第一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一)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  第二节 《黑骏马》的文学性生成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文学性生成   第四节 《黑骏马》与《尘埃落定》比较及其结论 第二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二)  第一节 以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看民族文学作品的形态  第二节 汉语平台上民族文学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的机制与独特价值  第三节 汉语写作的民族文学作品的文化认同意义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著作。全书的理论基石是:文学理论是由关于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如何”两个方面所构成。作者多年执著于文学“如何”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分布于上中下三编。上编讨论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基于文学文本多层次存在的理论,分别在叙述层、结构层、形象和意象层辨析了文学性存在的可能、形态及艺术效应。中编基于文学文本内外方法相互结合与转换以及方法论自身的思考,分别讨论了谱系学、发生结构主义等文本分析方法。下编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是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延伸,闪烁着作者对民族文学的敏锐眼光。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三编。上编讨论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基于文学文本多层次存在的理论,分别在叙述层、结构层、形象和意象层辨析了文学性存在的可能、形态及艺术效应。中编基于文学文本内外方法相互结合与转换以及方法论自身的思考,分别讨论了谱系学、发生结构主义等文本分析方法。下编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是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延伸,闪烁着作者对民族文学的敏锐眼光。本书内容丰富,论述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文学“如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1150788
如需购买下载《文学“如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7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文学“如何”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0 的主题关于 文学理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