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管理封面图

管理

(美) 德鲁克 (Drucker,P.F.) ,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7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的修订版。《管理》自首次1973年出版后至2005年德鲁克仍继续写作、讲课、咨询实践,本书对此间成果进行了总结梳理。本书围绕经营绩效、服务机构的绩效、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有所成就的员工、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管理者的工作、管理技能与组织管理、高层管理者的任务与组织、战略与结构等,系统探讨和揭示了企业使命、企业责任、知识工作者等方面的问题。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德鲁克的遗产

修订版简介

前言

第六部分管理者的工作与职责

第22章为什么需要管理者

第23章管理职务的设计与内容

第24章管理与管理者的开发

第25章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第26章从中层管理到信息型组织

第27章绩效精神

第七部分管理技能

第28章有效决策的构成要素

第29章怎样做人员决策

第30章管理沟通

第31章控制指标、控制与管理

第32章管理者与预算

第33章信息工具与信息概念

第八部分创新与创业

第34章创业型企业

第35章新创企业

第36章创业战略

第37章利用机会窗进行系统的创新

第九部分管理组织

第38章战略与结构

第39章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第40章团队的三种类型

第41章以成果和关系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第42章联盟

第43章新千年的首席执行官

第44章养老基金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第十部分对个人的新要求

第45章自我管理

第46章管理上司

第47章自我激发七段亲身经历

第48章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结语未来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德鲁克著作简介

前言

为约瑟夫.马恰列洛教授修订的德鲁克著作《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以下称“本书原著”)写序是我的荣幸。反复考虑之后我认为我应该告诉读者一些从我个人角度观察到的东西,而不是去重复那些读者可以从本书的阅读中自行发现,或者其他人可能比我归纳得更好的“内容概要”。

本书原著出版于1973年,德鲁克先生时年65岁。他在30多岁时,已经选择了“管理”这个在当时还处于半蛮荒状态,并且被学术界瞧不起的应用知识领域做垦荒者,从此付出了终身的努力。1946年他出版《公司的概念》,这是他关于管理学的开山之作。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时,他在这个领域已经摸索了10年以上,该书奠定了管理这门学科的基础,勾勒出它的轮廓。《管理的实践》与本书原著的关系,前者好像粗线条的提纲挈领,后者则是对前者的全面展开和进一步阐述,也因此,本书原著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百科全书”和“管理圣经”;一般认为,至此,德鲁克先生完成了他建立管理这一学科整个体系的里程碑式的工作。

计算起来,本书原著是德鲁克先生累积30年连续工作的结晶。他一生阅人阅事无数,在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及人物传记集《旁观者》中,曾经感叹人类近代史上任何一项开拓性的重大创新,无论发生在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也无论是在科技、经济还是社会层面,如果没有诚心诚意、专心致志在同一领域连续25年以上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是不会有成果的。他这么认为是有根据的,其中他自己亲历的创建管理学科的过程就是一个证明。

从本书原著的出版到2005年德鲁克先生逝世又过去了31年,其间他从未间断过在同一个领域管理领域的咨询、研究、教学与写作。虽然他又写了数十本书和几百篇文章,但是他再没有像从《管理的实践》到本书原著那样,对作为一个学科的“现代管理学”的整个系统,进行另一次与时俱进的全面修订。

这个工作留给了他多年的好友和同事马恰列洛教授。

10年前,我认识德鲁克先生不久,就拜访过马恰列洛教授,他和德鲁克先生在同一所学校教书。当他拿出他使用的一册本书原著时,我惊讶地发现那本书几乎已经翻烂了。于是我好奇地问这本书他读了多少遍,他说记不清了,总有10多遍吧。那时他正以本书原著为教材编写学院里唯一一门全面讲授德鲁克管理学的课程“德鲁克论管理”。到2007年马恰列洛教授编辑本书时,他研读、教授德鲁克学说的时间至少也有30年了。马恰列洛教授如今已年届古稀,他曾告诉我,德鲁克先生的人格和学问影响了他的人生,而他自己余生的志愿,就是传承德鲁克的精神遗产。

像德鲁克先生一样,马恰列洛教授也是一位堪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情。他担任我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顾问和客座教授多年,每一次到中国都不辞辛劳。有时候凌晨下飞机,匆匆进酒店稍事安顿之后就直奔授课地点上课,那种热忱和献身精神让我联想到一些传教士。值得一提的还有,尽管他完成了大量高质量的工作,却从来不向我们计较酬劳的高低。他的坐言起行体现着德鲁克的精神,成为对我和同事们最好的激励。

在本书中,马恰列洛教授的一大贡献是把原著900多页的内容缩编为500多页,这使那些不习惯啃“大部头”的繁忙的在职经理人和企业家松了一大口气。缩编而不损及原著的精华绝不是一件容易事,也只有像马恰列洛这样的人才能做到,因为德鲁克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运用我的材料授课逾30年,比我自己对它们还熟悉。”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列举上述年份和介绍有关背景,是希望读者了解本书及其原著的“含金量”。今天国勺任何一间大书店管理类书架上出版物的装潢都是推陈出新、争奇斗艳,但是在一本书中沉淀了两位真诚、严肃的求索者合计60年以上的发现和体验,如果不是绝无仅有,也肯定是极为珍稀这就是本书的阅读价值。愿两位学者的心血在我们中国读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开花结果。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2009年8月15日

后记

本书是对彼得.德宅.克有关管理和社会的著述所做的提炼和综合。它们以1973~2005年11月的著述为主,有一些已经出版,还有一些是没有出版的。1973年,《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出版;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与世长辞。他在这个阶段的著述,主题比1954年(《管理的实践》出版)至1973年更加宽泛。

我与彼得.德鲁克是多年的同事,从1979年开始,直至他在2005年逝世。1999年,德鲁克教授开始减少教学活动,我则着手开发和讲授“德鲁克论管理”这门针对MBA学员和进修经理人的研究生课程。德鲁克给我的教学建议是:以综合管理为中心,确保学生能够把管理原理直接运用到工作中或者间接地用于案例分j斤。他还出于这个目的撰写了一本案例集。

自2001年初开始,彼得.德鲁克让我与他合作撰写了几本书,其中包括《德鲁克日志》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实践》(TheEffectiveExecutiveinAction)。我时时感觉有一位导师相伴左右。与他的合作对我而言是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对此我将永远心存感激。我也会永生难忘他给我的这些教益:对人的尊严和发展的关切对任务和结果的重视;对人际关系中正直品行的毫不妥协。

修订这本书的念头始于2001年12月我与德鲁克的一次谈话。那天,我们在一起吃午饭,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席间他就职业发展一事给了我的儿子一些指点。饭后,我开车送他回家。行车途中,我问他打算什么时候修订那本“大部头”管理书。“永远不会。”他高声回答我。我有点吃惊,但还是大着胆子问道:“那么,我们怎么继续讲你的东西呢?”“到处找嘛,都在那里摆着。”他这样回答我。

跟他合作撰写《德鲁克日志》让我有机会“到处找”他的所有著述。那是一件让我自惭形秽的事情。他一生著述之广之深,让我感到非常吃惊。

2005年6月8日,我去了德鲁克的住所,当时池正在审阅和修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实践》的初稿。他结束工作之后,转过来对我说道:“我知道,你是想要修订我那本《管理的实践》。”他突然提起这个话题,让我感到很是意外,但我回答说:“不是,我想修订的是你那本管理书。”他说:“没有那样一本书啊。”我告诉他:“就是《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他应声说:“哦,那可是要费不少工夫。”我点了点头,他接着说道:“行。”

如今修订本付梓,回望来路,才意识到有那么多人给过我帮助,我想借机对他们表示感谢。首先要感谢的是彼得.德鲁克及其遗孀多丽丝(Doris),他们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希望这本书不辱使命,抓住了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中心,并能扩大他的影响。他告诉过我们应该如何管理组织才能取得成果,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人员。他还告诉过我们如何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德鲁克著作信托基金的JoanDruckerWinstein和HarperCollins的资深编辑EthanFriedman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对她们的信任和帮助致谢。

HarperCollins出版社的编辑助理SarahBrown和助理编辑MattInman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帮助良多,在此表示感谢。同样也要感谢HarperCollins出版社的总编DianeAronson和本书的责任编辑CeciHunt。

EmilyFren!和KazumiSakuhara是我的助手,她们帮助我梳理德鲁克的知识体系,很是能干。在两年的时间内,她们既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朋友。JasperSpencer-Scheur.ich帮我审阅和校对书稿,使我能赶在最后期限之前完工。我对这三位助手的辛劳致以深深的感谢。

德鲁克研究院的档案管理员JacobHigh和我一道寻找、复制和梳理本书所用的全部主要素材。谢谢Jacob。彼得.德鲁克与伊藤雅俊管理学院的院长IraJackson牵头组建了德鲁克研究院。没有他本人以及德鲁克研究院的院长RickWartzman和助理院长ZachFirst的帮助,修订项目就不可能顺利完成。感谢他们。我的助理BernadetteLambeth更是每天都在帮助我。她默默无闻地努力为我营造一个可以高效工作的环境。感谢Bernadette。最后我要感谢我妻子一如既往的支持。她容忍我两年来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本书上,并且不停地给我鼓励。她天性乐于给予,是上帝赠予我的礼物。约瑟夫.马恰列洛2007年12月

内容摘要:

  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一切活跃着的组织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正是德鲁克向我们描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
  集德鲁克思想之大成,沉淀两位大师60多年管理实践之精髓。
  超越时空的德鲁克,管理者永恒的导师!
  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最初出版于1973年。在该书出版之后,德鲁克继续从事写作、教学和管理咨询工作长达32年。作为《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的修订版,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融入了德鲁克于1974-2005年间有关管理的著述,所使用的材料。几乎全都来自德鲁克的作品。约瑟夫A.马恰列洛把新材料糅进原著,以新替旧,删除了原著中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对其中的具体事例做了尽可能多的更新。
  本书配套书《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可以帮助解决如何将本书中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当中去。
  本书更加充分地论述了
  .管理的三项责任:管理者所服务的机构的业绩;使工作富有效率与让员工有所成就:管理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管理者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承担的任务和必须采取的实践。
  .管理者的责任以及组织当中的领导群体的责任。
  .管理者为了履行责任必须承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任务和必须采取的实践。
  .信息革命和知识型社会对管理者和管理当局提出的各种新要求。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小传(19092005),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以30余种文字出版,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管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德鲁克管理经典
9787111285175
如需购买下载《管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7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 354 印数 8000

书籍信息归属:

管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9.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0 的主题关于 企业管理 的书籍。